空间诱变处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诱变效果的研究

空间诱变处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诱变效果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研究以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株1S、陆18S)为材料,两种材料经空间诱变、60Co-γ射线及其复合处理后对其当代幼苗从DNA水平上进行RAPD多态性遗传差异分析;研究空间环境诱变处理后M1代的植株生长发育及农艺性状变化;空间环境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M2代突变频率及保护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本研究采用快速简便、高灵敏度的RAPD技术对两个经空间诱变、60Co-γ射线及其复合处理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材料株1S、陆18S的当代幼苗进行DNA水平上的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空间诱变、60Co-γ射线及其复合处理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在当代遗传水平上就发生变异。证明了三种处理确实是一种实际可行的育种途径。2、研究空间诱变、60Co-γ射线及其复合处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干种子M1代的植株生长发育及农艺性状变化后表明,对M1代生物学效应的影响(抑制或刺激)不同性状上不同的处理方式表现不同:三种处理能有效改变主要经济性状间的相关方向和相关程度;三种不同诱变处理对两种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在当代的辐射敏感性表现一致,而两种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各自受三种不同诱变处理的敏感性影响不一致。3、通过比较空间诱变、60Co-γ射线及其复合处理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M2代的突变率,两个材料受不同处理的突变率表现一致;但在单株入选率方面则各异;对从不同处理的M2代中选择的突变株进行的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其叶绿素含量和POD、SOD、CAT三种保护酶活性因不同的处理、不同的材料来源以及不同的变异表型性状也表现各异。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植物空间诱变育种的概念
  • 1.2 国内外植物空间诱变育种研究概况
  • 1.2.1 国外植物空间诱变育种研究概况
  • 1.2.2 国内植物空间诱变育种研究概况
  • 1.3 空间环境的特点及空间诱变的主要因素
  • 1.3.1 空间环境的特点
  • 1.3.2 空间诱变的主要因素
  • 1.4 植物空间诱变育种的特点和优势
  • 1.4.1 诱变效率高、变异幅度大、缩短育种周期
  • 1.4.2 能大幅提高作物产量、改良作物品质
  • 1.4.3 抗性大幅度提高
  • 1.4.4 生物安全性高
  • 1.5 植物空间诱变育种搭载方法和诱变机理
  • 1.5.1 植物空间诱变育种搭载方法
  • 1.5.2 植物空间诱变育种机理
  •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60Co-γ射线及复合处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RAPD多态性分析'>第二章 空间诱变、60Co-γ射线及复合处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RAPD多态性分析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DNA的最优提取方法
  • 2.2 株1S、陆18S RAPD扩增产物的分析
  • 3 小结与讨论
  • 1代农艺性状的影响'>第三章 空间诱变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M1代农艺性状的影响
  • 1、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种子处理方法
  • 1.3 种植方法
  • 1.4 农艺性状调查和数据分析方法
  • 1.5 辐射敏感性计算依据
  • 2、结果与分析
  • 2.1 当代生物学效应的比较
  • 2.2 不同处理当代的辐射敏感性
  • 2.3 不同处理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 2.4 当代生物学性状变异分析
  • 3、小结与讨论
  • 2代突变频率及保护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第四章 空间诱变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M2代突变频率及保护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
  • 1、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结果与分析
  • 2.1 二代突变类型和突变率的比较
  • 2.2 二代优良目标单株入选率的比较
  • 2.3 空间诱变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突变株保护性酶活性的变化
  • 2.4 空间诱变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突变株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3、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总结
  • 创新点
  •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致谢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水稻籼粳杂交产生两系核不育株的初步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7(14)
    • [2].双隐性核不育蜀杂棉3号种子生产技术规程[J]. 安徽农学通报 2015(23)
    • [3].我国普通隐性核不育水稻研究利用进展[J]. 种子 2009(02)
    • [4].不同基因型核不育陆地棉多个性状配合力的比较[J]. 农业科技通讯 2015(08)
    • [5].高产核不育杂交棉新品种川杂棉3[J]. 中国种业 2015(09)
    • [6].棉花抗病虫核不育新品种川杂棉31的选育及配套技术[J]. 作物杂志 2013(06)
    • [7].水稻雄性核不育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世界 2013(01)
    • [8].抗虫完全核不育杂交棉川杂棉17的选育[J]. 中国棉花 2009(07)
    • [9].三隐性核不育油菜中隐性上位基因抑制作用的专一性[J]. 西北农业学报 2012(05)
    • [10].反向核不育水稻育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08)
    • [11].转基因抗虫核不育杂交棉川杂棉36[J]. 中国棉花 2015(03)
    • [12].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繁殖技术研究[J]. 种子 2014(08)
    • [13].萍乡核不育水稻的新恢复系及遗传分析[J]. 作物学报 2011(03)
    • [14].转基因抗虫核不育杂交棉川杂棉21的选育[J]. 中国棉花 2010(05)
    • [15].温敏型雄性核不育水稻新种质粤光S的发现与育性鉴定[J]. 杂交水稻 2010(06)
    • [16].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二型系029AB的遗传特性分析[J]. 作物研究 2016(01)
    • [17].“核不育杂交棉宿根制种技术的研制与应用”项目通过省级成果鉴定[J]. 植物医生 2016(06)
    • [18].油研9号隐性核不育遗传分配与表现型的研究[J].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2)
    • [19].棉花光敏雄性核不育两用系研究与利用[J]. 棉花科学 2012(01)
    • [20].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机理研究进展与展望[J]. 作物研究 2011(05)
    • [21].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的选育[J]. 西南农业学报 2009(01)
    • [22].水稻短光低温敏核不育遗传研究[J]. 宜春学院学报 2009(06)
    • [23].甘蓝型油菜“白花+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512AB的选育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09(10)
    • [24].“双低两高”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519AB的选育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 2008(03)
    • [25].抗虫核不育杂交棉川杂棉32的选育[J]. 中国棉花 2013(12)
    • [26].甘蓝型双低隐性核不育杂交种沪油杂4号的选育[J]. 上海农业学报 2009(03)
    • [27].低温条件下喷施乙烯利对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8(02)
    • [28].单隐性与双隐性核不育陆地棉的综合比较[J]. 棉花科学 2016(02)
    • [29].甘蓝型双低隐性核不育杂交种‘沪油杂8号'的选育[J]. 上海农业学报 2013(06)
    • [30].抗病核不育杂交棉新品种川杂棉26号的选育[J]. 农业科技通讯 2009(01)

    标签:;  ;  ;  ;  ;  

    空间诱变处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诱变效果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