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皮质电刺激对氯化铁诱发大鼠癫痫的抑制作用

脑皮质电刺激对氯化铁诱发大鼠癫痫的抑制作用

论文摘要

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发病率约1%,全球共约5千万患者,我国约有900万患者。目前癫痫的治疗主要是药物和手术治疗,但仍然有约25%的患者无有效治疗,特别是癫痫灶定位于大脑功能皮质区的难治性癫痫患者是癫痫治疗的一大难点,因此寻求新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神经电刺激治疗癫痫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方法,刺激靶点包括迷走神经、小脑、尾状核、丘脑核团、黑质网状结构等,这些方法多为非特异性方法,直接进行癫痫灶刺激,特别是新皮质癫痫的脑皮质电刺激,是目前新的研究方向,但目前脑皮质电刺激治疗癫痫还仅仅是初步的探索,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本研究利用运动感觉区脑皮质注射氯化铁诱发急性和慢性癫痫大鼠模型,一方面通过检测发作频率和发作时程探讨脑皮质电刺激对氯化铁诱发大鼠急性癫痫发作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检测脑皮质后放电阈值、后放电时程和行为学评分探讨脑皮质电刺激对氯化铁诱发慢性癫痫大鼠模型脑皮质兴奋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脑皮质注射氯化铁诱发大鼠癫痫模型均出现程度不同的急性癫痫发作。(2)氯化铁诱发急性癫痫大鼠6h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记录中,平均发作次数1-Hz电刺激组(6.67±5.65)与对照组(18.33±6.93)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100-Hz电刺激组(8.33±5.38)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3)氯化铁诱发大鼠急性癫痫发作的平均发作时程1-Hz电刺激组(37.38±15.53s)和100-Hz电刺激组(39.60±11.82s)与对照组(61.43±16.61s)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4)氯化铁诱发急性癫痫大鼠发作次数在1-Hz电刺激组和100-Hz电刺激组显示逐步下降的变化趋势,而对照组显示先短暂升高后随之下降的变化趋势。(5)氯化铁诱发慢性癫痫大鼠模型重复脑皮质电刺激5d后测脑皮质后放电阈值低频低强度组(2.10±0.38mA)与对照组(1.50±0.33mA)相比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脑皮质电刺激前初测脑皮质后放电阈值(1.55±0.35mA)相比组内有显著性差异(P<0.01)。低频高强度组、高频低强度组和高频高强度组脑皮质后放电阈值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低频高强度组脑皮质后放电阈值终测值(1.85±0.35mA)与脑皮质电刺激前初测值(1.45±0.35mA)相比组内有显著性差异(P<0.05)。(6)氯化铁诱发慢性癫痫大鼠模型重复脑皮质电刺激5d后行为学评分各组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是低频低强度组行为学评分终测值(3.83±0.98)与脑皮质电刺激前初测值(4.83±1.17)相比组内有显著性差异(P<0.05)。(7)氯化铁诱发慢性癫痫大鼠模型重复脑皮质电刺激5d后测后放电时程各组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无统计学差异。(8)氯化铁诱发慢性癫痫大鼠模型重复脑皮质电刺激5d后行为学评分与后放电阈值的比值低频低强度组(1.88±0.60)与对照组(3.22±0.67)相比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脑皮质电刺激前初测值(3.22±1.05)相比组内有显著性差异(P<0.01)。低频高强度组(2.18±0.38)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初测值(3.17±0.71)相比组内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频低强度组(2.50±0.33)和高频高强度组(3.66±0.73)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高频高强度组终测值与初测值(3.10±0.37)相比组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上述实验结果,本研究结论如下:(1)脑皮质注射氯化铁溶液后即给予1-Hz的方波脉冲脑皮质电刺激,可以明显降低氯化铁诱发大鼠急性癫痫发作的发作次数和发作时程。(2)脑皮质注射氯化铁溶液后即给予100-Hz的方波脉冲脑皮质电刺激,可以明显降低氯化铁诱发大鼠急性癫痫发作的发作次数和发作时程。(3)、重复的低频低强度或者低频高强度脑皮质电刺激可以升高氯化铁诱发慢性癫痫大鼠模型的脑皮质后放电阈值,提示脑皮质兴奋性降低,以低频低强度脑皮质电刺激的作用更明显。(4)、重复的高频高强度脑皮质电刺激后氯化铁诱发慢性癫痫大鼠模型的行为学评分与后放电阈值的比值较脑皮质电刺激前升高,提示脑皮质兴奋性升高。(5)、实验结果提示合适参数的脑皮质电刺激对氯化铁诱发大鼠癫痫具有抑制作用,为脑皮质电刺激治疗癫痫提供了新的依据。

论文目录

  •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回顾
  • 1 癫痫的临床治疗现状
  • 1.1 前言
  • 1.2 药物治疗
  • 1.3 手术治疗
  • 1.4 其他治疗
  • 2 神经电刺激在癫痫研究和治疗中的应用
  • 2.1 前言
  • 2.2 离体实验研究
  • 2.3 迷走神经刺激
  • 2.4 小脑刺激
  • 2.5 尾状核刺激
  • 2.6 丘脑刺激
  • 2.7 癫痫灶刺激
  • 2.8 癫痫发作探测器反馈刺激
  • 3 脑皮质电刺激治疗癫痫的可行性
  • 4 TMS对脑皮质电刺激的启示
  • 4.1 前言
  • 4.2 TMS的基本原理
  • 4.3 rTMS对癫痫的治疗作用
  • 4.4 rTMS治疗癫痫的机理
  • 4.5 rTMS的启示
  • 5 癫痫动物模型
  • 5.1 癫痫动物模型的标准
  • 5.2 遗传性癫痫动物模型
  • 5.3 简单部分性发作模型
  • 5.4 复杂部分性发作模型
  • 5.5 全面性发作模型
  • 5.6 癫痫持续状态模型
  • 6 铁离子诱发癫痫动物模型
  • 6.1 前言
  • 6.2 铁离子诱发癫痫模型动物的种类
  • 6.3 铁离子诱发癫痫动物模型的方法
  • 6.4 铁离子诱发癫痫动物模型的EEG特征和行为学表现
  • 6.5 铁离子诱发癫痫动物模型的病理改变
  • 6.6 铁离子诱发癫痫动物模型的生化改变
  • 6.7 铁离子诱发癫痫动物模型的机理
  • 6.8 铁离子诱发癫痫动物模型的应用
  • 正文
  • 实验一:脑皮质电刺激对氯化铁诱发大鼠急性癫痫发作的抑制作用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试剂与仪器
  • 2 方法
  • 2.1 氯化铁诱发急性癫痫大鼠模型制作
  • 2.2 螺丝电极及导线安装
  • 2.3 分组和脑皮质电刺激
  • 2.4 EEG记录和分析
  • 2.5 灌注固定
  • 2.6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平均发作次数
  • 3.3 平均发作时程
  • 3.4 发作次数变化趋势
  • 3.5 取脑后大体观察
  • 4 讨论
  • 实验二:重复脑皮质电刺激对氯化铁诱发慢性癫痫大鼠模型脑皮质兴奋性的影响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试剂与仪器
  • 2 方法
  • 2.1 氯化铁诱发慢性癫痫大鼠模型制作
  • 2.2 螺丝电极及导线安装
  • 2.3 分组和初测后放电阈值
  • 2.4 脑皮质电刺激
  • 2.5 终测后放电阈值
  • 2.6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后放电阈值
  • 3.3 行为学评分
  • 3.4 后放电时程
  • 3.5 B/T值
  • 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脑皮质电刺激对氯化铁诱发大鼠癫痫的抑制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