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效果视角的战略联盟稳定性研究

基于学习效果视角的战略联盟稳定性研究

论文摘要

在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战略联盟作为企业迎接挑战,谋求自身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合作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选择。以联盟为平台,通过学习来获取技能、提升实力、维持自身的竞争地位成了不少企业缔结联盟的出发点。但是现实中有些联盟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其中不少联盟以非计划性解体或提前解散导致联盟并未带来共赢的局面。因此,有关联盟稳定性的问题吸引了研究者的目光。本文首先回顾了联盟稳定性研究的相关理论。在介绍战略联盟、联盟稳定性和不稳定性概念的基础上,总结多种解释联盟不稳定性的理论观点,并对启发本文研究思路的学习竞赛理论做了重点介绍,同时分析了其研究的不足。本文有两个创新点。一方面是拓宽了对学习竞赛理论中联盟企业学习效果的理解,学习竞赛理论更多地是将联盟企业学习效果理解为伙伴企业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本文认为联盟企业学习效果应该包括对伙伴企业技能知识、联盟成立后新知识、管理联盟技能知识等的学习;另一方面是引入了新的比较视野,即除了学习竞赛理论中认为获胜一方企业会在学习效果上进行纵向比较,本文认为联盟企业在学习效果上还进行横向比较,更关注联盟企业彼此间的学习效果差值。出于培育竞争对手、流失核心技术、贡献失衡等风险考虑,联盟企业不会允许彼此间学习效果差值过大,否则会导致联盟不稳定。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研究假设,认为联盟企业学习效果差值与联盟稳定性负相关。为验证研究假设,本文采取理论分析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在论文第三部分里,笔者在Doz有关联盟企业学习内容的经典模型上,借鉴新近的研究成果,扩展了联盟企业的学习内容。通过这部分论述,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联盟企业学习效果局部性差异与联盟稳定性间的关系,为实证提供了理论依据。借助SPSS软件工具对样本企业数据分析,本文归纳出构成联盟企业学习效果的5大因子,同时,还获得了计算联盟企业学习效果水平值的公式。在此基础上,利用logistic回归验证了本文研究假设。本文主要成果是从内涵更丰富的联盟企业学习效果出发,验证了学习效果差值与联盟稳定性负相关的观点,从而丰富了学习竞赛理论。在最后部分,提出了一些有助于联盟稳定的建议,如选择合适伙伴、提倡交互式学习、高层推动等,并指出了本文研究不足以及今后的研究展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目的、内容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1.3.3 论文创新点
  • 1.4 研究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4.3 结构安排
  • 2 联盟稳定性相关文献综述
  • 2.1 战略联盟的稳定性
  • 2.1.1 战略联盟的定义及范畴
  • 2.1.2 战略联盟稳定性和不稳定性
  • 2.2 战略联盟稳定性的理论解析
  • 2.2.1 四种解释联盟稳定性的理论
  • 2.2.2 学习竞赛理论
  • 2.3 文献述评
  • 3 联盟企业学习效果差值与联盟稳定性分析
  • 3.1 联盟企业学习效果
  • 3.1.1 联盟企业组织学习
  • 3.1.2 联盟企业学习效果
  • 3.2 联盟企业的学习内容分析
  • 3.3 学习效果差值与联盟稳定性分析
  • 4 学习效果与联盟稳定性的实证研究
  • 4.1 评价指标设计分析
  • 4.1.1 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 4.1.2 联盟稳定性评价的确立
  • 4.2 数据收集及处理方法
  • 4.3 学习效果差值与稳定性分析
  • 4.3.1 学习效果因子分析
  • 4.3.2 学习效果差值与稳定性间相关性分析
  • 5 提高联盟稳定性的对策
  • 5.1 影响联盟企业学习效果局部性差异的因素
  • 5.2 提示性建议
  • 6 总结和研究展望
  • 6.1 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数据背景下联盟企业的知识转移路径初探[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09)
    • [2].战略联盟企业中的隐性知识转移研究[J]. 山西科技 2015(01)
    • [3].公共服务平台下虚拟联盟成员选择机制及联盟企业间协同制造问题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 2020(02)
    • [4].联盟企业组织研发惯例的演化路径[J]. 社会科学战线 2020(05)
    • [5].联盟企业报道与经验交流[J]. 城市开发 2018(16)
    • [6].联盟能力、关系质量与战略联盟企业间知识转移关系研究[J]. 情报科学 2014(12)
    • [7].战略联盟企业间知识转移障碍及其消除:一个文献综述[J]. 图书情报工作 2011(16)
    • [8].学习型联盟企业间和谐状态、竞合导向以及联盟知识获取关系研究[J]. 情报杂志 2010(10)
    • [9].浅议战略联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维护[J]. 商场现代化 2008(16)
    • [10].竞合、组织双元性与联盟企业知识生成策略[J]. 科学学研究 2016(06)
    • [11].战略联盟企业间动态关系与知识转移研究——联盟管理能力的调节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02)
    • [12].战略联盟中联盟企业的选择[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9(02)
    • [1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联盟企业过程管理绩效评价[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8(08)
    • [14].市场驱动的联盟企业专利策略选择及产出效应[J]. 科研管理 2017(01)
    • [15].战略联盟企业间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探析[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 [16].伙伴间竞合对联盟企业知识获取的影响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4(06)
    • [17].联盟企业间知识转移演化模型及仿真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09(07)
    • [18].联盟企业知识转移、企业柔性和内部创新关系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08(08)
    • [19].组织距离、知识流动对联盟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J]. 科研管理 2019(01)
    • [20].杨小波 浙江联盟企业开拓者[J]. 中国纺织 2008(11)
    • [21].中国口腔健康科普公益联盟企业自律公约[J]. 口腔护理用品工业 2019(03)
    • [22].企业间领导力:一种理解联盟企业行为与战略的新视角[J]. 中国工业经济 2011(03)
    • [23].战略联盟企业间差异性、关系特点对企业竞合战略影响研究[J]. 商业经济研究 2016(21)
    • [24].制度差异对战略联盟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J]. 企业经济 2016(05)
    • [25].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冲突对联盟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J]. 技术经济 2013(12)
    • [26].跨国战略联盟企业的文化构建[J]. 中国商贸 2011(02)
    • [27].基于博弈分析的战略联盟企业入盟行为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05)
    • [28].联盟企业知识库构建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08(01)
    • [29].共话机遇,同铸未来——联盟企业代表发言集萃[J]. 城市开发 2018(18)
    • [30].联盟企业知识波扩散效应及实证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0(05)

    标签:;  ;  ;  ;  

    基于学习效果视角的战略联盟稳定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