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民法·物权》研究(1928-1949) ——以法律与习惯的关系为中心

《中华民国民法·物权》研究(1928-1949) ——以法律与习惯的关系为中心

论文摘要

《中华民国民法·物权》①由南京国民政府于1929年11月30日公布、1930年5月5日施行,作为我国近代立法史上第一部正式颁布实施的物权法,对其进行回顾和研究无疑对今日之物权法律建设具有非凡的意义。1918年初,一场席卷全国的民商事习惯调查开始展开,这场规模巨大的民商事习惯调查发轫于1917年冬,耗时将近四年,于1921年前后结束,由民国初期北洋政府司法部总负责,组织严密,耗费人力物力无数,取得资料相当丰富,物权习惯调查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成果也比较可观。此次民初民商事习惯调查与始于光绪末年,完成于1911年的清末民商事习惯调查共同构成了20世纪前期的两道绚丽风景线,对当时及以后的民商事立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将把研究重点集中在民初民商事习惯调查之物权习惯调查成果部分,通过对《民国物权》的研究,分析其在文本和运行方面是如何对待习惯的,进而揭示物权法律与习惯的关系,然后对《民国物权》与习惯的关系进行综述,并对其原因进行探讨。由于《民国物权》在1949年之后仅适用于我国台湾地区,本文将把研究范围严格限定在1928年到1949年。在论文的末尾,出于简评《民国物权》的需要,也会适当提及《民国物权》在我国台湾地区的修正情况。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对《民国物权》进行概述,首先指出《民国物权》是承接《大清民律草案》和《中华民国民律草案》物权编的成果,接着着重介绍《民国物权》的制定背景、制定过程及大体内容:第二章对民初民商事习惯调查进行概述,主要分析了其调查背景、调查过程、调查资料的整理情况,以及民初民商事习惯调查之物权部分的调查成果;第三章对《民国物权》进行文本研究,重点分析《民国物权》文本吸纳物权习惯的概况,分析时将具体分为理论和体系、所有权及占有、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四个部分,本章所依据的资料包括《民国物权》的法律文本、立法理由和1928—1949年司法院对《民国物权》的解释;第四章是对《民国物权》的运行研究,重点论述《民国物权》在1928到1949年运行中是如何处理法律与习惯关系的,本章所依据的资料主要是1928—1949年涉及《民国物权》的最高法院判例要旨;第五章将对《民国物权》与习惯的关系进行综述,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第六章将简述我国台湾地区对《民国物权》的修正情况,并由此反观、简评《民国物权》。在结语部分,本文试图从以上论述中挖掘出《民国物权》对我国当今完善物权立法的借鉴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中华民国民法·物权》的立法准备和内容概述
  • 一 《大清民律草案·物权》及《民国民律草案·物权》简介
  • 二 《中华民国民法·物权》的制定背景
  • 三 《中华民国民法·物权》的制定过程及内容简介
  • 第二章 民初民商事习惯调查概述
  • 一 民初民商事习惯调查过程
  • 二 民初民商事习惯调查资料的整理概况
  • 三 民初物权习惯调查成果简述
  • 第三章 《中华民国民法·物权》文本法律与习惯的关系
  • 一 《中华民国民法·物权》文本吸纳物权习惯的总体情况
  • 二 《中华民国民法·总则》及《中华民国民法·物权》的理论体系
  • (一) 《中华民国民法·总则》文本中物权法律与习惯的关系
  • (二) 《中华民国民法·物权》理论和体系中法律与习惯的关系
  • 三 所有权和占有文本中法律与习惯的关系
  • (一) 所有权
  • (二) 占有
  • 四 用益物权文本中法律与习惯的关系
  • (一) 地上权
  • (二) 永佃权
  • (三) 地役权
  • (四) 典权
  • 五 担保物权文本中法律与习惯的关系
  • (一) 抵押权
  • (二) 质权
  • (三) 留置权
  • 第四章 《中华民国民法·物权》运行中法律与习惯关系
  • 一 《中华民国民法·总则》及《中华民国民法·物权》通则
  • (一) 《中华民国民法·总则》运行中法律与习惯的关系
  • (二) 《中华民国民法·物权》通则运行中法律与习惯的关系
  • 二 所有权和占有运行中法律与习惯的关系
  • (一) 所有权
  • (二) 占有
  • 三 用益物权运行中法律与习惯的关系
  • (一) 地上权
  • (二) 永佃权
  • (三) 地役权
  • (四) 典权
  • 四 担保物权运行中法律与习惯的关系
  • (一) 抵押权
  • (二) 质权
  • (三) 留置权
  • 第五章 《中华民国民法·物权》与习惯的关系综述及深层分析
  • 一 《中华民国民法·物权》与习惯的关系综述
  • 二 《中华民国民法·物权》与习惯关系的深层分析
  • 第六章 《中华民国民法·物权》简评
  • 一 《中华民国民法·物权》在我国台湾地区的修正情况
  • 二 《中华民国民法·物权》简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物权众筹的债权属性[J]. 重庆社会科学 2020(03)
    • [2].论物权内容法定[J].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0(02)
    • [3].现代物权分置的路径与适用[J]. 西部法学评论 2020(04)
    • [4].论物权平等保护原则[J]. 法制博览 2016(36)
    • [5].关于事实物权的若干思考[J]. 法制与经济 2017(02)
    • [6].适足食物权及其相关概念的法制化发展[J]. 人权 2017(03)
    • [7].中国古代物权观念评述及其对公安工作的启示[J]. 兰台世界 2016(02)
    • [8].辩证思维下再议物权债权区分理论——以《合同法司法解释三》为视角[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4)
    • [9].多元的物权法源及其适用规律[J]. 法学研究 2014(04)
    • [10].《物权宣言,第一条》[J]. 新美术 2015(02)
    • [11].你问,我答[J]. 东方少年·布老虎画刊 2019(03)
    • [12].孩子太大方,不一定是好事?[J]. 家教世界 2017(29)
    • [13].英国宝宝的物权观[J]. 家教世界 2016(22)
    • [14].宝宝“物权”知多少[J]. 幼儿教育 2014(11)
    • [15].浅析物权与债权的区分与融合[J]. 法制与经济(下旬) 2013(09)
    • [16].培养宝宝的物权意识[J]. 爱情婚姻家庭(优生代) 2012(10)
    • [17].论林木所有权的物权限制及其突破[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0(05)
    • [18].挂靠开发房地产项目不能解释成合伙取得物权——以司法案例为视角[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9(01)
    • [19].理性的审视,深刻的反思——评王连合教授《中国物权法律制度研究》[J]. 临沂大学学报 2017(06)
    • [20].物债二分语境下对狭义“物权优先效力”的商榷——从一物多卖之情境展开[J]. 法制与社会 2016(16)
    • [21].谁更有利于债券发行:信用担保还是物权担保?[J]. 证券市场导报 2015(09)
    • [22].《物权的变动》教学设计[J]. 文理导航(中旬) 2020(02)
    • [23].我的,你的,我们的——宝宝物权意识发展关键词[J]. 父母必读 2016(07)
    • [24].试析我国私人物权对行政公权的干预[J]. 时代人物 2008(06)
    • [25].中国物权概念的反思与批判[J]. 河北法学 2014(03)
    • [26].浅析物权的消灭[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02)
    • [27].论物权合同的存与无[J]. 学理论 2011(16)
    • [28].物权内外效力的实证管窥[J]. 西部法学评论 2010(03)
    • [29].限制国家物权行使能力的逻辑[J].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0(03)
    • [30].物权债权区分理论的再证成[J]. 法学家 2010(06)

    标签:;  ;  ;  

    《中华民国民法·物权》研究(1928-1949) ——以法律与习惯的关系为中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