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梓醇在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中的作用及机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生物化工
作者: 李丹清
导师: 安利佳
关键词: 梓醇,沙土鼠,缺血再灌注,神经保护,神经营养
文献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梓醇在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的体内作用及机制。 应用无损伤动脉夹短暂夹闭沙土鼠两侧颈总动脉,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行为学、组织形态学评价模型及梓醇在该模型中的作用。5分钟持续性脑缺血导致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结构蛋白MAP-2消失,神经元大量死亡,脑梗死广泛形成和动物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梓醇短期应用(连续腹腔注射4天)能明显减轻上述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损伤,即能有效减少MAP-2破坏和神经元死亡,降低脑梗死,改善缺血动物学习记忆功能,但不能改善无脑缺血损伤沙土鼠的认知水平,表现为神经保护作用。梓醇神经保护作用的疗效远期与近期相同,对药用剂量和药用时间呈现依赖性。1mg/kg梓醇已显示出明显的保护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其保护作用增强。在5mg/kg和10mg/kg梓醇组,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量比正常对照动物还多。再灌注后3小时之内应用梓醇,神经保护作用显著,随着给药时间的延迟,神经保护作用减弱,再灌注后6小时开始应用,存活神经元数量减少,动物学习记忆能力得不到改善。说明梓醇神经保护作用的有效给药时间范围(有效时间窗)应在再灌注后3小时之内。 梓醇长期应用(连续腹腔注射10天—14天)既能显著改善无脑缺血损伤而认知能力低下沙土鼠的认知水平,也能显著改善上述那些受缺血损伤并于再灌注后6小时才开始用药的沙土鼠的认知能力。提示梓醇在不同的应用疗程下具有不同的神经药理作用,即短期应用以神经保护作用为主,长期应用则可能以神经营养作用为主。 借助于流式细胞仪、电子显微镜、免疫组化技术、原位细胞死亡检测技术和紫外分光光度仪进一步探讨了梓醇神经保护作用的体内机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GSH-Px酶活性显著降低,iNOS酶活性明显增强,Bax蛋白表达和凋亡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加。梓醇可显著提高GSH-Px酶活力,促进Bcl-2蛋白表达,抑制iNOS酶活性和Bax蛋白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依据
1.3 实验方案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参考文献
2. 文献综述
2.1 细胞凋亡与脑缺血-再灌注
2.2 微管相关蛋白2(MAP-2)与脑缺血-再灌注
2.2.1 MAP-2的结构、分布和功能
2.2.2 脑缺血后MAP-2的变化
2.3 海马、学习记忆与脑缺血-再灌注
2.3.1 海马与学习记忆功能的关系
2.3.2 脑缺血后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
2.4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
2.4.1 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与钙超载
2.4.2 炎症
2.4.3 神经营养因子不足
2.4.4 自由基
2.5 神经细胞的修复与再生
2.5.1 神经干细胞的发现、分布和定位
2.5.2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干细胞的变化
2.5.3 神经干细胞分化与神经生长因子
2.6 脑缺血治疗进展
2.6.1 药物治疗
2.6.2 基因治疗
2.6.3 神经干细胞移植
2.7 脑缺血动物模型进展
2.7.1 常用的全脑缺血损伤模型
2.7.1.1 两血管闭塞法
2.7.1.2 四血管闭塞法
2.7.1.3 沙土鼠脑缺血模型
2.7.2 常用的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
2.7.3 脑缺血损伤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3. 梓醇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中短期应用的神经活性作用
3.1 材料及设备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动物
3.2.2 药物配制
3.2.3 梓醇药物剂量确定
3.2.4 梓醇应用方案
3.2.4.1 梓醇在脑缺血损伤动物中的作用
3.2.4.1.1 梓醇剂量效应
3.2.4.1.2 梓醇有效治疗时间窗
3.2.4.1.3 梓醇长期效应
3.2.4.2 梓醇在无脑缺血损伤动物中的作用
3.2.5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
3.2.6 行为实验
3.2.7 脑组织处理及准备
3.2.8 脑组织病理染色
3.2.8.1 尼氏小体染色
3.2.8.2 苏木—伊红染色
3.2.9 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计数
3.2.10 MAP-2免疫活性
3.2.11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
3.2.12 梗死面积测定
3.2.13 统计学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梓醇剂量确定
3.3.2 行为实验
3.3.3 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细胞计数
3.3.4 MAP-2免疫活性
3.3.5 梗死面积
3.4 讨论
3.5 小结
参考文献
4. 梓醇短期应用神经活性作用机制探讨
4.1 实验材料及设备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实验动物分组、给药及饲养
4.2.2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
4.2.3 脑组织处理及准备
4.2.4 尼氏小体染色(Nissl)
4.2.5 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计数
4.2.6 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超微结构
4.2.7 原位细胞死亡检测凋亡神经元
4.2.8 海马CA1区凋亡神经元记数
4.2.9 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凋亡细胞峰
4.2.10 梗死面积测定
4.2.11 免疫组化检测Bcl-2和Bax蛋白免疫活性
4.2.12 组织蛋白测定
4.2.12.1 考马斯亮兰法
4.2.12.2 双缩脉法
4.2.13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
4.2.14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
4.2.15 过氧化氢酶活力
4.2.16 一氧化氮合成酶活力
4.2.17 丙二醛含量
4.2.18 统计学方法
4.3 实验结果
4.3.1 电镜下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
4.3.2 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TUNEL、Bcl-2和Bax阳性神经元记数
4.3.3 细胞凋亡峰定量分析和脑梗死面积测定
4.3.4 SOD、GSH-Px和CAT的活性
4.3.5 MDA含量
4.3.6 TNOS和iNOS活性
4.4 讨论
4.5 小结
参考文献
5. 梓醇长期应用的神经活性作用
5.1 实验材料及设备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实验动物及饲养
5.2.2 动物筛选
5.2.3 梓醇应用方案
5.2.3.1 梓醇在脑缺血损伤动物中的作用
5.2.3.2 梓醇在无脑缺血损伤动物中的作用
5.2.4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
5.2.5 行为实验
5.2.6 统计学方法
5.3 实验结果
5.3.1 梓醇延迟6小时应用对脑缺血动物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5.3.2 梓醇对认知能力低下动物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5.4 讨论
5.5 小结
参考文献
6. 结论与创新
6.1 主要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缩略语
发表论文
致谢
展望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个人简介
发布时间: 2005-09-07
参考文献
- [1].尼莫地平和梓醇的神经保护作用[D]. 李亚晨.大连理工大学2009
相关论文
- [1].梓醇对D-半乳糖衰老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D]. 张秀丽.大连理工大学2008
- [2].尼莫地平和梓醇的神经保护作用[D]. 李亚晨.大连理工大学2009
- [3].梓醇对H2O2诱导HUVECs和H9c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 胡玲爱.中国医科大学2010
- [4].梓醇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脑白质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 蔡其燕.第三军医大学2011
- [5].梓醇在帕金森病模型中保护作用的研究[D]. 姜波.大连理工大学2004
- [6].丙泊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发展进程及细胞凋亡现象的影响[D]. 陈莲华.复旦大学2005
- [7].梓醇对发育和衰老中神经可塑性的影响及机制[D]. 刘晶.大连理工大学2006
- [8].地黄梓醇提取分离工艺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赵素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
- [9].梓醇对脑缺血的神经血管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祝慧凤.重庆医科大学2007
- [10].梓醇促神经修复作用及其脑可塑性机制研究[D]. 万东.重庆医科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