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权益·情感:现代华北乡村的地权实践

土地·权益·情感:现代华北乡村的地权实践

论文摘要

土地,一直以来都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研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不能也无法避开农村土地问题,尤其是地权问题。作为“三农”问题的核心,解决“三农”问题离不开对现代中国乡村地权问题的清晰认识。时至今日,农村地权关系仍是问题重重、亟待解决,学界对于地权改革莫衷一是、观点各异。改革和完善农村地权制度,不仅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对于中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现代中国乡村的地权逻辑实质上包含了三个层面:国家的地权逻辑,农民的地权实践,还有一个则是农民对土地的情感与心态,三者共同影响中国地权道路的走向。对现代华北乡村乃至中国乡村地权问题的探讨,离不开对上述三个逻辑的考察。本论文中,一至四章重点考察共和国时期的乡村地权变迁历程,五至七章则讲述发生在乡村里的有关地权变迁的故事,如农民的宅基地实践、村庄里的土地契约行为以及国家建设征地在乡村的推行。六十余年来,中国农村地权关系的不断调整,反映着农民与国家关系的反复变化。可以说,国家权力正是通过地权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变革,平衡着国家与农民、农村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另外,20世纪后半期华北乡村所走过的地权变迁道路图景,也并非简单的对国家条文下的村庄复制。面对国家在农地问题上收权与放权的数次变化,农民以其日常智慧与生存技能,做出了各种不同的反映与对策,并多有创新之举,他们的每一次探索都反映着农民对自身权益的理解与珍视。从事地权问题研究,同样绕不开对农民的地权意识与情感认知的理解。合理有效的地权安排定要考虑农民的情感接受与权益维护。共和国时期的农村土地制度的重大变迁,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它向我们展示出,中国农村的地权制度设计及其实施,不仅与中国农村千千万万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密切相关,而且直接作用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还关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与败。六十余年来,我国所进行的历次土地制度改革与调整,对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产生了不同的作用与影响。地权制度的调整与变迁过程中,既有成功之处,又有惨痛的教训与经验。中国农村的地权制度设计及其实践过程表明,现有地权制度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因素与社会背景。集体化时代及其相应的制度设计并未随着新的时代的到来而戛然中止,它的影响仍然体现在农村方方面面,浸润在农民的日常生活中。考察中国农村的地权制度变迁,需要有连续性和发展性的目光。中国六十余年农村发展的实践证明,地权明晰,农村就得发展;地权混乱,农村发展就将受阻。当前形势下,改革农村地权制度,关键在于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克服与消除城乡对土地利用的不经济与不对称性。简单来说,在保持土地国家所有与农民集体所有的二元体制下,首先应赋予土地使用者平等的财产权。深化我国的地权改革,首先要明晰集体土地所有制下,农民与集体之间的产权关系及其各自的产权权能。政策制定者应尊重农民的地权意识,根据当地实际、结合农民意愿,在国家、乡村与农民之间形成较为清晰的地权分割,给农民一定比例的土地权益。另外,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使用权不失为当前地权改革的一个有效措施。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土地·权益·情感:现代华北乡村的地权实践
  • 一、选题缘起
  • 二、概念与主题
  • 三、先行研究回顾
  • 四、相关理论
  • 五、个案选择与资料介绍
  •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分田:村庄土改与地权之变
  • 第一节 中共土地政策的形成与演进
  • 第二节 村庄土改的实施:以昌黎县为例
  • 第三节 地权之变:农民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 小结
  • 第二章 收田:合作化时期的地权变动
  • 第一节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乡村实践
  • 第二节 从互助组走向到初级社
  • 第三节 互助组与初级社时期的地权制度与社会绩效
  • 第四节 走向高级社:土地入社与农民应对
  • 小结
  • 第三章 权益之争:公社时期的乡村地权及其绩效
  • 第一节 公社时期概况
  • 第二节 博弈:自留地、开荒地、生产责任制及其他
  • 第三节 人民公社时期的地权分析
  • 小结
  • 第四章 地权多元化:后集体化时代的地权变迁
  • 第一节 昌黎: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初步推行
  • 第二节 前南峪:分与不分的考量
  • 第三节 新时期农村地权制度与地权实践考察
  • 第四节 在集体所有制下改革农地地权制度
  • 小结
  • 第五章 1949年以后的宅基地制度变革与村庄里的宅基地实践
  • 第一节 共和国时期中国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演变
  • 第二节 集体化时代农村宅基地问题探析:以沈家村为例
  • 第三节 有关宅基地问题的几点思考
  • 第六章 村庄里的契约实践与地权变迁:以前南峪为例
  • 第一节 前南峪文书概况
  • 第二节 乡村的契约秩序与村民的实践创新
  • 第三节 不应忽视的农民实践逻辑
  • 第七章 沈家村与侯家营土地征收的故事
  • 第一节 集体化时代的国家建设征地实践:以山东省淄博市沈家村为例
  • 第二节 聚焦侯家营:2000年以来的征地风波
  • 第三节 完善土地征收的制度创新与制度构建
  • 结语:地权视角下的乡村社会
  • 第一节 农民与国家关系的重建:以地权调整为切入点
  • 第二节 关注农民的地权意识、地权实践及其对土地的情感
  • 第三节 关于中国地权问题的几点思索
  • 参考文献
  • 致谢辞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传统地权制度论纲[J]. 中国农史 2020(02)
    • [2].农村地权制度变迁中的组织作用分析——基于诺思组织理论视角[J]. 陕西农业科学 2016(10)
    • [3].农民地权制度的反思与构建[J]. 政治与法律 2009(05)
    • [4].论农村地权制度改革的基础[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 [5].《中国传统地权制度及其变迁》[J]. 近代史研究 2019(01)
    • [6].土地制度研究的新探索——《中国地权制度的反思与变革》一书的启示[J]. 开放导报 2019(03)
    • [7].资讯[J]. 国土资源导刊 2011(03)
    • [8].农民地权的国家建构:赋权还是推动农地商品化[J]. 求索 2014(10)
    • [9].《中国传统地权制度及其变迁》简介[J].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9(01)
    • [10].试论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之重构[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 [11].苏南乡村地权制度变迁研究[J]. 中国土地 2008(09)
    • [12].尝试以公共灌溉、地权制度创新及慢城建设管理主导城乡一体化——以重庆统筹城乡试验为例[J]. 城市 2013(07)
    • [13].对当前中国“三农”问题的几点认识[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1(05)
    • [14].我国农村地权制度改革初探[J]. 企业技术开发 2011(01)
    • [15].地权百年[J]. 国土资源导刊 2011(10)
    • [16].农村地权制度的变化与土地流转[J]. 中国法律 2009(01)
    • [17].地权正规化、集体组织强制交易与加快地权流转——马克思关于英国“圈地运动”的分析及其启示[J]. 农业经济问题 2014(11)
    • [18].辛亥百年地权变迁[J]. 国土资源导刊 2011(10)
    • [19].“带地入城”与农村地权:理念冲击、现实表达与制度应对[J]. 现代法治研究 2017(01)
    • [20].农村社会转型中的地权问题[J]. 今日中国论坛 2008(06)
    • [21].农村建设用地地权交易和要素组合效率[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9(05)
    • [22].从制度稳定角度推进我国农村地权制度改革[J]. 中国国情国力 2008(09)
    • [23].我国新农村制度建设的路径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15)
    • [24].农民地权诉求的表达结构[J]. 人文杂志 2009(05)
    • [25].城乡土地价格双轨制与要素组合效率的制度需求[J]. 价格月刊 2009(10)
    • [26].试论我国新农村制度建设的路径[J]. 当代经济(下半月) 2008(04)
    • [27].省长胡和平主持省政府2016年第二次领导集体学法[J]. 陕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6(11)
    • [28].制度结构与家庭农场的运行效率及效益[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 [29].《地权市场与资源配置》出版[J].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3(01)
    • [30].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制度思考[J]. 现代企业教育 2008(06)

    标签:;  ;  ;  ;  ;  

    土地·权益·情感:现代华北乡村的地权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