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水热氧化法合成锑掺杂二氧化锡纳米粉末及其吸波性能的研究

配合—水热氧化法合成锑掺杂二氧化锡纳米粉末及其吸波性能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从分析我国锡、锑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入手,提出要充分发挥我国锡、锑资源的优势,必须改变目前我国锡、锑产品品种单一,缺乏技术含量高的深加工产品,生产工艺落后,资源浪费严重,企业运转严重依赖高速消耗一次资源和牺牲环境来维持的局面。因而如何充分利用我国丰产有色金属的资源优势,节约一次资源,加速开发附加值高的产品,使得物尽其值,是保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锑掺杂二氧化锡(antimony doped tin oxide,ATO)纳米粉体材料,是一种n型半导体透明导电材料。由于其具有特殊的光学和电学性质,在很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虽然国内不少科研院所都积极开发其制备工艺,但仍然处于实验室阶段。目前,国内所需产品,主要仍然靠进口。为改变这种状况,本文对ATO纳米粉体的制备工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在分析目前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研究了ATO粉体在微波吸波方面的性能。 首先,作者利用不同的原料和多种制备方法成功制备了纳米ATO粉体,并提出了一种制备ATO纳米粉体的新工艺: (1) 采用锑白、锡酸钠、硫酸和氢氧化钠作为原料,分别以水热法和醇热法成功制备了ATO纳米粉体。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粉体具有四方相金红石结构,结晶性能良好。在相同制备条件下,水热法制得的ATO粉体的粒度大于醇热的,纳米粉体结晶性能好于醇热。 (2) 采用锑白、酒石酸氢钠、双氧水、锡酸钠以及硫酸为原料来制备纳米ATO粉体,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ATO粉末制备工艺——配合—水热氧化法。该工艺将配合物体系以及水热氧化法同时引入到纳米ATO粉末的制备工艺中。配合—水热氧化法制备纳米ATO粉体的实验表明,该工艺是可行的,成功制备出过滤性能、洗涤性能、结晶性良好的蓝色纳米ATO粉体。该工艺首先克服了目前制备纳米ATO粉体最为常用的方法——化学共沉积法工艺中前驱体过滤、洗涤困难,洗涤时溶解损失比较大,同时前驱体需要经过高温煅烧来使之晶化和半导化,从而导致掺杂成份严重偏析、带来严重的硬团聚、容易引入杂质成份等缺陷;其次由于该法是在氧化气氛中进行,使得大部分的锑直接以五价锑形式替代锡离子进入二氧化锡晶格而使之半导化,不需高温煅烧来进行半导化。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锑的物化性质、主要化合物及资源分布
  • 1.1.1 锑的物理化学性质
  • 1.1.2 锑的主要化合物及用途
  • 1.1.3 我国锑资源分布概况
  • 1.2 锡的物化性质、主要化合物及资源分布情况
  • 1.2.1 锡的物化性质
  • 1.2.2 锡的主要化合物及其用途
  • 1.2.3 我国锡资源分布情况
  • 1.3 我国锡、锑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1.3.1 我国对锑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1.3.2 我国锡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1.4 锑掺杂二氧化锡纳米材料(ATO)的研究现状
  • 1.4.1 ATO应用方面的研究
  • 1.4.2 ATO薄膜制备工艺的研究
  • 1.4.3 纳米ATO粉体合成工艺的研究
  • 1.4.4 ATO结构及导电机理方面的研究
  • 1.4.5 同时掺杂多种杂质的研究
  • 1.5 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 1.5.1 吸波材料的应用
  • 1.5.2 吸波材料的分类
  • 1.5.3 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 1.6 选题的意义
  • 第二章 实验方案的选择和产品的表征
  • 2.1 纳米ATO粉体的性能评价和表征
  • 2.1.1 纳米ATO粉体的形貌分析
  • 2.1.2 纳米ATO粉体物相组成与结构分析
  • 2.2 探索实验
  • 2.2.1 原料试剂和设备
  • 2.2.2 纳米ATO粉体的水热合成/醇热合成
  • 2.3 实验方案的确定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锑、锡—酒石酸根配合物体系的研究
  • 3.1 锡—酒石酸根配合物体系的研究
  • 3.1.1 实验原理及方法
  • 3.1.2 实验
  • 3.1.3 结果及讨论
  • 3.2 锡—酒石酸根配合物稳定性的研究
  • 3.2.1 实验
  • 3.2.2 结果与讨论
  • 3.3 锑—酒石酸根配合物体系的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锑掺杂二氧化锡纳米粉末的配合—水热氧化制备及机理研究
  • 4.1 制备条件对ATO粉体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的研究
  • 4.1.1 配合—水热氧化温度的影响
  • 4.1.2 配合—水热氧化时间的影响
  • 4.1.3 配合—水热氧化pH值的影响
  • 4.1.4 锡酸钠起始浓度的影响
  • 4.1.5 氧化剂浓度的影响
  • 4.1.6 锑掺杂量的影响
  • 4.1.7 配合剂加入量的影响
  • 4.1.8 氧化剂种类和配合剂种类的影响
  • 4.2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合成条件对ATO纳米粉体电性能影响的研究
  • 5.1 实验设备和试剂原料
  • 5.1.1 实验仪器及设备
  • 5.1.2 试剂和原料
  • 5.2 实验原理及其实验步骤
  • 5.2.1 电阻率测量的基本原理
  • 5.2.2 试验步骤
  • 5.3 合成条件对于纳米ATO电性能的影响
  • 5.3.1 配合水热温度对粉体电性能的影响
  • 5.3.2 配合—水热氧化时间的的影响
  • 5.3.3 配合—水热pH值的影响
  • 5.3.4 锡酸钠初始浓度的影响
  • 5.3.5 双氧水浓度的影响
  • 5.3.6 锑掺杂量的影响
  • 5.3.7 配合剂浓度的影响
  • 5.3.8 不同的配合剂和氧化剂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纳米ATO粉体吸波性能的研究
  • 6.1 实验设备及其步骤
  • 6.1.1 设备及试剂
  • 6.1.2 实验步骤
  • 6.2 合成条件对纳米ATO粉体吸波性能的影响
  • 6.2.1 纳米ATO粉体和粘结剂质量比的影响
  • 6.2.2 配合—水热氧化温度的影响
  • 6.2.3 配合—水热氧化时间的影响
  • 6.2.4 配合—水热氧化pH值的影响
  • 6.2.5 锡酸钠初始浓度的影响
  • 6.2.6 锑掺杂浓度的影响
  • 6.2.7 配合—水热氧化剂加入量的影响
  • 6.2.8 配合剂浓度对纳米ATO粉体吸波性能的影响
  • 6.2.9 配合—水热氧化剂种类的影响
  • 6.2.10 配合—水热氧化配合剂种类的影响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ATO纳米粉的烧结活性及其机理的研究
  • 7.1 实验
  • 7.1.1 设备
  • 7.1.2 试剂
  • 7.1.3 实验流程
  • 7.2 热处理时间的影响
  • 7.2.1 热处理时间对于粉末粒度和形貌的影响
  • 7.2.2 热处理时间对粉末电性能的影响
  • 7.3 热处理温度的影响
  • 7.3.1 热处理温度对ATO粉体粒度和形貌的影响
  • 7.3.2 煅烧温度对ATO粉体电性能的影响
  • 7.4 ATO粉体煅烧机理的研究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 8.1 结论
  • 8.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附录2 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其获奖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配合—水热氧化法合成锑掺杂二氧化锡纳米粉末及其吸波性能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