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红色荧光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方酸菁染料,晶态红色荧光,聚集诱导发光,双态发光
红色荧光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从振兴[1](2019)在《基于方酸菁染料的有机固体红色荧光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固态红色发光染料是用于全色显示的不可或缺的叁基色(红、绿、蓝)材料之一,并且红色到近红外发射的材料由于其低的光学吸收、生物介质中自荧光少和深度的组织穿透能力等独特的优点,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是非常理想的。截至目前,高效的有机固态红色荧光材料的报道相对较少,而基于方酸菁染料(squaraine dyes,SQs)的固态红光材料罕见报道。基于以上制备有机固态红色发光材料的必需性,本文首次通过简便的合成方法分别制备了高效地1,2-位方酸菁染料(1,2-SQs)和1,3-位方酸菁染料(1,3-SQs)。荧光量子产率最高达92.93%。并运用可见-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1H NMR、~(13)C NMR、MS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等手段对其光学性质以及分子结构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如下:(1)在第二章中,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的不对称的1,2-SQs,即SQ1-5。结果表明,这些1,2-SQs在溶液中显示出微弱的荧光,但在晶态下显示出强烈的红色荧光,表明了它们的聚集诱导发射增强(AIEE)特性。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晶体状态的强荧光可归因于分子中侧链基团(烷基链或苄基)的影响,这有效地防止了紧密的分子间的接触并降低了π-π相互作用。鉴于以上优异的光学性质,本章进一步研究了SQ4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成像应用。结果表明,SMMC-7721细胞可以通过SQ4清晰地成像,因此SQ4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潜在的生物成像价值。(2)在第叁章中,设计并合成了两种不对称的1,3-SQs,即SQY1和SQR2。它们具有大的斯托克斯位移、超强的晶态红光发射、双态发射(DSE)和溶剂致变色效应。其中,SQR2在633nm处显示出强烈的晶体红光发射,量子产率为92.93%,这是有史以来报道的基于方酸菁染料的最高记录值。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显示出它们在晶体发射方面存在的较大的差异是源于它们不同的堆积结构:SQY1属于J-聚集和SQR2属于交错堆积(X-聚集)。相较于在各种溶剂下,SQY1和SQR2的这种堆积方式允许它们发射出强烈的晶体荧光并产生大的红移。而且本章也探究了SQR2在细胞成像方面的应用。本章的研究可以对进一步深入理解DSE的发光机理和溶剂化显色特性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15)
许涛[2](2019)在《白光LED用红色荧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商业白光LED主要由YAG:Ce黄色荧光粉混合环氧树脂耦合460 nm蓝光LED芯片封装而成。然而由于Ce~(3+)离子的发射光谱不具连续光谱特性,缺少红光成分,导致显色指数较低,相关色温较高,不能实现暖白光发射。而且,封装所用的环氧树脂或硅胶是低导热材料,化学稳定性较差,并不适用于大功率白光LED。此外,这种将分散在环氧树脂的荧光粉涂覆在蓝光LED芯片的方法存在国外专利壁垒。因此,本论文提出采用全固态透明荧光材料,包括荧光薄膜、微晶玻璃、单晶,取代传统环氧树脂封装,不但能够有效补充红光,而且热稳定性、物化稳定性、发光稳定性都得到了有效提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采用旋涂法分别制备了CuInS_2/ZnS/水性环氧树脂和CdSe/ZnS/水性环氧树脂红光量子点薄膜,与GaAG:Ce荧光粉薄膜、460 nm蓝光LED芯片耦合,CuInS_2红光量子点薄膜所封装白光LED器件发光效率为44.52 lm/W,相关色温为5119 K,显色指数为95;CdSe红光量子点薄膜所封装白光LED器件发光效率为36.73lm/W,相关色温为4154 K,显色指数为80。2、以硼硅酸盐玻璃为基质,采用熔体冷却析晶法制备了CdSe_xS_(1-x)量子点微晶玻璃,通过尺寸控制和组分控制实现了黄光到红光波长的发射可调;通过稀土离子Eu~(3+)掺杂CdSe_xS_(1-x)量子点微晶玻璃,量子效率有所提高;此外,探讨了其在白光LED的应用。3、采用提拉法生长了透明YAG:Cr~(3+)红光单晶,与商业红色荧光粉相比,YAG:Cr~(3+)单晶具有更佳的热稳定性和更高的量子效率(高达92%)。将YAG:Cr~(3+)单晶与YAG:Ce单晶、460 nm蓝光LED芯片耦合,所封装白光LED显色指数从67.5提升到76.5,相关色温从6225 K降低到5236 K。将其应用于大功率白光LED上,发光仍比较稳定。(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期刊2019-03-01)
王郁生[3](2018)在《CaS:Eu~(2+)发红色荧光材料制备及性能问题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性能良好的碱土金属硫化物体系红色荧光材料,CaS:Eu~(2+)在光电信息、固态照明、成像显示、建筑美化、阴极射线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高温固相法是制备CaS:Eu~(2+)的常见方法,但存着着保温时间长、消耗能量大和烧成温度高等缺陷,故探究不同含量NH4Cl助熔剂及不同烧成温度对制备和性能的影响,就成为了本文的研究出发点。(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8年35期)
黄斌,李紫荆,胡蝶,吴雯婧,周娜[4](2018)在《基于蒽醌和叁苯胺的红色延迟荧光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Suzuki反应,在电子受体基团蒽醌(AQ)的α-位引入电子给体基团叁苯胺(TPA),合成了3种红色延迟荧光材料(1-TPA-AQ,1,4-2TPA-AQ和1,8-2TPA-AQ),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核磁、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证。通过理论计算、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循环伏安(CV)测试,系统地考察了3种化合物的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3种化合物的单线态-叁线态能级差(ΔEST)分别为0.08、0.09和0.06 e V,最高占有分子轨道(HOMO)能级分别为–5.26、–5.23和–5.27 e V,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能级分别为–3.14、–3.10和–3.10 e V。1-TPA-AQ,1,4-2TPA-AQ和1,8-2TPA-AQ在薄膜中的荧光发射波长分别为648、649和636 nm,延迟荧光寿命分别为1.6、2.6和2.1μs,叁者均可作为红色延迟荧光材料。(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8年05期)
汤森进,周剑,邹文[5](2018)在《红色稀土荧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喷墨打印领域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红色稀土荧光材料的制备及应用进行了研究。发现荧光材料的相对荧光亮度和产率受掺杂浓度、搅拌速率、pH和反应温度的影响。当掺杂浓度为n(Eu~(3+))∶n(Tb~(3+))=10∶1(质量比),搅拌速率为240r/min,pH=7,反应温度为35℃时,红色稀土荧光材料的产率较高,相对荧光亮度最好。此外,还提供了一种红色纳米荧光打印墨水的制备方法及主要物化性能参数,并展示了其打印后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8年03期)
邓文婷,范涛,王小库,陈金连,万勃[6](2018)在《红色延迟荧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分子由于单线态-叁线态能极差(ΔEST)小,能实现反向系间窜越,在电致发光器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合成TADF化合物大多发射蓝色、绿色或橙红色荧光,红色TADF材料报道较少,这就限制了红光该类材料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8年06期)
尹新颖,卞健健,郭庆美,李晓梅,滕明瑜[7](2017)在《红色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反向系间窜越,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材料可以同时利用叁线态激子和单线态激子,使器件的理论内量子效率突破传统荧光材料的25%,达到理论上的100%,可与磷光材料相媲美,且材料价格便宜无需贵金属,因而受到人们广泛关注。近年来,对绿光及蓝光材料的研究进展较快,而红光材料由于分子结构的合理设计比较困难,研究进展相对较慢。从受体的类型出发,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红色TADF材料的研究进展,并结合现有工作,对红色TADF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7年S2期)
崔殿鹏,王婷,宋振,夏志国,刘泉林[8](2017)在《LED照明显示用氮化物红色荧光材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白光LED具有节能环保和光色易调等优点,广泛应用照明和显示领域;实现白光发射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通过蓝光LED芯片加不同色的荧光粉合成白光。稀土掺杂的氮化合物以[SiN_4]或/和[AlN_4]四面体为骨架,可形成丰富多变的结构类型,为Eu~(2+)/Ce~(3+)等稀土离子发光中心提供了多样化的配位环境,有效降低稀土离子最低5d能级,相应的激发和发射光谱红移,可实现高效的蓝光吸收和红光发射,满足白光LED照明显示需求。我们以稀土铕掺杂的Ca Al Si N3[1](照明用宽带发射)和SrLiAl_3N_4[2](显示用窄带发射)基氮化物红色荧光粉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不同晶体学位置可容纳的元素种类和含量,以及对稀土配位环境和发光性能的影响,如(Ca1-x Lix)0.98(Al_(1-x)Si_(1+x))N3:0.02Eu~(2+)[1]。并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揭示了氮化物中稀土Ce~(3+)/Eu~(2+)的5d能级与结构和成分之间的关系[3],为白光LED用新型荧光粉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稀土学会2017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7-05-11)
龙强[9](2017)在《叁种新型氮化物红色荧光材料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氮化物荧光材料因其高荧光转化率、稳定的物化性质、优异的热猝灭性能及丰富的发光颜色成为近年来白光LED用荧光转化材料研究的热点。然而,相对传统氧化物来说,氮化物荧光材料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还存在氮化物荧光材料种类不够丰富,制备工艺复杂,成本昂贵,发光机理研究缺乏等问题。本论文主要针对上述问题,选取了叁种氮化物荧光材料作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它们的结构信息及发光特性等进行了讨论。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通过高温固相法,在800℃常压下制备了一种新型的Eu~(2+)掺杂的LiSr_4(BN_2)_3红色荧光粉,通过结构精修确定了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由光谱分析得知,样品的激发谱与近紫外LED芯片相匹配,发射峰在550-750 nm之间。另外发现LiSr_4(BN_2)_3:Eu~(2+)存在单格位热猝灭蓝移的现象。第二部分:以Mg粉为原料,在800℃常压下制备得到Mg_3N_2,在此基础上掺杂Eu~(2+)最终得到单相样品。样品在250nm到450nm区域有强吸收,在400nm下激发呈宽的红光发射,范围在500-800nm之间。第叁部分: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Eu~(2+)掺杂的LiSrAl3N4荧光材料。在蓝光激发下(λ=470 nm),样品的发射峰位于650 nm附近,半高宽为50 nm,150℃时的发光强度为室温时的87.5%。(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7-04-01)
辛小东,魏恒伟,赵文慧,刘中仕,李文先[10](2016)在《掺杂和取代对红色荧光材料SrAl_(12)O_(19):Mn~(4+)发光性能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SrAl_(12)O_(19):Mn~(4+)是一种用于高显色性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候选红色荧光材料。本论文研究了Mg~(2+)、Zn~(2+)和Ge~(4+)离子的掺杂效应以及Ga~(3+)、Ca~(2+)和Ba~(2+)离子的取代效应对SrAl_(12)O_(19):Mn~(4+)荧光材料性能的影响。样品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制备,焙烧温度在1250~1500℃之间。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表征了材料的相纯度,用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表征了材料的荧光性能。研究结果指出,与未进行Mg~(2+)或Zn~(2+)掺杂的样品相比,Mg~(2+)或Zn~(2+)离子对Al~(3+)格位的掺杂可以使材料的发光强度提高~60%,其原因被认为是掺杂促进了激活剂Mn~(4+)离子进入晶格,其过程可以表示为:MO+MnOM_(Al)'+Mn_(Al)+30o~×(M=Mg,Zn),电子顺磁共振谱支持这一结果。Ge~(4+)离子的掺杂使材料的发光性能明显下降。Ga~(3+)离子可以取代Al~(3+)离子形成全范围的固溶体,其中少量Ga~(3+)离子的掺杂可以使材料的荧光发射强度提高~13%,而掺杂量进一步提高使材料的荧光性能下降。Ca~(2+)和Ba~(2+)对Sr~(2+)的取代仅形成有限范围的固溶体。Ca~(2+)的取代使材料的发光性能提高;而Ba~(2+)的取代使材料的发光强度下降。(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红色荧光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商业白光LED主要由YAG:Ce黄色荧光粉混合环氧树脂耦合460 nm蓝光LED芯片封装而成。然而由于Ce~(3+)离子的发射光谱不具连续光谱特性,缺少红光成分,导致显色指数较低,相关色温较高,不能实现暖白光发射。而且,封装所用的环氧树脂或硅胶是低导热材料,化学稳定性较差,并不适用于大功率白光LED。此外,这种将分散在环氧树脂的荧光粉涂覆在蓝光LED芯片的方法存在国外专利壁垒。因此,本论文提出采用全固态透明荧光材料,包括荧光薄膜、微晶玻璃、单晶,取代传统环氧树脂封装,不但能够有效补充红光,而且热稳定性、物化稳定性、发光稳定性都得到了有效提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采用旋涂法分别制备了CuInS_2/ZnS/水性环氧树脂和CdSe/ZnS/水性环氧树脂红光量子点薄膜,与GaAG:Ce荧光粉薄膜、460 nm蓝光LED芯片耦合,CuInS_2红光量子点薄膜所封装白光LED器件发光效率为44.52 lm/W,相关色温为5119 K,显色指数为95;CdSe红光量子点薄膜所封装白光LED器件发光效率为36.73lm/W,相关色温为4154 K,显色指数为80。2、以硼硅酸盐玻璃为基质,采用熔体冷却析晶法制备了CdSe_xS_(1-x)量子点微晶玻璃,通过尺寸控制和组分控制实现了黄光到红光波长的发射可调;通过稀土离子Eu~(3+)掺杂CdSe_xS_(1-x)量子点微晶玻璃,量子效率有所提高;此外,探讨了其在白光LED的应用。3、采用提拉法生长了透明YAG:Cr~(3+)红光单晶,与商业红色荧光粉相比,YAG:Cr~(3+)单晶具有更佳的热稳定性和更高的量子效率(高达92%)。将YAG:Cr~(3+)单晶与YAG:Ce单晶、460 nm蓝光LED芯片耦合,所封装白光LED显色指数从67.5提升到76.5,相关色温从6225 K降低到5236 K。将其应用于大功率白光LED上,发光仍比较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红色荧光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从振兴.基于方酸菁染料的有机固体红色荧光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9
[2].许涛.白光LED用红色荧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质研究[D].温州大学.2019
[3].王郁生.CaS:Eu~(2+)发红色荧光材料制备及性能问题的探究[J].化工管理.2018
[4].黄斌,李紫荆,胡蝶,吴雯婧,周娜.基于蒽醌和叁苯胺的红色延迟荧光材料[J].精细化工.2018
[5].汤森进,周剑,邹文.红色稀土荧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喷墨打印领域的应用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8
[6].邓文婷,范涛,王小库,陈金连,万勃.红色延迟荧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化工管理.2018
[7].尹新颖,卞健健,郭庆美,李晓梅,滕明瑜.红色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7
[8].崔殿鹏,王婷,宋振,夏志国,刘泉林.LED照明显示用氮化物红色荧光材料研究[C].中国稀土学会2017学术年会摘要集.2017
[9].龙强.叁种新型氮化物红色荧光材料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7
[10].辛小东,魏恒伟,赵文慧,刘中仕,李文先.掺杂和取代对红色荧光材料SrAl_(12)O_(19):Mn~(4+)发光性能的影响(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