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文气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范畴之一。曹丕在《典论·论文》中第一次提出这个概念,并认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三曹父子,生活时代接近,却产生不同的文气:曹操质实雄健,曹丕便娟婉约,曹植则被人称为“骨气奇高,辞采华茂”。三曹不同文气的生产,有多方面的因素,前人也已有所探讨,但比较全面深入地探讨三曹诗歌文气差别及成因的文章尚未见到。因此我们不避浅陋,尝试论之,以俟后来佳论。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章:天赋之气对三曹文气的影响。个人先天禀赋不同,气质、体格、性格、才能等都会有所不同,这些都对作品有所影响。三曹体格强健,都爱好音乐,但曹操深谋远虑、感情丰富,谲诈多变,性格复杂;曹丕工于城府、善用心计,为内倾性人格;曹植则率性而行、心胸坦荡,接近外倾性人格。因此曹操诗风雄壮,曹丕婉约细腻,曹植诗歌则才华横溢,梗概多气。第二章:社会环境和思想文化的转变。汉末民生凋敝,战争频发,乱世流离以及生命意识的觉醒,让诗人们笔下多了一分悲凉之气。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引起了思想方面的解放,作家们争相表达个性;同时乱世也为诗人们提供了参与政治的机会,三曹诗歌中关于政治和战争的作品,大都豪迈高昂。但文学发展到汉魏,逐渐从质朴转向华丽,因此从曹操到曹丕再到曹植,其文气也有一个从质实到华丽的渐进过程。三曹的诗歌都善于吸取前人的成果,并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第三章:三曹的人生境遇对他们文气的影响。生活的地域对于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三曹的富足生活和诗酒唱和的经历,对他们作诗技巧有较大提高,使他们的诗歌表现出绮丽的一面。少年时的家庭教育,对他们的性格、才能也有塑造的作用。一生经历对三曹的影响极大,曹操诗风的“帝王气”、“英雄气”,与他崇高的地位息息相关。曹丕的婉约之气,也与他刻意回避政治有解不开的联系。曹植的刚健清新之气来自于少年受宠,他的慷慨之气则与他壮志难酬的经历有关。第四章:三曹文气的差别。三曹的文气,既有近似,也有不同,本章从“公子气与文士气”、“英雄气”、“神仙气”三个方面分别对曹丕与曹植的前期作品、曹操与曹植的作品进行比较。曹丕前期诗歌,多与古诗类似,表现出文士气,曹植则多表现出“但美邀游”同时胸怀壮志的浊世佳公子形象。曹操和曹植诗歌始终富于壮志昂扬的英雄气概。曹操和曹植都有游仙诗,曹操的目的是追求长寿,曹植则是由于现实遭遇窘迫,只能将自己的理想寄予在虚幻的神仙世界。综上所述,三曹文气的形成,一方面与他们的天赋有关,一方面与经历有关。三曹生活的时代较接近,又为父子三人,家庭和教育类似,文气却大不相同,从总体上看,曹操的作品壮阔,曹丕婉约,曹植刚健。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三曹诗歌选材、风格和文化底蕴异同比较[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7(12)
- [2].以情纬文,以文被质——论三曹诗歌的抒发性[J]. 青年文学家 2020(09)
- [3].三曹文学比较[J]. 青年文学家 2014(12)
- [4].论明清三曹诗评的特点及其成因[J]. 江淮论坛 2015(02)
- [5].沉雄·清婉·纵逸——论“三曹”诗歌的不同风格[J]. 作家 2012(16)
- [6].论韩非子与三曹父子文艺观的差异及原因[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5(01)
- [7].《文心雕龙》建安三曹论评议[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01)
- [8].三曹散文作品中的礼俗[J]. 文教资料 2018(21)
- [9].三曹“令”用语特征探微[J]. 琼州学院学报 2016(04)
- [10].三曹休闲之探颐[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3)
- [11].三曹的艺术风格比较[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03)
- [12].论建安时期三曹的文艺美学思想[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10)
- [13].“舟”、“船”在《三曹文集》中的同义情况研究[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 [14].“三曹”诗文比较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03)
- [15].建安风骨话三曹[J]. 求学 2017(47)
- [16].三曹对儒家文学观念的新拓展[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2)
- [17].论《礼记》对三曹诗文创作的积极影响[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 [18].品赏对联 增长知识[J]. 对联(民间对联故事) 2008(11)
- [19].建安“三曹”诗中的风意象考述[J]. 兰台世界 2011(22)
- [20].论三曹父子“器识”之异同[J]. 青年文学家 2018(05)
- [21].论“三曹”诗歌中的生命意识[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1(01)
- [22].“汉音”多合乐,“魏响”渐离乐——“三曹”诗歌与音乐之辨[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 [23].结构主义翻译需求视域下“三曹”诗歌翻译研究[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4].生活环境对三曹诗歌的影响[J]. 考试周刊 2015(99)
- [25].三曹诗文里友谊、青春与生命的歌唱[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02)
- [26].三曹游仙诗论[J].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04)
- [27].论“三曹”乐府诗对汉乐府的继承与发展[J]. 鸡西大学学报 2015(05)
- [28].浅谈“三曹”诗歌艺术风格的差异及其原因[J]. 民营科技 2010(12)
- [29].论《古诗十九首》与三曹诗歌“动物意象”的审美意蕴[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1)
- [30].论三曹对五言诗发展做出的贡献[J]. 新余高专学报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