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生计论文-梁冲

八旗生计论文-梁冲

导读:本文包含了八旗生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广州八旗,生计问题,养赡生息银

八旗生计论文文献综述

梁冲[1](2017)在《广州驻防八旗生计问题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满清定都北京以后,八旗军民合一的体制被打破,清政府为维护政权的稳固,分派八旗军在全国多处驻防。广州八旗在驻防初期,有钱粮制度作保障,且旗民人口较少,因此,旗民生活较为宽裕,但随着清政府财政的枯竭,广州八旗旗民人口的增长,广州驻防八旗旗民面临着严峻的生计问题,虽然广州采取了四项主要措施来解决旗民的生计问题,但这些措施对于多数生计维艰的八旗旗民来说,仍是杯水车薪,最终广州八旗旗民突破了八旗驻防制度的种种束缚,开始自谋生路。(本文来源于《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徐雪坤[2](2016)在《清代青州驻防八旗生计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入关后八旗人口迅速增长,雍正七年设立的青州驻防八旗,其目的不仅为了增强清廷对山东地区的军事控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京城八旗官兵的生计问题。清中后期,随着八旗人口膨胀以及清朝衰弱,驻防八旗面临严重生计问题,青州驻防八旗也陷入困境。虽然中央采取了赏银、增设养育兵、允许置产等措施来改善驻防官兵的生活,但没有取得良好效果。清末,青州驻防旗人走上了农、工、商道路,在困境中积极谋求生计出路,并由此完成了由旗人到民人身份的转化。(本文来源于《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胡玉花[3](2015)在《清末民初绥远城驻防“八旗生计”的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朝对八旗实行俸饷制度,使八旗兵丁专靠披甲为生。清代早期旗兵依靠朝廷俸饷生活优裕,清末民初日益贫困,特别是民国时期停发旗饷后,生活更加困顿。为此清政府和民国政府采取了诸多措施改善旗民生计,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效果并不明显。(本文来源于《阴山学刊》期刊2015年03期)

范传南,姜彬[4](2013)在《清中前期八旗生计改革措施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旗人的生计问题自康熙朝开始日益严重,逐渐发展成为清代的一大痼疾。清廷先后采取了扩大兵额、增加和赏赐粮饷、回赎旗地、京旗回屯直至汉军出旗分流等一系列措施,谋求八旗生计问题的彻底解决。(本文来源于《理论观察》期刊2013年12期)

孙志杰[5](2013)在《绥远城驻防八旗生计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入关之前,八旗户口既是军户,亦为民户,出则为兵,入则为农。但是入关之后,上述情况有了很大的转变,八旗组织的军事职能被大大加强,成为了清朝统治者的常备军队,八旗兵丁也逐步向职业军人转化。绥远城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它作为清朝在漠南蒙古地区设置的重要军事驻防地,对清朝绥服蒙古,维护其在蒙古地区的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绥远城的驻防旗人以当兵为职业,家属赖其钱粮为生,不事农耕工商。清廷经济上给予旗人优待,对他们采取一切包下来的政策,使他们一切仰食公家,倚钱粮为生命。在习惯了享有俸禄、饷银的游堕生活之后,旗人从整体上丧失了自我谋生的能力,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清廷财政的枯竭,八旗出现了严重的“生计问题”。绥远城驻防八旗作为清代八旗体系的一部分,是清代八旗制度及旗人生计问题的一个缩影,也是清史及内蒙地方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旗人的生计来源、生计问题的产生及其原因、历代统治者为解决旗人生计问题而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入手,探讨曾经“天潢贵胄”的绥远城旗人当时的生活面貌和他们艰辛的平民化路程。(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3-03-24)

魏影[6](2011)在《清代八旗生计问题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入关后,清政府对旗人采取了"恩养"政策,然而随着旗人人口的增加与旗丁的奢侈腐化,八旗生计问题便日渐成为朝廷的负担和社会的累赘。为此,清政府自康熙朝始,历雍正到乾隆朝耗费巨多帑项,采取汉军出旗、八旗非正身旗人出旗为民、设立井田、赏赐银两、赎回民典旗地、设立养育兵制度等诸多措施,以求解决、维系这种制度,均收效甚微。乾隆初年,政府中的一些有识之士便开始提出了移驻京旗闲散回至东北屯田的思想,并在随后付诸实施,直至清末。虽然这一政策最终未能完全实现统治者的最初目的,但确有相当部分的京旗子弟留在了回屯地。(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杨晓伟[7](2011)在《热河驻防八旗生计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八旗制度,源自女真族之狩猎组织“牛录”。初建之时,寓兵于农,乃“兵民合一”之部族组织。旗人“出兵入农”,遇有战事,裂分所获,兵马器械皆由自备。入关之后,满洲统治者改革八旗制度,不但对旗人实行豢养之策,还给予种种特权,倚为“国之根本”。但随着“国朝”承平偃武,旗人生齿日繁,致使出现了大量旗人闲散余丁。他们既无它途谋生,又无新增饷兵数额,“旗人生计”日益艰窘,无以为继。满洲统治者为保证“国之根本”的稳定和效忠,保证八旗兵源的稳定,就“旗人生计”问题采取了一系列解决措施。但随着生计问题的日益严重以及国家财政的日益枯竭,豢养之法已不能照旧执行下去。到内忧外患的清朝后期,清廷再也不能后随前规,遂逐渐放宽限制,改革八旗制度。向来论者大都以为清代旗人生计问题严重的原因,实乃八旗制度本身的局限性,也有以为这是由于旗人腐化堕落、游手好闲、沉迷梨园所致。然鲜有论者关注八旗制度的另一面,即八旗乃清朝统治者所依赖的统治根本,八旗制度是强化族群认同与保护满族民族特性的手段。但正是这一主观上的趋利政策,导致了八旗力量的衰落,激化了满汉矛盾,最终导致了满族统治基础的衰落。所谓“富强霸术,利害相参”。正是满洲统治者在保护“国之根本”的同时,也作茧自缚,使自己处于一种危险的境地。显然,八旗制度对于保持满洲民族认同感,维护八旗武力兵源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其对旗人的过度限制和束缚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更不容忽视。然而,这种看似矛盾的历史现象,又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热河驻防八旗作为清代八旗体系的一部分,是清代八旗制度及旗人生计问题的一个缩影。以热河驻防八旗为切入点,研究热河旗人的生计来源以及生计问题,可见微知着,窥一斑而见全豹。(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1-03-20)

郭福亮[8](2010)在《论道光朝前期驻防八旗生计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驻防八旗制度是清朝的军事、社会组织制度,在政治、经济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道光朝前期,由于驻防官员贪污腐败及八旗子弟奢侈堕落,驻防八旗生计问题日益严重。道光帝采取了"汉军出旗"、严查抱养冒籍、添设养育兵等措施,一定程度缓解了问题,但无法从根本上阻止八旗制度的衰落。(本文来源于《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4期)

贾艳丽[9](2009)在《清末旗人军事改革与八旗生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清政府决定以十年为期,裁撤驻防。被裁之前,需妥筹八旗生计。清末军事改革,旗人作为国民的一部分参与进来,成败参半,原因不一。但它毕竟以新式军队标准要求旗人,为旗人编入新军打下基础,解决了部分旗人生计,也弥补了军事改革过程中财力人力的不足,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满族研究》期刊2009年03期)

周远廉[10](2002)在《八旗制度和“八旗生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八旗制度是清朝特有的制度,它对满族的形成和发展,对清朝军、政、财、经、文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八旗生计”是八旗生计问题的简化说法,是康熙中年以后尤其是雍正、乾隆时期被人们频繁提到的重要问题,它与八旗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先从八旗制度的建立谈起。(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国际满学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2-08-01)

八旗生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清入关后八旗人口迅速增长,雍正七年设立的青州驻防八旗,其目的不仅为了增强清廷对山东地区的军事控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京城八旗官兵的生计问题。清中后期,随着八旗人口膨胀以及清朝衰弱,驻防八旗面临严重生计问题,青州驻防八旗也陷入困境。虽然中央采取了赏银、增设养育兵、允许置产等措施来改善驻防官兵的生活,但没有取得良好效果。清末,青州驻防旗人走上了农、工、商道路,在困境中积极谋求生计出路,并由此完成了由旗人到民人身份的转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八旗生计论文参考文献

[1].梁冲.广州驻防八旗生计问题探析[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2].徐雪坤.清代青州驻防八旗生计问题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3].胡玉花.清末民初绥远城驻防“八旗生计”的变迁[J].阴山学刊.2015

[4].范传南,姜彬.清中前期八旗生计改革措施探析[J].理论观察.2013

[5].孙志杰.绥远城驻防八旗生计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

[6].魏影.清代八旗生计问题探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7].杨晓伟.热河驻防八旗生计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8].郭福亮.论道光朝前期驻防八旗生计问题[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9].贾艳丽.清末旗人军事改革与八旗生计[J].满族研究.2009

[10].周远廉.八旗制度和“八旗生计”[C].第叁届国际满学研讨会论文集.2002

标签:;  ;  ;  

八旗生计论文-梁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