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水平及心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水平及心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内皮素(ET-1)是1988年从内皮细胞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由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血管活性多肽,血清ET-1作为最强的收缩血管物质,在调节血管张力和控制血流分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参与维持体、肺循环系统的血管紧张度。先心病患者由于存在异常血流通道,使血管容量负荷和压力负荷增高。随着血管压力的升高,心脏各腔室压力发生改变,心脏功能亦发生相应变化,这一变化又进而刺激ET-1的合成和释放,参与房室重构。可见血清ET-1水平与先心病心功能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目前此方面研究颇少,本课题旨在了解先心病介入手术前后血清ET-1水平与心功能变化情况,探讨血清ET-1水平作为PDA、ASD、VSD患者封堵术后反映心功能变化以及房室重塑评价指标的可能性。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05年7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住院并行先心病介入治疗成功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室间隔缺损(VSD)30例,动脉导管未闭(PDA)30例,房间隔缺损(ASD)30例。对所有患者均详细记录其临床病史、一般资料和操作介入治疗参数,并在施行介入术穿刺成功即刻及术后6小时、术后24小时、术后5天和术后3个月分别采集其静脉血测内皮素(ET-1)水平,同时在介入术前、术后5天和术后3个月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指标:右房横径(RA)、右室横径(RV)、左房前后径(LA)、左室舒张末前后径(LVEDD)、左室收缩末前后径(LVESD)、左室收缩末容量(LVESV)、左室舒张末容量(LVEDV)、每搏输出量(SV)、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所有患者均按先心病介入治疗常规在局麻及基础麻醉下完成操作。统计学处理:本研究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1)计量资料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2)在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的情况下,同组不同时间点间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三组或多组间比较采用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差别如有统计学意义,再进一步应用LSD-t检验或SNK-q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如果方差不齐,则进行对数转换后再采用方差分析,差别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LSD-t检验或SNK-q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3)记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4)方差齐性检验以α=0.10作为检验水准,其余均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结果:1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在α=0.05检验水准上,PDA组、VSD组、ASD组的超声缺损大小、封堵器大小、手术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血清ET-1的变化:术前三组间ET-1水平有显著性差异,其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PDA组、VSD组、ASD组。三组介入术后6小时血清ET-1变化不大,术后24小时及术后5天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ET-1降低最明显,有显著统计学意义。3心功能变化:介入手术前三组间超声各指标均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检验,以α=0.05为检验标准, ASD组以右房右室增大为主,PDA组以左房左室增大为主,VSD组以左室增大为主。介入术后右心功能改善以ASD组最显著,PDA组和VSD组变化不大。左心功能改善以PDA组显著,以ASD组最不明显。各组心功能改善以术后3个月最明显,有显著统计学意义。3.1 PDA封堵术前后心功能改变:LA、LVESD、LVEDV、LVESV、SV在封堵术后5天及术后3个月均小于封堵前,且术后3个月上述指标较术后5天进一步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RA、RV、LVEDD、FS、EF较术前变化不大。3.2 VSD封堵术前后心功能改变:LVEDD、LVESD、LVEDV、LVESV、SV在封堵术后5天及术后3个月明显小于封堵前(P<0.05),术后3个月随访上述指标进一步减小。但RV、RA、LA、FS、EF较术前变化不大。3.3 ASD封堵术前后心功能改变:封堵术后5天RV、RA均减少,术后3个月随访RV、RA较术后5天进一步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LVESD、LVEDD、LVEDV、LVESV、SV术后5天及术后3个月均增大(P<0.05),其中术后3个月最明显。而介入手术前后EF、FS无明显变化。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1先心病介入术后PDA、ASD、VSD三组患者血清ET-1水平下降。2先心病介入治疗后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3先心病介入术后血清ET-1水平进行性降低,间接反映了患者的心脏容量负荷、心脏大小及肺动脉压力的改变,血清ET-1水平可能成为PDA、ASD、VSD介入术后房室结构重塑逆转以及心功能变化的一项评价指标。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研究论文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水平及心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内皮素与先天性心脏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食管超声下经胸微创封堵术、改良修补术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的效果比较[J]. 临床研究 2020(02)
    • [2].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研究[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16)
    • [3].经胸微创封堵术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 中国疗养医学 2017(04)
    • [4].右美托咪定联合咽喉部表面麻醉在老年患者左心耳封堵术中的研究[J]. 医学研究杂志 2017(09)
    • [5].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经胸封堵术的围术期护理[J]. 继续医学教育 2014(11)
    • [6].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围术期护理[J]. 现代养生 2017(08)
    • [7].20例房颤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 健康之路 2017(04)
    • [8].110例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体会[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0(03)
    • [9].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微创封堵术中的应用研究[J]. 河南医学研究 2017(03)
    • [10].先心病外科封堵术的护理[J]. 继续医学教育 2015(11)
    • [11].先天性心脏病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的麻醉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33)
    • [12].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临床分析[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04)
    • [13].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J]. 心脏杂志 2016(03)
    • [14].人文关怀在先心封堵术患儿术前护理中的应用[J]. 北方药学 2011(09)
    • [15].生物蛋白胶二期封堵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应用[J].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09(04)
    • [16].生物蛋白胶封堵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应用(附7例临床报告)[J].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08(06)
    • [17].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术后观察与护理[J]. 当代护士(专科版) 2008(08)
    • [18].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封堵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研究[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09)
    • [19].小儿经胸微创先心封堵术的麻醉方式及效果初步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17(04)
    • [20].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10)
    • [21].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经胸微创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中的应用[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4(11)
    • [22].先天性心脏病经胸微创封堵术病人的护理[J]. 全科护理 2015(23)
    • [23].单纯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微创经胸封堵术经验分析[J]. 中国循环杂志 2018(S1)
    • [24].临床路径在儿童室间隔缺损经胸封堵术中的应用[J]. 广东医学 2014(15)
    • [25].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心律失常及其变化探讨[J].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0(08)
    • [26].比较食管超声引导下两种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效果[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9(03)
    • [27].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经胸小切口卵圆孔未闭封堵术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76)
    • [28].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疗效及可行性研究[J]. 医药论坛杂志 2017(05)
    • [29].舒芬太尼+七氟烷在小儿经胸微创先心封堵术的麻醉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44)
    • [30].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婴幼儿经胸微创封堵术中的应用[J]. 中国医疗设备 2016(03)

    标签:;  ;  ;  ;  ;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水平及心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