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生理性止血反应的凝血过程和病理性血栓形成过程均是通过组织因子途径实现的。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是一种分子量为47 kD的单链跨膜糖蛋白,由26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它既是FⅦ与FⅦa的受体,又是FⅦa催化活性的辅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是指由TF启动的凝血过程,当TF与FⅦa结合后,在Ca2+与磷脂存在条件下对FⅩ和FⅨ的激活。脂多糖(Lipopoly Saccharide,LPS)是组成革兰氏阴性菌(G-)外壁的一种复合糖脂,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已知LPS可引起发热反应、白细胞数目改变、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和休克等。LPS是诱导产生炎症介质的最有效刺激物,它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产生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1α、IL-1β和IL-6等;同时也能直接和/或间接刺激VEC产生TF、粘附因子和生长因子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调节系统之一,在维持人正常组织功能和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都起了重要作用。近来许多研究显示该系统中的新成员血管紧张素-(1-7)[Angiotensin,Ang-(1-7)]是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on enzyme,ACE)2作用下由AngⅠ或AngⅡ生成的一个含有7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在体内发挥着舒张血管,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和抑制细胞增殖等作用。但Ang-(1-7)是否能够抑制LPS在促进血栓形成方面的作用,能否通过抑制TF的升高进而降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以及其具体机制至今尚未见报道。研究目的①观察LPS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HUVECs)TF表达的影响以及Ang-(1-7)对其的干预作用:②探讨Ang-(1-7)抑制LPS诱导HUVECs TF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HUVECs的培养采用DMEM完全培养基:MTT法测细胞活力:一期凝固法测总的细胞促凝活性:ELISA法测TF抗原:RT-PCR的方法检测TF mRNA:免疫荧光化学观察NF-κB的变化。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LPS(0.01~100 mg/L)能呈剂量依从性地促进HUVECs促凝活性(PCA)和TF mRNA增加,(r=0.963,P<0.05),在10 mg/L达到峰值;②单用Ang-(1-7)(10-8~10-5mol/L)对HUVECs PCA没有影响(P>0.05)。但在给予LPS之前30 min用Ang-(1-7)(10-8~10-5mol/L)预处理HUVECs,LPS(10 mg/L)刺激HUVECs表达TF的作用明显受抑制,并存在显著量效关系(r=-0.947,P<0.05),在10-6mol/L时其抑制作用最强。10-6mol/L的Ang-(1-7)抑制LPS(10mg/L)对TF表达的刺激作用也呈时间依赖性,在8 h抑制作用最强。③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NAME可明显地阻抑Ang-(1-7)拮抗LPS促进HUVECs PCA和TF mRNA增加的作用(P<0.05)。④免疫荧光化学染色发现LPS作用45 min可引起HUVECs内NF-κB从胞浆移入核内:Ang-(1-7)预处理15 min则可部分抑制LPS引起的HUVECs内NF-κB的转位。结论①LPS能诱导HUVECs表达TF,Ang-(1-7)具有在mRNA水平抑制LPS刺激HUVECs TF表达的作用;②NO途径可能参与了Ang-(1-7)抑制LPS诱导HUVECs TF表达的作用;③Ang-(1-7)和LPS可能通过影响NF-κB的活化来改变TF的表达。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肾内血管紧张素2与高血压[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6(06)
- [2].血管紧张素-(1-7)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进展[J]. 中国药业 2015(02)
- [3].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与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1-7)比值的动态变化[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6(23)
- [4].英国探明了血管紧张素的生成机制[J]. 求医问药 2011(02)
- [5].血管紧张素-(1-7)与脂质代谢研究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20(07)
- [6].溶血磷脂酰胆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J].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4(03)
- [7].血管紧张素(1-7)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3(01)
- [8].循环血管紧张素-2升高与脓毒症病人的关系[J].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1(11)
- [9].血管紧张素对血脑屏障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当代医药 2010(23)
- [10].血管紧张素(1~7)在心血管中的作用[J]. 医学综述 2009(04)
- [11].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方式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血管紧张素系统及气道重塑的影响研究[J]. 四川医学 2013(08)
- [1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eNOS基因及瘦素及其受体基因的研究进展[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34)
- [13].血管紧张素-(1-7)的心血管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继续医学教育 2010(02)
- [14].血管紧张素(1-7)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分析[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9(07)
- [15].血管紧张素(1~7)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8(10)
- [16].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J].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2008(03)
- [17].血管紧张素-(1-7)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J]. 浙江临床医学 2008(07)
- [18].血管紧张素(1-7)逆转高血压心脏重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2008(04)
- [19].血管紧张素-(1-7)可改善球囊损伤后血管的舒张功能探讨[J]. 云南医药 2019(06)
- [20].血管紧张素-(1-9)心脏保护性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循环杂志 2015(12)
- [21].血管紧张素(1-7)抑制血管生成的机制[J].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3(04)
- [22].血管紧张素-(1-7)对醛固酮激活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影响[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2(08)
- [23].40岁以上人群血浆内皮素-1和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变化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 2009(07)
- [24].血管紧张素和Apelin系统的神经内分泌研究[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8(03)
- [25].无商标的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即将上市[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0(08)
- [26].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的表达及意义[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16)
- [27].血管紧张素转移酶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方法学评价[J]. 热带医学杂志 2011(01)
- [28].血管紧张素-(1-7)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活化的影响[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1(11)
- [29].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血管紧张素与认知[J]. 医学综述 2009(08)
- [30].血管紧张素抑制剂还是受体阻滞剂?[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