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新问题研究

黑龙江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新问题研究

论文题目: 黑龙江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新问题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农业经济管理

作者: 邹积慧

导师: 梁学庆

关键词: 农业可持续发展,创新问题

文献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探讨的热点和重点。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农业可持续发展已通过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被世界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信仰的许多国家所接受,围绕环境与发展这一主题,国际上已经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等研究领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趋向于多学科交叉,围绕同一个主题在理论上逐步融合。 我国做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问题举足轻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又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重点研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大大促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长期以来面临着资源、环境、人口等多重压力,严重阻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中国农业的发展道路,只能从原有的靠大量增加资源消耗的粗放式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到尽量节约农业资源,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依靠科学技术、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黑龙江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黑龙江垦区的国有农场从1947年开始创建到现在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分布在黑龙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南麓等54个县(市),现有土地面积5.4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12%;耕地面积205万公顷,约占全国农垦系统耕地面积的二分之一,全省耕地面积的近四分之一;拥有林地87万公顷,草原37万公顷,水面27.4万公顷。到2004年底,黑龙江垦区拥有资产总额545亿元,实现生产总值195.3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71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2.31万台,大型联合收获机械8115台,喷灌机5024套,挖掘机382台,水稻插秧机2.18万台,农用飞机30架,机场53处,各种汽车1.62万辆,旱地农田田间作业机械化率达95%。水田田间作业机械化率达84%,综合机械化率达86.5%以上。粮食生产占全省粮豆总量的30%,商品率达87.3%以上,同时还向国家交售大量的农副产品。黑龙江农垦在全省农业乃至全国农业生产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目前,黑龙江农垦总局下辖九个分局,104个国有农(牧)场,各类工、商、运、建、服企业1354个,从业人员70.8万人,总人口157.5万人,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工、商、运、建、服综合经营,政、社、企一体的社会经济区域。 黑龙江垦区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国有农场群,机械化程度较高,耕地面积较大,每年上交的商品粮可以供京、津、沪和陆海空三军一年的口粮,是共和国重要的粮食安全战略基地。由于长期以来重开发轻保护,资源和环境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破坏,如何实现黑龙江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这是摆在垦区人面前既现实又严肃的重大课题。因此,本论文所选定的研究课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围绕黑龙江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新这一主题展开全面论述,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如下: (1) 本文首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特别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在黑龙江垦区的地位和

论文目录: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概述

2.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界定

2.1.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1.2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1.3 农业可持续发展在黑龙江垦区的地位和作用

2.2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2.2.1 人与自然的协调性

2.2.2 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2.2.3 农业资源利用的永续性

2.2.4 农业生态环境的协调性

2.2.5 人口规模的适度性

2.2.6 各种因素的互联性

2.2.7 发展目标的多元性

2.2.8 增长方式的集约性

2.3 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2.3.1 农业资源的规模性

2.3.2 资源环境的相对优越性

2.3.3 人口增长的低速性

2.3.4 产业结构的多元性

2.3.5 生产经营的先进性

2.3.6 人力资源的丰富性

2.4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2.4.1 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2.4.2 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

3 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制约因素

3.1 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3.1.1 国家商品粮基地的战略地位

3.1.2 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3.2 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优势

3.2.1 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优势

3.2.2 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优势

3.2.3 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组织优势

3.2.4 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优势

3.3 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3.3.1 资源和经济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

3.3.2 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制约因素

3.3.3 制度和管理方面的制约因素

4 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创新

4.1 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领垦区发展

4.1.1 人口、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

4.1.2 以人为本与人力资源开发

4.1.3 人力资源开发在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4.1.4 提高企业人力资源价值的途径

4.2 垦区农业的人力资本投资

4.2.1 人力资本投资与农业发展

4.2.2 人力资本投资与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4.2.3 建立新型的垦区人力资本投资方式

4.3 垦区农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

4.3.1 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和科学普及工作

4.3.2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

4.3.3 充分发挥各级农技推广组织的作用

4.3.4 增强农工体质和提高生活质量

5 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

5.1 技术创新与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5.1.1 以技术创新改造传统农业

5.1.2 以技术创新优化配置生产要素

5.1.3 以技术创新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5.2 垦区农业技术创新的优势与劣势

5.2.1 垦区农业技术创新的优势

5.2.2 垦区农业技术创新的劣势

5.3 垦区农业技术创新的趋势、领域及重点

5.3.1 垦区农业技术创新的基本趋势

5.3.2 垦区农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领域

5.3.3 垦区农业技术创新的战略重点

6 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创新

6.1 生态农业的性质、类型及特征

6.1.1 生态农业的性质和类型

6.1.2 生态农业的特征

6.2 垦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原则、模式及技术

6.2.1 垦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原则

6.2.2 垦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具体模式

6.2.3 垦区发展生态农业的适用技术

6.3 垦区的绿色食品开发

6.3.1 绿色食品与生态农业

6.3.2 垦区开发绿色食品的成效及问题

6.3.3 垦区绿色食品开发的措施

6.4 垦区生态示范区建设

6.4.1 自然保护区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样板

6.4.2 建立绿色账户

6.4.3 依法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

7 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创新

7.1 可持续发展呼唤走循环经济之路

7.1.1 循环经济的概念、特征和原则

7.1.2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实现方式

7.2 垦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7.2.1 垦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7.2.2 垦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能性

7.3 垦区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

7.3.1 发展清洁生产

7.3.2 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循环经济技术支撑

7.3.3 要倡导绿色消费方式

7.3.4 强化循环经济立法

8 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方式创新

8.1 农业产业化经营助推农业可持续发展

8.1.1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征

8.1.2 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8.2 垦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

8.2.1 垦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成就

8.2.2 垦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存缺陷

8.3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垦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8.3.1 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8.3.2 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8.3.3 以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垦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8.3.4 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9 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

9.1 垦区农地制度改革

9.1.1 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9.1.2 积极推行农地流转制度

9.1.3 严格实行耕地保护制度

9.2 垦区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9.2.1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9.2.2 积极培育农产品市场的行为主体

9.2.3 改善农产品市场的运行环境

9.3 垦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

9.3.1 转变机关职能和强化服务组织的作用

9.3.2 大力发展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

9.3.3 营造利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运行的外部环境

9.4 完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

9.4.1 制定农业劳动力转移战略

9.4.2 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

9.4.3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9.4.4 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企业

9.4.5 加快城镇化进程

10 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创新

10.1 生产过程的“斤粮成本逆控法”管理

10.1.1 “斤粮成本逆控法”及其社会意义

10.1.2 推行“斤粮成本逆控法”的经济成效

10.1.3 进一步推行“斤粮成本逆控法”的措施

10.2 垦区的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管理

10.2.1 农业资源管理

10.2.2 农业生态环境管理

10.2.3 “三S”技术应用和数字农业

10.3 垦区农业企业的人本化管理

10.3.1 创建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模式

10.3.2 垦区农场要成为学习型组织

10.3.3 完善农业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

11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10-31

相关论文

  • [1].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问题与对策[D]. 周兴河.西南财经大学2000
  • [2].福建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研究[D]. 黄铁庄.福建师范大学2002
  • [3].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框架研究[D]. 李中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
  • [4].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战略和政策研究[D]. 牟子平.中国农业大学2004
  • [5].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D]. 崔和瑞.天津大学2004
  • [6].浅山区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李庆.东北林业大学2007

标签:;  ;  

黑龙江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新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