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阳研究

李梦阳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分八章对明代前七子领袖李梦阳的生平、文学交往、学术思想、文艺观、美学观、创作实践及李何之争公案等进行了探究。具体内容如下。绪论部分介绍本文研究的内容、意义和研究方法。绪论中提出:李梦阳研究的意义有两点,一是对于我们认识明清文学发展史有重要意义;二是对于我们认识文学本质有重要意义。绪论中还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存在前提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以马克思的社会存在前提理论为指导,是我们研究李梦阳其人的途径。第一章,李梦阳的家世、生平及愤世情怀,对李梦阳的家世、生平、个性和志向等进行了考察。李梦阳一生与权贵势豪做斗争,曾五次被害入狱,五次顽强地坚持斗争毫不妥协,这充分表现了李梦阳的正直刚强品格和愤世嫉俗思想。第二章,李梦阳与前七子交游考,对李梦阳在弘治时期与前七子的文学交游进行了考察。李梦阳与前七子交往密切,主要是以诗歌唱形式和与前七子进行交流,以加深他们之间的友谊。李梦阳在弘治时期还同在京的其他郎署官员文士进行过文学交往。在弘治十一年至十八年之间,李梦阳写下了大量的诗歌、序文和书信等,在文学复古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表现出李梦阳是一个热爱诗歌创作的天才诗人。第三章,李梦阳的学术思想,对李梦阳的学术思想进行分析研究。李梦阳是一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传统文人,他对儒家思想崇拜至极,以致他立志要复兴古代文化,要恢复三代之治的政治状态。李梦阳还是一位有科学思想的学者,他不信鬼神,更不信那些邪说异术。李梦阳把古典历史著作当作文学作品来看,认为六经中的历史著作主题是以教育为中心的,这是李梦阳的很有个性的历史观点。第四章,李梦阳与明代中叶文学复古运动,对李梦阳倡导的文学复古运动进行分析研究。明代文学复古运动不是纯粹的文学复古,明代弘治正德年间的复古运动其实是一场复兴儒学兼有复兴古典诗文的运动。李梦阳复兴儒学的目的是主要的,其复兴古诗是其复兴古学的内容之一。笔者从复古的历史渊源、哲学原理和社会现实条件等方面对李梦阳复古运动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李梦阳复兴古学是历史的、必然的社会文化现象;李梦阳复兴古学对明代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复兴古学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学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五章,李梦阳的文艺观,对李梦阳的文学观进行了详细分析。李梦阳对文学的本质、功用都有科学认识。他认为,诗以抒志、文以言理,认为文学兼有反映、教育和审美的功能。李梦阳对文学本质的认识水平与今人已相差无几。李梦阳对于诗歌的创作方法也有一些科学思考。他认为诗歌的创作过程是“神契则音”、“诗者形乎遇”,这与西方近代移情理论的原理是一致的。李梦阳对散文创作的见解也有谬误之处,如认为作文必有古之法式,其法式是“前疏者后必密,半阔者半必细;一实者,必一虚;叠景者,意必二”。这显然是唯心的。第六章,李梦阳的美学观,对李梦阳的美学观念加以系统观照。李梦阳崇尚和谐美,认为诗歌应主要表现和谐美;李梦阳还崇尚民歌,认为民歌是表现自然美的真正诗歌。自然美与和谐美是相通的,推崇民歌也是崇尚和谐美的一个方面。和谐美是儒家思想中的美学观,李梦阳的美学观与儒家文艺美学思想是一致的。第七章,李梦阳的创作实践,对李梦阳的散文、诗歌创作进行探讨。李梦阳的文学创作本质上是封建社会中的儒士文学。李梦阳的散文精于议论、长于雄辩,具有浓烈的抒情味;李梦阳的诗歌平庸之作较多,不及散文的成就。总观其文学成就可谓是三分优秀、七分平庸。其原因,是因为李梦阳在文学创作方法上是困惑的,他所谓的“前疏者后必密,半阔者必半细”的文学创作方法是唯心的,此导致其文学创作的平庸无功。李梦阳在文学创作方法上的歧误引发了后人对文学创作方法探讨的注意力。第八章,李何之争公案探讨,着重解读有关“李何之争”的四篇文章,对李何之争公案的是非加以判断。李何之争是李梦阳与何景明关于文学创作方法的思想交锋,他们所争论的核心是诗文的创作方法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在与何景明的争辩中,李梦阳认为:“前疏者后必密,半阔者必半细”就是文学创作的方法。李梦阳对文学创作方法的思考是谬误的。在李何之争中,李梦阳并未主张文学创作要以模拟为方法。李何之争摧生了明清众多文学流派,使得中国文学史上自明代以后产生了一股反对模拟的思潮。结论部分指出,李梦阳文学思想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改变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以言情、载道为中心的传统本体论批评模式,使明清文人把文学批评的注意力重点投向了文学审美方面。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李梦阳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 二、当今推动李梦阳研究的意义
  • 三、研究之途径
  • 第一章 李梦阳的家世、生平及愤世情怀
  • 第一节 家世与生平考
  • 一、家世考
  • 二、生平简明年表
  • 三、书香门风
  • 第二节 五次入狱饱经忧患
  • 一、第一次入狱
  • 二、第二次入狱
  • 三、第三次入狱
  • 四、第四次入狱
  • 五、第五次入狱
  • 第三节 愤世情怀
  • 一、愤懑世风日下
  • 二、坚持与世抗争
  • 第二章 李梦阳与前七子交游考
  • 第一节 弘治时期的文风变异
  • 一、台阁体的衰微
  • 二、茶陵派的崛起
  • 三、孝宗皇帝的右文尚儒
  • 第二节 李梦阳文学交游考
  • 一、李梦阳与何景明
  • 二、李梦阳与康海
  • 三、李梦阳与边贡
  • 四、李梦阳与徐祯卿
  • 五、李梦阳与王廷相
  • 六、李梦阳与王九思
  • 第三章 李梦阳的学术思想
  • 第一节 经学思想
  • 一、崇尚《易经》
  • 二、重视《诗经》
  • 第二节 史学思想
  • 一、崇尚汉前史书
  • 二、肯定史著的教育性和文学性
  • 第三节 宗教思想
  • 一、以儒为宗
  • 二、排佛抑道
  • 第四章 李梦阳与明代中叶文学复古运动
  • 第一节 复古释义
  • 一、复兴古学为复古中心
  • 二、复兴古学包含复兴古诗文
  • 第二节 复古运动的渊源
  • 一、周末至西汉时期的复古
  • 二、唐宋时期的复古
  • 第三节 复兴古学的哲学基础
  • 一、儒家哲学是中国哲学主体
  • 二、儒家哲学与中国近代思想
  • 三、李梦阳哲学思想的必然性
  • 第四节 李梦阳复兴古学的影响
  • 一、引发启蒙思潮
  • 二、冲击宋明理学
  • 三、树立儒家人格形象
  • 四、影响明以后文学理论发展
  • 第五章 李梦阳的文艺观
  • 第一节 文学本质论
  • 一、文以言理
  • 二、诗以言情
  • 三、史、志以存往训来
  • 四、诗文本质即形象组合
  • 第二节 文学功用论
  • 一、诗和文的反映功能
  • 二、诗和文的教化功能
  • 三、诗和文的美悦功能
  • 第三节 文学创作论
  • 一、情以发之
  • 二、情感于遭
  • 三、神契则音
  • 四、诗即比兴错杂
  • 五、文必有法式
  • 第六章 李梦阳的美学观
  • 第一节 崇尚和美
  • 一、诗应表现和美
  • 二、和美为最美
  • 三、和美为古学之美
  • 四、崇尚和美的影响
  • 第二节 推崇民歌
  • 一、民歌即自然美之歌
  • 二、崇尚自然美的影响
  • 第七章 李梦阳的创作实践
  • 第一节 散文的艺术特点
  • 一、现实主义风格
  • 二、长于叙事,善于写人
  • 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 四、崇尚真实的史家笔法
  • 五、浓烈的抒情味
  • 六、精于议论,长于雄辩
  • 七、千姿百态,色彩斑斓
  • 第二节 诗歌的艺术特点
  • 一、赋
  • 二、乐府
  • 三、五言古诗
  • 四、七言古诗
  • 五、五言律诗
  • 六、七言律诗
  • 七、绝句
  • 第三节 创作成就评价
  • 一、典型的儒士文学
  • 二、散文优于诗歌
  • 三、创作平庸的原因
  • 第八章 李何之争公案探讨
  • 第一节 书信原文解析
  • 一、《与李空同论诗书》解析
  • 二、《驳何氏论文书》解析
  • 三、《再与何氏书》解析
  • 四、《答周子书》解析
  • 第二节 李何争论分析
  • 一、共同点:文有法式
  • 二、分歧点:法式不同
  • 三、李梦阳忽视"笔之精"
  • 四、李梦阳反对创作模拟
  • 五、推崇风格不同
  • 六、驳何氏思辩不畅
  • 七、模拟名声形成之原因
  • 第三节 李何之争的历史意义
  • 一、提出文学研究主题
  • 二、蕴生众多文学流派
  • 三、引发反对模拟思潮
  • 四、影响传统批评模式
  • 结语
  • 一、疾恶如仇的优秀品格
  • 二、复古运动的意义
  • 三、科学的文艺观
  • 四、鲜明的美学思想
  • 五、谬误的文学创作法式论
  • 六、优劣不一的文学创作实绩
  • 七、李梦阳文学思想对明清文学史产生了巨大影响
  • 附录
  • 附录(一) 李梦阳家族世系表
  • 附录(二) 李空同先生年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只想返老还童,和你一起长大[J].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17(04)
    • [2].略谈社会形态下的西方“新古典主义”与中国元代“复古”美术[J]. 参花(上) 2017(08)
    • [3].复古运动中的王九思及其文学思想与创作的转变[J]. 求索 2012(08)
    • [4].明代文学复古运动中衰深层原因探析[J]. 凯里学院学报 2011(01)
    • [5].试论李梦阳诗学思想的尚法观[J]. 名作欣赏 2011(32)
    • [6].前七子三事考论[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 [7].简论“李何之争”[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 [8].论长安文会与文学复古运动前夕关中文学走向[J]. 中国诗歌研究 2019(02)
    • [9].明代文学复古运动中河洛士人与关中士人的互动[J]. 南都学坛 2015(06)
    • [10].潮流场[J]. 当代体育(扣篮) 2015(01)
    • [11].秋天的复古运动[J]. 东方文化周刊 2017(45)
    • [12].从“真诗”到“真我”:七子派对复古运动的修正与完善[J]. 学术交流 2014(03)
    • [13].浅谈李华对古文运动的贡献[J]. 高教学刊 2016(13)
    • [14].明嘉靖至天启朝云间文学走向初探[J]. 学理论 2011(09)
    • [15].七子派文学复古理论的再认识[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 [16].论刘瑾专权对李梦阳文学活动的影响[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 [17].没有不买的理由 2015 Adidas Originals superstar新定义[J]. 流行色 2015(01)
    • [18].明代政坛南北之争与前七子的崛起[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03)
    • [19].浅论复古思潮对文学发展的推动[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2009(10)
    • [20].媒体报道[J]. 中国服饰 2014(03)
    • [21].随随便便穿出超高好感度[J].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18(10)
    • [22].元代文艺复古思潮背景下的汉字复古运动及其兴起缘由探析[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 [23].明刻本及其鉴定(中)[J]. 收藏与投资 2018(09)
    • [24].王铎的理论与晚明的文艺思潮[J]. 东方艺术 2012(16)
    • [25].明代“《史》、《汉》风”与归有光著述探析[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09)
    • [26].明代文学复古运动与《文选》的再度盛行[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 [27].李梦阳与明代中州诗坛[J]. 江西社会科学 2014(09)
    • [28].诗学的本体特征——试论明代“七子派”的理论贡献[J]. 咸宁学院学报 2010(07)
    • [29].19/20秋冬女鞋主题趋势预测(3)[J]. 中外鞋业 2019(04)
    • [30].关于赵孟頫复古探微[J]. 美术教育研究 2016(06)

    标签:;  ;  ;  ;  ;  ;  

    李梦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