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稻瘟病严重威胁着水稻生产,溶菌酶能够分解细菌或真菌细胞壁组分中多糖的糖苷键,从而抵御病原菌的侵染。因此利用溶菌酶基因转化籼稻,培育广谱高抗稻瘟病新种质,是水稻抗病育种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溶菌酶基因为目的基因,对农杆菌介导法和穗颈注射法转化超级杂交稻亲本不育系PA64s,恢复系R640、9311、MH63进行了系列研究,并对其转基因植株后代进行了遗传稳定性分析和抗性鉴定,将筛选出的优良抗病株系与其他亲本进行了杂交配组。主要研究结果概括如下:1优化了籼稻离体再生体系培养基以MS、NB和CC基本培养基中大量元素、微量元素Ⅰ(锰、锌、硼)、微量元素Ⅱ(铜、钼、钴、碘)、有机成分四种组分设计L9(34)正交试验,优选出了四个籼稻材料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及分化最优的组分,获得了不同阶段的最佳培养基。研究结果表明,NB培养基中微量元素Ⅰ、NB或MS培养基中的有机成分有助于愈伤诱导,单独使用2,4-D愈伤诱导率高于不同浓度2,4-D和BA配合使用或BA单独使用;MS有机成分和大量元素、NB微量元素Ⅰ有助于愈伤增殖;NB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Ⅰ、10×CC微量元素Ⅱ有助于愈伤分化。采用优选培养基培养PA64s、9311、R640、MH63四个籼稻材料,平均愈伤诱导率为86.6%,继代25 d平均增殖倍数为3.85,平均分化率为88.1%。2优化了籼稻愈伤组织农杆菌转化方法对根癌农杆菌EHA105转化籼稻愈伤组织的技术体系进行了优化,其优化后的程序为:在农杆菌侵染液中添加终浓度为120μM的乙酰丁香酮,侵染液浓度为OD600为0.4~0.6,侵染愈伤组织时间控制在20~30 min,-0.8MPa负压处理10 min,共培养时在共培养培养基表面覆盖一层滤纸,共培养3 d,侵染后的愈伤组织在抑菌培养基中恢复生长2周,先用150 mg/L的G418进行筛选,再用165 mg/L G418进行筛选。转化方法优化后G418筛选结果为:4个籼稻材料的平均抗性愈伤率为17.77%,平均抗性植株率为3.94%。3优化了穗茎注射法研究结果表明,穗颈节下第一节间部位注射,注射时期为主穗叶枕距7 cm以上,质粒浓度为500μg/ml,质粒DNA使用TE缓冲液溶解,R640、9311、MH63三个受体材料转化率皆达到7%以上,且三个品种的转化率差异不显著,说明优化的转化方法适合于不同的品种。进一步用携带了溶菌酶基因的工程农杆菌菌液进行穗茎注射,得到9株阳性株,转化率为0.03%。PCR检测初步确定目的基因与标记基因同时整合到基因组,Southern检测及后代分离比例证实为单拷贝整合。该方法以种质系统为受体,其整合方式可能是农杆菌整合方式,结合了农杆菌介导法和穗茎注射法的优势,是值得探索的一条转化途径。4获得了抗稻瘟病的转基因植株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转化植株55株,通过质粒DNA穗茎注射法获得转化植株98株,通过农杆菌菌液穗茎注射法获得转化植株9株,经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证实了外源溶菌酶基因的整合。转化植株后代分离比的追踪分析结果表明,农杆菌介导法和农杆菌菌液穗茎注射法获得的转基因植株全为单拷贝整合,T1、T2代分离比基本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质粒DNA穗茎注射法获得的转化植株部分为单拷贝整合,部分植株为多拷贝整合。经过对转化植株T1、T2代的稻瘟病抗病性鉴定、PCR检测及纯合度检测,最终从2代中鉴定出21株“中抗”的阳性纯合转基因单株。5获得了抗稻瘟病的新杂交组合将筛选出的21个中抗纯合转基因株系作为亲本进行杂交配组,得到33个组合。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合(抗性级别为“感”)相比,33个组合稻瘟病抗性皆有明显提高,3个组合表现为“抗”,26个组合表现为“中抗”,4个组合表现为“中感”;农艺性状考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合相比,33个组合中22个组合农艺性状无显著差异,11个组合单株产量下降。综合抗性鉴定与农艺性状考察,获得了18个在生产上有应用前景的抗稻瘟病的新杂交组合,新杂交组合的进一步研究正在进行中。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乙蒜素和咪鲜胺等4种药剂对稻瘟病防治高效[J]. 农药市场信息 2019(23)
- [2].携带稻瘟病菌的大麦粒作为载体在杀菌剂筛选中的应用[J]. 福建稻麦科技 2020(01)
- [3].浅析镇宁县稻瘟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 农家参谋 2020(11)
- [4].山东省稻瘟病病菌无毒基因鉴定及分析[J]. 中国植保导刊 2020(07)
- [5].稻瘟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策略[J]. 农药市场信息 2020(15)
- [6].稻瘟病防治技术与研究[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08)
- [7].空间诱变选育抗稻瘟病水稻品种研究进展与展望[J]. 核农学报 2017(02)
- [8].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J]. 农民致富之友 2016(23)
- [9].中科院在水稻广谱与持久抗稻瘟病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J]. 农药市场信息 2017(05)
- [10].叶稻瘟病防治的奥妙——用药欠妥坐蔸落草 选药得当死而复生[J]. 农药市场信息 2017(06)
- [11].水稻广谱与持久抗稻瘟病研究取得重大进展[J]. 科学 2017(02)
- [12].我国揭示抗稻瘟病机制[J]. 新农村 2017(04)
- [13].农业气象因素影响稻瘟病发生分子机制初探[J]. 民营科技 2017(06)
- [14].如何做好稻瘟病乡村监测网点管理工作的建议[J]. 现代化农业 2017(06)
- [15].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J]. 湖北植保 2017(03)
- [16].杂糯间栽防控稻瘟病技术的调查[J].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7(04)
- [17].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影响稻瘟病流行的气象因素通径分析及短期预测模型的建立[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28)
- [18].华农选育出抗稻瘟病新品种[J]. 农药市场信息 2016(13)
- [19].不育系“冈香1A”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检测[J]. 分子植物育种 2016(04)
- [20].我国选育出抗稻瘟病新品种[J]. 农村新技术 2016(06)
- [21].江苏省稻瘟病发生程度的气象等级预报[J].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8)
- [22].提高稻瘟病防治效果 打好优质高产基础[J]. 农民致富之友 2015(11)
- [23].耐高温抗稻瘟病水稻新材料14-4606与14-4625的创制[J]. 分子植物育种 2015(08)
- [24].仁寿县水稻稻瘟病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J]. 湖北农业科学 2019(S2)
- [25].黑龙江省稻瘟病致病性与无毒基因研究[J]. 现代化农业 2020(08)
- [26].稻瘟病的识别及防治技术[J]. 云南农业 2018(04)
- [27].仁寿县稻瘟病与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J]. 南方农业 2018(13)
- [28].三江平原稻瘟病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 中国稻米 2018(04)
- [29].上海生科院在水稻广谱与持久抗稻瘟病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J]. 种业导刊 2017(02)
- [30].如何有效防治稻瘟病[J]. 农民致富之友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