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东霖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省泉州市362000
摘要:配式建筑是将工厂预制部品、部件运输至项目地点,在工地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根据结构类型的区别主要可分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和装配式木结构建筑。与传统建筑主要以现场形式为主的施工形式不同,装配式建筑主要是在工厂完成建筑构件制作,在现场完成节点施工。相较于传统建筑,装配式建筑在降低人力成本、缩短工程周期、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工程质量保障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分析了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现存问题;解决办法
引言
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大力推进建造方式的变革已成为建筑企业谋求持续发展必然之路。公司紧瞄行业发展大趋势,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以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作为转变建造方式、降低成本、打造绿色建造的根本性举措。
1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
现代装配式建筑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二战以后,许多国家“房荒”严重,住宅短缺成为各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由于工业化造房的建设速度快、效率高、质量可靠,因此装配式的建造方式,成为许多西方国家解决战后“房荒”问题的最佳选择,大大促进了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此后,西方发达国家的建筑工业化技术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尤其是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成套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相当成熟和完善的阶段。我国的建筑工业化技术发展起步较晚,从1979年,国务院33号文件提出以“三化一改”加速建筑业的技术改造,逐步实现建筑工业化、现代化的要求;到1999年,国办发72号文件《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广建筑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提高住宅的质量和品质”的要求;再到,2013年全国建设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是“以建筑业转型升级为目标”。近40年来,我国的建筑业发展历经了从“建筑工业化”到“住宅产业化”,再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历程。结合当前的建筑技术发展情况,最终选择了“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当前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点发展方向。
2装配式建筑的优点和缺点
2.1装配式建筑存在的优点
在采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时,其存在的优点有许多方面:①节能环保。因为外墙是一体的,所以其保温隔热性能更好,保证了装修工作的顺利进行,也避免了保温装修材料的脱落。采用这样的施工方式可以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因为整个施工过程都在厂房内部进行,这就有效的减轻了整个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建筑垃圾和粉尘污染。②施工成本低。这样的工程建筑方式更加的工业化,和传统劳动密集型的建筑工程不同,其用工数量变得很少,只要少数技术人员③这样的施工方式,可以保证安全生产和生产质量。因为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都可以在工厂进行生产和完成,这样整个施工过程不会受到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减少了现在的砌筑和抹灰等工作,这使得工程量大大的减少,工程的施工安全也更好的得到保证。另外,在这样的施工过程中,只要预制构件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规范化的生产,那么整个建筑工程质量也可以得到很好的管理。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也变得更加信息化,这使得建设设计和施工管理等方面都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2.2装配式建筑存在的缺点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通过采用装配式建筑虽然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其中也饿存在一些缺点,需要其在发展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改善。①这种装配式建筑对预埋件的要求高,需要增加更多的预埋件,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保证建筑的质量安全。②预制构件在生产过程中受很大的限制。因为它们都是通过厂房来进行生产的,而在这其中,其所用的设备、技术和车间等都是规定的,所以预制构件的尺寸都是固定的,并没有太大的变化。③运输费用很高,运输难度大。因为制作预制构件的厂房一般都离市中心较远,那么势必会增加运输成本。另一方面,构件一般都比较大,通过钢筋进行连接,在运输过程中要避免因为磕碰和摩擦而给最后的工程施工造成不良的影响。④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还只是处在处在初步阶段,预制化率较低,和国际上的预制化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我国在这方面的造价成本很好。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还没有大规模的规范化生产。另一方面,单构件在生产过程中用料多。⑤因为装配式建筑的技术限制,造可以会因为墙体的厚度而减小室内的空间面积。⑥对预制构件的尺寸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如果尺寸存在问题,那么可能直接导致无法安装、留下的缝隙过大、或者直接影响建筑的质量安全。⑦因为装配式建筑就像是把各种建筑部件进行拼凑起来一样,所以其本身并不是一个整体,建筑的刚度和抗震能力自然会比混凝土现浇结构差。⑧在整个装配式建筑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涉及多个单位之间的协同合作,例如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项目监管单位。目前在不成熟的市场机制下这些单位处于条块分割状态,没有推行EPC工程总承包的管理模式,造成责任界面不够清晰,极大地阻碍了施工工期和消耗了大量成本。
3推广与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3.1循序渐进的发展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始终是围绕着预制部品部件展开的,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是发展质量的保障。在装配式建筑发展初期的项目建设中,可优先推广采用预制阳台板、楼梯和隔墙等标准化程度高、现阶段技术成熟的预制非承载品部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叠合楼板、叠合梁,以减少梁板支模施工环节,减少现场湿作业。最后推广预制剪力墙、框架柱等竖向结构,针对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的墙柱竖向钢筋套筒灌浆技术发展,应给予足够长的人才培育期与市场适应期。
3.2大力推广绿色建材
借助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可以在工厂中将外墙的结构层、保温层和装饰层组合在一起,制成性能综合的预制板,不仅可以减少工程施工时间,也免去了墙外搭建脚手架铺设保温层的环节,极大的消除了施工中的安全隐患。
3.3平衡全装修的一体化与个性化
在标准化、集成化、模块化的全装修模式下,整体厨卫、轻质隔墙、结构和机电设备协同施工等在装配式建筑发展中均表现不俗,有效降低污染、节能节材、缩减工期、质量可控。但毛坯交房在我国已有20余年的历史,在全装修的发展中应充分结合市场习惯,注重装饰设计的兼容性,既要提升整体品质和性能,也要充分保留对于房屋软装饰的自主权。
3.4优化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我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传统理念是“强节点弱构件”和“以刚克刚”,故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建筑相比,建筑中各构件的组成和性能相去甚远,对抗震性能的质疑和盲目追求等同现浇不利于装配式建筑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装配式建筑的连接节点的结构抗震设计中,不妨解开传统现浇结构的概念束缚,加强对减震隔震新技术的在装配式建筑中的研发和应用,深度挖掘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抗震体系,优化抗震设计。
3.5建立标准化的规范体系
标准统一的部品部件是装配式建筑的一大特性,也是装配式建筑发挥优势的关键。缺乏标准化的规范体系,部品部件和设备设施之间将难以协调,从而导致生产企业开模成本过高,施工效率不能大幅提升,综合造价降不下来。因此,以标准化为核心的原则亟待贯穿设工程建设全过程,各层级标准要形成合力,从根源提升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进程。
4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符合国家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转型的要求,并且我国现阶段已经有了一些代表性的预制装配式可持续建筑项目和示范工程,装配式可持续建筑将是我国房屋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刘倩倩,刘伟迪.装配式建筑发展痛点及展望[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03):171-172.
[2]韩芳,周庆杰.装配式建筑发展与应用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24):3-4.
[3]任香云.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及优势[J].门窗,2017(12):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