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发火机理论文-冯会杰

自然发火机理论文-冯会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然发火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冒区,自然发火,传热传质,叁相泡沫

自然发火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冯会杰[1](2019)在《煤巷高冒区自然发火机理及防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冒区遗煤自燃是煤矿自然发火的重要隐患之一,严重威胁着井下的安全生产。针对煤巷高冒区遗煤自然发火,以浮煤赋存状态为基础,分析了高冒区立体遗煤的传热、传质运动的过程,得出其自燃的主要位置及诱因,并从水溶性复合胶体充填材料特性出发,分析了遗煤自燃关键防治技术。结合X10901-3工作面巷道高冒区遗煤自燃的实际情况,提出应用叁相泡沫立体消高温与水溶性复合胶体充填堵漏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实践表明,该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防控高冒区的遗煤自燃。(本文来源于《陕西煤炭》期刊2019年05期)

李楠[2](2018)在《古城矿综采放顶煤采空区自然发火机理及早期预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煤矿所开采煤层有75%属于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煤层自燃火灾给矿井带来巨大损失,甚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因此针对自然发火的机理和特点,必须树立广义防灭火理念,构筑预测、预防、预报和火灾应急处理四位一体的预防体系。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山东省东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古城煤矿的综采放顶煤自然发火规律及其预测预报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对采集的煤样进行自燃倾向性鉴定,鉴定结果为2108工作面煤样的吸氧量为0.78cm~3/g,属于I类自燃危险性,容易自然发火。(2)根据氧化升温实验结果,古城矿3#煤层可以选用CO作为自然发火指标气体,在高温可以辅以C_2H_4作为参考,一般出现C_2H_4时表明温度已达到燃点。(3)根据氧化升温实验结果,按照氧的绝热氧化模型计算出2108工作面最短自然发火期为36天。(4)将光纤光栅温度观测技术引入到煤矿井下的采空区温度观测中。根据采空区温度及气体浓度观测结果,划分出2108工作面采空区可能自燃带范围:进风侧深度大概45~130m;工作面深度中部在45~190 m左右;回风侧深度在30~100 m之间。(5)通过对综放采空区自然发火与地应力分布关系分析研究,得出综放采空区是否自燃与工作面的推进速度有直接关系。通过采空区气体和温度观测结果表明,工作面按照目前的生产条件(推进速度平均每天3m)和防火措施进行生产,采空区不会出现自然着火。研究成果为古城煤矿3#煤层工作面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保障,使古城煤矿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技术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古城煤矿的安全生产起到了技术保障作用。(本文来源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期刊2018-06-01)

尹彬,陆卫东,贾宝山,李春苗,李守国[3](2017)在《采空区煤自然发火与瓦斯爆炸耦合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采空区遗煤自燃升温的阶段性特征,以定容反应器为模型,借助数值模拟软件CHEMKIN模拟煤自燃缓慢氧化、加速氧化和激烈氧化3个阶段瓦斯爆炸前后反应时间、压力及中间产物的变化情况,从微观机理层面对煤自燃与瓦斯爆炸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数值计算结果显示,煤自燃缓慢氧化阶段对瓦斯爆炸表现为抑制作用;加速氧化阶段对瓦斯爆炸表现为促进作用;激烈氧化阶段对瓦斯爆炸表现为略微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矿业安全与环保》期刊2017年02期)

刘伟[4](2014)在《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多场耦合机理及叁维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空区自燃火灾是井下重大灾害之一,也是矿山安全领域重点研究的问题。由于现场监测及相似模拟实验都存在难题,因而数值模拟成为研究采空区自然发火的主要手段。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氧浓度、粒度以及挥发份等对煤自燃的影响;分析了采空区内的产热与散热规律,提出了采空区自然发火的能量迁移理论,实现了采空区最高温度的理论预测;揭示了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多场耦合机理与过程,建立了叁维多场耦合数学模型;确定了四面体单元控制体的合理圈划方案,提出了精度很高的有限体积法新算法;利用新算法离散自然发火模型,编制了“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叁维仿真系统”,结合河东矿31005工作面的现场参数,模拟得到了注氮前后的采空区自然发火情况,并分析了推进速度、遗煤厚度对自然发火的影响;现场布线观测了该采空区的温度变化,结果表明注氮参数选择合理,达到了防火目的;实测温度与模拟温度吻合较好,也说明数值模拟结果较为可靠。该成果将能在采空区自然发火的预测预报以及防火技术参数确定等方面得到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期刊2014-04-08)

冀荣晓[5](2013)在《采空区自然发火机理及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煤矿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的规律,影响煤炭自然发火的因素,以及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的防治和防灭火的要求,作了理论性介绍。(本文来源于《陕西煤炭》期刊2013年04期)

耿晓伟[6](2013)在《急倾斜高瓦斯综放开采采空区自然发火机理及防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一些矿区老化与开采深度不断增大,煤层开采条件越来越复杂,急倾斜、高瓦斯、深部开采成为必然。据统计在我国煤炭资源中,急倾斜煤层的储量占煤炭总储量的4%,南方地区80%的矿区赋存有急倾斜煤层。而在开采方法上,部分急倾斜矿井为提高开采强度与产量,探索采用综放开采方式。综放开采由于一次开采强度大,冒落高度大,采空区残煤多,漏风严重,使得采空区自然发火危险性增加。论文以急倾斜高瓦斯综放开采采空区自然发火问题作为在研究对象,结合现场实际,找到防治这类矿井自然发火的有效措施。预防煤炭自燃,首先必须对煤的自然倾向性进行研究。论文在分析了我国现行鉴定方法的局限性基础上,提出采用热分析技术和活化能理论相结合的方法,采用热重、红外和质谱联用的方式,运用动力学机制模型函数,全面分析煤的低温氧化反应能力和氧化热解过程,确定指标气体、特征温度、求解活化能,分析煤的自燃倾向性。对于有自燃倾向性的急倾斜高瓦斯综放工作面,必须对采空区流场的气体运移规律进行深入分析。论文针对这类采空区流场特点,应用多孔介质的理论,建立采空区叁维非均质流场数学模型。采空区气体流动服从Darcy定律、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在对急倾斜采空区渗流系数进行确定及优化的基础上,应用CFD技术,对气体组分动力弥散现象及其机理进行分析,建立采空区气体组分动力弥散方程,并对采空区流场进行仿真。在煤炭自然发火监测上,提出将测温法与标志气体分析法相结合。通过优化监测工艺、测点布置和监测指标等实现全面、快速、准确的监测与监控。在对采空区“叁带”划分上,结合急倾斜综放面采空区遗煤的分布特点和叁带划分的影响因素,提出急倾斜综放面采空区自燃“叁带”划分指标,明确急倾斜综放面采空区的“叁带”分布趋势与特点。最后通过模拟、实验以及现场测试等手段,确定采空区自然发火测控参数,提出有效的防灭火综合技术。特别是在动态调风中,针对瓦斯与火进行了风量耦合计算,对于出现的不可调和矛盾,采取瓦斯抽采、注氮防灭火等技术措施进行控制。并对瓦斯抽采及注氮防灭火的相关技术参数、对采空区“叁带”的影响等进行分析和模拟,保证急倾斜高瓦斯矿井的瓦斯与火的安全性。经过实践应用,取得较好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期刊2013-04-01)

谈国强[7](2013)在《叁道岭矿区煤层自然发火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现场采集煤样的实验室测试和分析,从煤的元素、自燃倾向、动力学参数分析、建立最短自燃发火期数学模型等方面系统研究,取得了叁道岭矿区煤层自燃特性参数,为矿井防灭火工作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3年03期)

郑祥举[8](2012)在《冒落区巷道遗煤自然发火的机理与预防》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掘进巷道中的冒落遗煤自然发火的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减少漏风、隔绝氧化、间接延长发火期、注桨等预防巷道冒落区遗煤自然发火的措施,为冒落区的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煤炭科技》期刊2012年03期)

师同民,秦海涛[9](2011)在《陈家山煤矿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煤炭自然发火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炭自然发火是导致矿井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严重威胁煤矿的安全生产和影响矿井的经济效益,是煤炭安全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陈家山煤矿开采条件,对煤层自然发火规律及防治进行了研究,并采取合理的综合防灭火措施。(本文来源于《安全高效矿井安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期刊2011-08-01)

宋元文[10](2011)在《放顶煤开采顶煤自然发火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现场考察及矿山压力的有关理论,研究了工作面顶煤中不同位置煤炭自燃氧化的不同特征,将工作面顶煤分成散热区、自燃区和不能自燃区叁个区域,并通过对叁个区域发展变化过程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影响放顶煤开采顶煤自然发火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煤》期刊2011年06期)

自然发火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煤矿所开采煤层有75%属于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煤层自燃火灾给矿井带来巨大损失,甚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因此针对自然发火的机理和特点,必须树立广义防灭火理念,构筑预测、预防、预报和火灾应急处理四位一体的预防体系。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山东省东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古城煤矿的综采放顶煤自然发火规律及其预测预报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对采集的煤样进行自燃倾向性鉴定,鉴定结果为2108工作面煤样的吸氧量为0.78cm~3/g,属于I类自燃危险性,容易自然发火。(2)根据氧化升温实验结果,古城矿3#煤层可以选用CO作为自然发火指标气体,在高温可以辅以C_2H_4作为参考,一般出现C_2H_4时表明温度已达到燃点。(3)根据氧化升温实验结果,按照氧的绝热氧化模型计算出2108工作面最短自然发火期为36天。(4)将光纤光栅温度观测技术引入到煤矿井下的采空区温度观测中。根据采空区温度及气体浓度观测结果,划分出2108工作面采空区可能自燃带范围:进风侧深度大概45~130m;工作面深度中部在45~190 m左右;回风侧深度在30~100 m之间。(5)通过对综放采空区自然发火与地应力分布关系分析研究,得出综放采空区是否自燃与工作面的推进速度有直接关系。通过采空区气体和温度观测结果表明,工作面按照目前的生产条件(推进速度平均每天3m)和防火措施进行生产,采空区不会出现自然着火。研究成果为古城煤矿3#煤层工作面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保障,使古城煤矿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技术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古城煤矿的安全生产起到了技术保障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然发火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冯会杰.煤巷高冒区自然发火机理及防治技术[J].陕西煤炭.2019

[2].李楠.古城矿综采放顶煤采空区自然发火机理及早期预报技术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

[3].尹彬,陆卫东,贾宝山,李春苗,李守国.采空区煤自然发火与瓦斯爆炸耦合机理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7

[4].刘伟.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多场耦合机理及叁维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

[5].冀荣晓.采空区自然发火机理及防治措施[J].陕西煤炭.2013

[6].耿晓伟.急倾斜高瓦斯综放开采采空区自然发火机理及防治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

[7].谈国强.叁道岭矿区煤层自然发火机理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3

[8].郑祥举.冒落区巷道遗煤自然发火的机理与预防[J].煤炭科技.2012

[9].师同民,秦海涛.陈家山煤矿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煤炭自然发火机理研究[C].安全高效矿井安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2011

[10].宋元文.放顶煤开采顶煤自然发火机理研究[J].煤.2011

标签:;  ;  ;  ;  

自然发火机理论文-冯会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