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营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江苏淮安223002)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对产后缺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2月产后缺乳的产妇13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进行穴位按摩护理,观察组68例在穴位按摩护理的同时进行中药护理,比较两组的治愈效果。结果: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护理的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联合穴位按摩对于产后缺乳具有显著的疗效,且疗效远优于单纯穴位按摩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中药;穴位按摩;联合;护理;产后缺乳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430-01
产后缺乳就是指产后无乳汁分泌或虽有泌乳,但乳汁很少,不能满足婴儿的需要的现象,一般出现在产后2-3个月或半个月内,也有一些在整个哺乳期都发生,这种病症是产科常见病之一。母乳中丰富的营养种类有利于新生儿的发育与健康成长,妇女产后缺乳不但对新生儿的正常发育具有较大的影响,而且对产妇的身心健康也造成不利的影响。目前,随着产妇的年龄越来越高、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剖宫产率越来越高,等因素使产后缺乳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因此,如何对产后缺乳问题进行解决已成为了当今妇产科所关注的焦点。中药在妇科疾病的应用史已有数千年,穴位按摩能调节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及免疫功能。本研究运用中药联合穴位按摩对我院68例产后缺乳的产妇进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2月产后缺乳的产妇136例,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27岁;初产妇105例,经产妇31例;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周;病程2-5天,平均病程3.5天;剖宫产108例,顺产28例;小学学历6人,中学学历98例,大学学历32例。排除合并高热、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严重精神或心理异常、难以控制的糖尿病、结核病者和乳房发育欠佳的产妇。将136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8例,观察组68例,两组产妇在年龄、产次、孕周、生产方式、学历、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穴位按摩护理,观察组在穴位按摩护理的同时进行中药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穴位按摩护理
产妇取坐卧位,由按摩者将一手的手掌心置于乳房根部将乳房托起,另一手由乳外周向乳头方向按摩,每个乳房按摩5min,以拇指、食指、中指做吸吮状轻揉乳头,每乳各1min,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分别揉按脾俞、乳根、胃俞、膻中、肝俞、少泽、中脘、合谷、阳陵泉穴、三阴交各1min,按摩力度以产妇的耐受度为准,按完一侧乳房再进行另一侧,每日2次。若乳房有硬块肿胀者,每次按摩前应以热毛巾热敷,叮嘱产妇在乳房胀痛时进行哺乳,每日哺乳次数应>8次。
1.2.2中药护理
中药组予自拟催乳汤:当归15g,白芍12g,川芎12g,桔梗10g,炮穿山甲15g,漏芦10g,王不留行15g,路路通10g,甘草6g。随症加减:气血虚弱加党参20g、熟地黄20g、白术15g;肝气郁结加柴胡10g、青皮10g;痰湿壅阻加香附10g、鸡内金10g、神曲10g、丝瓜络15g。1剂/d,分2次(早晚)随餐温服,连续5天。
1.3评价指标
痊愈:护理后乳胀、乳量明显增加,婴儿完全由母乳喂养,不需要使用代乳品,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护理后乳量增加明显,婴儿进食有一部分由母乳供给,但日常哺乳仍需要少量的代乳品才能满足婴儿的需求,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服药后乳量增加不明显,只能供给婴儿少量的母乳或不能供给母乳,哺乳时仍需依靠代乳品。有效=痊愈+显效。
1.4统计学方法
收集到的数据用MicrosoftExcel2013建立数据库,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各指标进行t检验并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P<0.05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两组产妇治愈情况比较n(%)
组别痊愈显效无效有效
观察组(68)52(76.5)14(20.6)2(2.9)66(97.1)
对照组(68)42(61.8)15(22.1)11(16.2)57(83.8)
P值<0.05>0.05<0.05<0.05
从表1可以看出,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护理的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西医认为乳汁的合成和分泌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其泌乳不足的原因多与产妇年龄、精神过度紧张、产后疲劳、妊娠期营养不足等有关。祖国医学对缺乳有深刻的认识和丰富的治疗经验。中医认为:乳汁的分泌与阴血、脾胃、冲任、肝气等有十分紧密的关系。乳汁来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与气血同源,赖乳脉、乳络输送,经乳头泌出。程若水说:“胎既产,则胃中清纯津液之气,归于肺,朝于脉,流入乳房,变白为乳。”若气血生化不足、后天失养或肝气失衡等均会导致产后乳汁分泌不足。《傅青主女科》云:“夫乳乃气血所化而成也,无血固不能化乳汁,无气亦不能化乳汁”,论述了乳汁的产生与气血的关系。而乳汁的分泌又依赖于肝气的疏泄与调节,若肝郁气滞,气机不畅、以致乳管不通,乳汁不能畅行。金?张子和《儒门事亲》云:“妇人有本生无乳者不治,或因啼哭悲怒郁结,气道闭塞,以致乳脉不行。”故气血亏虚,乳络闭塞为缺乳的主要病机。
按摩是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的肌表,以调整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从而达到保健和治疗的作用,同时,按摩能疏通经络、调和气息、调节神经、促进血液循环等。产后乳房按摩既相对于针灸治疗更容易被产妇接受,针对性早期穴位按摩既能疏通乳络,又能消肿、散结,促进乳房血液循环,通畅乳腺管,促进乳汁分泌及正常排泄,并减轻乳房胀痛,达通则不痛之效。膻中为气会,有行气宽胸、通经催乳之效;乳根疏通阳明及乳房局部经气,有理气降逆、通经下乳之效;少泽属手太阳小肠经,主津液所生疾病,能治疗产后乳胀缺乳等疾病,3穴相配,可奏通乳、催乳之功。脾俞益气生血;足三里、三阴交养血调肝、交通阴阳、固本培元,3穴相配可益气养血。同时,中医手法拿乳中穴类似于婴儿吸吮乳头,能反射性促进乳汁分泌。在每次按摩后配以乳房局部干热毛巾热敷,干热能促进气血通畅,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且干热毛巾表面温度恒定。
本研究所用中药方中炮穿山甲、王不留行合用活络祛风,行痹通经下乳;川芎上下通行,以气运乳、以血化乳;桔梗理气活血消食,以助气血之化生;漏芦通乳管,利经脉,解毒下乳;当归、白芍补血生乳;路路通祛风活络,利水通经,为通乳常用之药;柴胡行气舒肝;青皮舒肝化滞,健胃消食;香附理气解郁;鸡内金健脾消食;神曲入脾、胃、大肠经,能健脾消食,理气化湿解表;丝瓜络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利湿;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用补气益血,舒肝解郁,健脾化痰,通经下乳。
综上所述,穴位按摩结合中药汤剂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妇缺乳疗效显著。本组资料证实,中药联合穴位按摩对于产后缺乳具有显著的疗效,且疗效远优于单纯穴位按摩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志华.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产后缺乳50例疗效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2,25(2):71-72.
[2]吴菲,刘兆娟.推拿治疗产后缺乳的研究进展[J].西部中医药,2011,24(9):106-109.
[3]程力,曾莉,等.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50例[J].传统医药,2011,20(16):79-80.
[4]戴翔,董晓红,杜正容.产后乳房按摩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32(21):145-146.
[5]常海鸥.穴位配合乳房按摩刺激泌乳的临床效果[J].现代护理,2004,10(10):934.
[6]陈少青,伍允侥,蒙顺好,等.产后乳房按摩治疗产妇乳汁分泌不足的疗效观察[J].全科护理,2009,7(2A):283-284.
[7]毕景芹.穴位按摩对产后乳胀及纯母乳喂养影响的护理体会[J].河北医学,2012,18(8):1141-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