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冰川棘豆毒素的毒性及细菌降解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临床兽医学
作者: 李勤凡
导师: 王建华
关键词: 冰川棘豆,毒性,苦马豆素,四甲基哌啶酮,细菌降解
文献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疯草是豆科黄芪属和棘豆属有毒植物的总称,也是世界范围内危害草原畜牧业最严重的一类毒草。在我国,疯草广泛分布于西北、华北和西南的广大草原,危害面积达1100万hm~2。近年来,国内外在疯草的危害、有毒成分、毒理机制、防除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迄今还没有控制疯草蔓延的特效方法,致使疯草中毒问题日趋严重,成为草原畜牧业的大患。冰川棘豆(Oxytropis.glacialis)是疯草的一种,也是青藏高原特有草种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阿里地区,本文就冰川棘豆毒素的毒性,苦马豆素(SW)的提取,2,2,6,6-四甲基哌啶酮(TMPD)和SW 的细菌降解等方面研究进行总结。1.按体重0.38 g/(kg﹒d)给健康山羊灌服TMPD,试验的21 d 山羊出现中毒症状,42 d 后逐渐出现走路时容易跌倒,倒地后不易起立。血液RBC、LC 显著降低(P <0.05或P <0.01),PCV、Hb 稍有降低,淋巴细胞空泡变性;血清UBN 含量、LDH 和ALT 活性升高(P <0.05 或P <0.01),AMA 活性显著降低(P <0.05 或P <0.01),表明TMPD 对心、肝、肾、脑等组织造成损害。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小脑、大脑、肝等组织细胞出现空泡变性。山羊TMPD 中毒的症状、血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及病理变化与冰川棘豆中毒相似,证明TMPD 是冰川棘豆中的主要有毒成分之一。2.家兔按10 g/(kg﹒d)饲喂冰川棘豆草粉,从第40 天起,试验组家兔开始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紊乱为特征的中毒症状。从试验第4 天开始试验组家兔陆续出现淋巴细胞空泡变性,而在40 d 后才出现中毒症状,其他指标与山羊冰川棘豆中毒一致,说明家兔的耐受性较山羊高,也属敏感动物,其胃肠道内不可能存在降解冰川棘豆毒素的细菌菌株。试验性冰川棘豆中毒家兔血清AMA 活性明显下降,说明冰川棘豆的有毒成分中可能含有吲哚兹啶生物碱,动物冰川棘豆中毒是TMPD 和其他有毒成分共同造成的。3.首次从冰川棘豆中提取纯化出SW。用甲醇提取冰川棘豆生物碱,提取率为5.5%。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分段萃取,称重表明:冰川棘豆生物碱主要集中在正丁醇部分。薄层层析,Ehrlich’s 试剂显色,可以看出:氯仿部分含有10 种生物碱,乙酸乙酯部分含有7 种生物碱,正丁醇部分含有5 种生物碱。氯仿部分用于GC-MS 分析,共检测出17 种生物碱,其中已鉴定结构的有9 种,未鉴定结构的有8 种。取正丁醇部分进行柱层层析,梯度洗脱,分段收集,合并同类组分后,薄层层析监测,Ehrlich’s 试剂显色,显色明显的组分用氨性氯仿处理,减压油浴升华,得到白色针状结晶。白色针状结晶,经TLC、气相色谱、熔点检测,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谱等光谱鉴定,确定
论文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家畜疯草中毒的研究进展
1.1 疯草的种类和分布
1.2 疯草中毒的生态因素
1.3 疯草的危害
1.4 动物疯草中毒的临床症状
1.5 疯草中毒的病理变化
1.6 疯草有毒物成分研究现状
1.7 疯草的防除和利用研究现状
1.8 小结与展望
第二章 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研究进展
2.1 土壤环境中的降解转化过程
2.2 降解微生物的筛选
2.3 降解微生物的鉴定
2.4 降解微生物的种类
2.5 基因工程菌
2.6 降解机理
2.7 小结与展望
第三章 微生物降解二恶英的研究进展
3.1 二恶英的处理技术
3.2 微生物方法降解
3.3 降解机理研究
3.4 小结与展望
第四章 冰川棘豆毒素—TMPD 对山羊的毒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动物与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
4.2.1 临床表现
4.2.2 血液学检查
4.2.3 病理学检查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冰川棘豆对家兔的毒性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2 结果
5.2.1 临床症状
5.2.2 淋巴细胞监测
5.2.3 生化检验
5.2.4 病理学检查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冰川棘豆生物碱分析及 SW 的分离、鉴定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2 方法
6.2 结果
6.2.1 冰川棘豆生物碱提取
6.2.2 薄层层析检查
6.2.3 氯仿部分 GC-MS 分析
6.2.4 柱层层析分离
6.2.5 升华
6.2.6 气相色谱
6.2.7 单体的化学鉴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TMPD 的测定方法建立
7.1 材料与方法
7.1.1 材料
7.1.2 方法
7.2 结果
7.2.1 TMPD 标准溶液与培养液最大吸光度波长测定
7.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7.2.3 加标回收试验
7.2.4 重复性试验
7.3 讨论
7.4 小结
第八章 冰川棘豆毒素—TMPD 降解菌的筛选
8.1 材料与方法
8.1.1 材料
8.1.2 方法
8.2 结果
8.2.1 土壤细菌分离
8.2.2 TMPD 降解菌的分离
8.2.3 降解菌的筛选
8.2.4 优势降解菌的形态观察
8.3 讨论
8.4 小结
第九章 TMPD 的降解试验
9.1 材料与方法
9.1.1 材料
9.1.2 方法
9.2 结果
9.2.1 培养液最大吸光度的测定
9.2.2 单个菌株降解率的测定
9.2.3 混合菌降解率的测定
9.2.4 培养时间对降解率的影响
9.2.5 初始浓度对降解率的影响
9.2.6 培养温度对降解率的影响
9.2.7 TMPD 降解产物的检测
9.3 讨论
9.4 小结
第十章 冰川棘豆毒素-SW 的细菌降解研究
10.1 材料与方法
10.1.1 材料
10.1.2 方法
10.2 结果
10.3 讨论
10.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 2005-12-22
参考文献
- [1].家畜疯草中毒解毒药物的研制及疯草中活性成分苦马豆素的抗病毒作用机制研究[D]. 郝宝成.甘肃农业大学2017
- [2].苦马豆素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张志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 [3].产苦马豆素疯草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遗传多态性研究[D]. 余永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 [4].苦马豆素诱导山羊胎盘滋养层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通路研究[D]. 董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相关论文
- [1].苦马豆素降解菌HW 08的分离及其特性研究[D]. 王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 [2].产苦马豆素疯草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遗传多态性研究[D]. 余永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 [3].苦马豆素—BSA的合成及其免疫原性研究[D]. 童德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0
- [4].疯草(甘肃棘豆)生物碱系统分析及其毒性的比较病理学研究[D]. 赵宝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
- [5].川楝素对孕鼠的胚胎毒性与子宫局部免疫毒理学研究[D]. 张先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 [6].苦马豆素的提取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D]. 孙纪元.第四军医大学2006
- [7].内蒙古三种棘豆属植物中苦马豆素相关因子的研究[D]. 卢萍.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
- [8].苦马豆素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张志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 [9].苦马豆素降解菌分离、鉴定与特性研究[D]. 赵兴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 [10].苦马豆素人工抗原的合成及其免疫原性研究[D]. 王爱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