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录井评价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岩石热解,特殊烃组分,低阻油层,评价
录井评价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段仁春[1](2019)在《岩石热解录井技术在特殊类型储层解释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技术进步的支撑下,勘探开发对象日趋向复杂隐蔽性油气藏方向发展,这需要对油气显示层做出精细快速解释,为甲方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多孔介质储层、气测组分不具有传统油层、低阻及低油气显示级别水层、高阻及高显示级别水层是测录井解释的难题。近年来老井复查的实践经验证实,特殊类型储层的油层、水层容易被误判解释,导致甲方投资浪费,影响勘探开发进程,降低测录井单位形象。岩石热解录井技术是一项定量化录井技术,其分析结果仅与岩石中的烃含量有关,而与岩石的性质和地层水的性质无关,除在识别评价常规类型油气显示层方面有着良好功用外,在多孔介质储层、特殊组分油气显示层、低阻油层的解释评价有独到的技术优势,在复杂断块中识别高阻及高显示级别水层方面更有不可代替的独特优势。(本文来源于《当代石油石化》期刊2019年11期)
袁艳丽[2](2019)在《川西海相雷四上亚段溶蚀储集层录井随钻评价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川西海相雷四上亚段溶蚀储集层取得了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大突破,但因储集层特征复杂,主要依靠钻后测井或实验分析获取孔渗性,难以随钻准确识别并评价储集层。为此,通过优选工程和录井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元素识别方法,在快速识别储集层的基础上,针对工区特点改进了机械比能指数计算模型,建立了随钻评价方法与随钻评价标准。井场试验表明,新的录井随钻评价方法与钻后的测井解释结论、测试结果较为吻合,可为该气藏的取心卡层完井作业与测试选层提供可靠依据。(本文来源于《录井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翟兴然[3](2019)在《基于PIV技术对水平井评价进行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准确、直观研究油水两相流流体流动规律,确定PIV技术的适用范围是尤为重要的。通过高速摄像机对管径内流体进行拍摄,可以得到瞬态流体流动特性视频和图像,与传统性测量相比更为直观的反映出流体流动的流态。运用PIV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水平井小管径进行拍摄计算,并对其结果进行评估,得到了PIV技术在水平井中的具体适用范围,分析影响适用范围的因素是流型和流态。也为评定数值模拟时所采用的各种模型的优劣性提供了实验的依据,对今后研究多相流流体的运动规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9年07期)
张硕[4](2019)在《井筒风险录井评价技术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钻探目标地质条件日趋复杂多样,各类风险频发。为确保安全高效钻井,针对钻井施工风险,开发了钻柱摩阻跟踪、地层压力预测和钻井时效分析3个监测功能模块,制定了钻前风险预测、钻中风险监测和钻后风险总结的井筒风险录井评价技术方案,并系统阐述了该项技术的研发设计和实际应用。井场应用效果表明,该项技术对于分析区域钻井施工风险、预防和减少钻井施工复杂情况和事故发生、评价钻井效率及保障钻井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录井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王朝阳,李博,王延志,张丽艳[5](2019)在《大庆油田致密油水平井录井关键评价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致密油作为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近年来随着水平井数量逐年增加,迫切需要利用致密油水平井录井技术对压裂层段进行压裂方案设计。通过对脆性指数与压裂工程参数和压裂效果相关关系及井眼轨迹与油藏相关关系的研究,建立了脆性评价和水平井轨迹解释2项关键评价技术,为致密油水平井甜点识别、压裂设计和压裂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撑。该技术在大庆油田探井应用了7口井,其中6口试油井100个层均获得工业油流,解释评价符合率为100%。致密油水平井录井关键评价技术进一步完善了致密油评价体系,为致密砂岩油藏的大规模开发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录井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李心亮[6](2019)在《录井解释评价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石油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油田勘探属于其发展阶段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油气资源开发的基础。不过在实际的油田开发中,最关键的技术就是录井解释评价技术,利用此种技术可以辅助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掌握勘探油田的参数,通过参数分析,对油田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判断。(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9年11期)
王刚,王刚,张杰,权骋,张国兵[7](2019)在《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岩性气藏解释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主要赋存于古生界地层内,其中作为主要产层的上古生界砂岩气藏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低丰度的特点,成藏演化类型为"先致密后成藏"。此类气藏由于非浮力成藏,流体通常没有经历长距离的二次运移,所以气水分布关系一般较为复杂,甚至不存在明显的气水分异,这给传统的、适用于构造气藏解释评价且效果较好的气测解释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和挑战。针对该问题,中国石油渤海钻探第一录井公司联合长庆油田盆地东部天然气勘探项目组,利用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在评价储集层物性、流体性质方面的独特优势,通过定义新参数(有效含气系数),将该系数与反映储集层有效性的孔隙度交会建立图板,划定不同流体性质区间,实现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流体性质的精准解释,有效提高了录井解释评价符合率。(本文来源于《录井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张峰,许敏[8](2019)在《如何让“沉睡井”高效复产》一文中研究指出截至2月20日,长庆气区叁大技术系列经过综合研究、开发试验和现场推广应用,关停井复产工程和低产井提产工程取得双丰收。目前,已复产关停井346口,日增产天然气232万立方米;完成低产井提产挖潜523口,日增产天然气86万立方米;形成的低渗气田枯竭井转层开发(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报》期刊2019-02-25)
张新新,马铭择,郑晓宇,孙奥[9](2018)在《录井综合解释评价技术在尼日尔Agadem区块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尼日尔Agadem区块发育多套白垩系和古近系砂岩储集层,该区块构造相对复杂,断块纵横交错,油质类型众多,油水关系十分复杂,仅靠常规测井手段,难以准确地进行油气水层解释评价。为提高该区油气水层解释符合率,以地化录井为基础,建立了油质类型划分方法、储集层油气水识别图谱图板方法,并结合地质录井、气测录井资料实现了对尼日尔Agadem地区储集层流体的录井综合解释评价,解释符合率达到85%,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录井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田伟志[10](2018)在《气测录井检测评价油气储层技术的相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日渐深度发展,油气储层的性质与成分愈加复杂,相应也对于检测评价技术提出了更加精细化的要求。本文从分析当前常用的气测录井技术角度入手,判断这些技术的使用性能,并列举相关理论方法用于具体实例的分析与评价,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研究》期刊2018年11期)
录井评价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川西海相雷四上亚段溶蚀储集层取得了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大突破,但因储集层特征复杂,主要依靠钻后测井或实验分析获取孔渗性,难以随钻准确识别并评价储集层。为此,通过优选工程和录井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元素识别方法,在快速识别储集层的基础上,针对工区特点改进了机械比能指数计算模型,建立了随钻评价方法与随钻评价标准。井场试验表明,新的录井随钻评价方法与钻后的测井解释结论、测试结果较为吻合,可为该气藏的取心卡层完井作业与测试选层提供可靠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录井评价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段仁春.岩石热解录井技术在特殊类型储层解释评价中的应用[J].当代石油石化.2019
[2].袁艳丽.川西海相雷四上亚段溶蚀储集层录井随钻评价技术[J].录井工程.2019
[3].翟兴然.基于PIV技术对水平井评价进行实验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
[4].张硕.井筒风险录井评价技术研究与应用[J].录井工程.2019
[5].王朝阳,李博,王延志,张丽艳.大庆油田致密油水平井录井关键评价技术[J].录井工程.2019
[6].李心亮.录井解释评价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
[7].王刚,王刚,张杰,权骋,张国兵.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岩性气藏解释评价中的应用[J].录井工程.2019
[8].张峰,许敏.如何让“沉睡井”高效复产[N].中国石油报.2019
[9].张新新,马铭择,郑晓宇,孙奥.录井综合解释评价技术在尼日尔Agadem区块的应用[J].录井工程.2018
[10].田伟志.气测录井检测评价油气储层技术的相关分析[J].当代化工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