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象玄学论文-汪韶军

郭象玄学论文-汪韶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郭象玄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郭象玄学,“所有迹”,“迹”,名教

郭象玄学论文文献综述

汪韶军[1](2019)在《郭象论名教与自然——兼驳学界对郭象玄学的一个普遍误解》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学界误以为郭象哲学欲证明名教即自然。事实却是,郭象常从"所以迹"与"迹"这对概念出发,批评仁义与名教,并极力反对"矫"与"效"的教化传统。郭象贯彻"两行"观念,认为仁义可以拥有一块存身之地,但不能把自己树为标准以塑造他者。玄学讲名教本于自然、名教出于自然,并不是在为名教做合理性论证,而是在应然层面强调:只有本于自然、出于自然的名教才具备存在的合理性,否则便可取消。郭象只是认为名教可有,他没有劝导世人循守名教,反而反对以名教来规范天下。而就道家一系本身而言,大道已足,名教可无。所谓玄学会通儒道,或许只是一个假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余开亮[2](2019)在《郭象玄冥观与审美意象创构的玄学理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审美意象经由朱光潜、宗白华、叶朗、汪裕雄、朱志荣等现当代学人的阐发,成为了理解中国传统美学特色的一个重要概念。叶朗说:"在中国传统美学看来,意象是美的本体,意象也是艺术的本体。中国传统美学给予‘意象’的最一般的规定,是‘情景交融’。"~(4)"情景交融"可谓代表了学界对审美意象乃至审美意境的一般性理解。从"最一般的规定"上来说,情景的统一确实是审美意象的基本创构方式。然而,在传统儒道释等不同的美学体系下,对"情""景"与"情景如何交融"的理解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因而,要透彻地理解审美意象的深刻内涵与多元意蕴,必须深入考察其创构之不同文化背景方能得其(本文来源于《学术月刊》期刊2019年02期)

王云飞[3](2019)在《论王羲之隐逸思想——以郭象玄学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晋王羲之早期的隐逸是身在庙堂、心在山林,魏晋南北朝郭象的《庄子注》主旨是"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郭象庙堂和山林的结合终究只是哲学体系上的理论结合,现实中难以实现。王羲之自誓文之后远离庙堂彻底归隐。王羲之的隐逸,不仅有郭象玄学的理论背景,而且有江熙、沈居士、孙绰等众多人参与其中的整个社会上层关于玄学山林和庙堂关系大讨论的背景。(本文来源于《中国书法》期刊2019年02期)

罗彩[4](2017)在《内儒外道:郭象玄学的思想归属及价值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郭象儒道会通的思想体系是以道家自然无为的思想为外在框架,以儒家经世治国的思想为主要内核,其根本目的在于重建一套合乎自然的名教秩序,以此安顿社会与个人。郭象用道家的"自然"来论证儒家"名教"存在的合理性,并为儒家的"名教"找到了形上依据,这是儒家内部对其名教走向穷途末路所作的一种自我挽救。郭象通过视叁纲五常为人之自然本性、为圣王正名、树素王为道德榜样的主张实现了道家之消极"无为"向儒家之积极"有为"的转变,展现了其玄学"内儒外道"的思想归属及儒家化的价值取向。(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余开亮[5](2017)在《郭象玄学与中国山水审美的独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郭象之前的儒家象征式山水观、道家非对象性山水观、魏晋情感化山水观中,自然山水要么统摄于主体的精神境界而受到忽视,要么纠缠于物物的因果链条而受制于他物。郭象的"自生独化"说在解构事物外在生成论的同时又把事物自身的性、理作为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从而使具体事物之性、理与形皆获得了独立性价值并因此形成一种新的自然观。郭象的"自生独化"自然观经由东晋"以玄对山水"观念的推动,使得山水本身成为一种有"生命力"的主位对象而进入人的审美视野。可以说,郭象"自生独化"说是中国文化上自然山水之美获得独立的根本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州学刊》期刊2017年09期)

康中乾[6](2017)在《魏晋玄学本体论建构完成于郭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独”显然不是现象界的事与物,因为现象界没有“独”可言,只能是本体之谓。作为本体的“独”是活的,即其在“化”中。而“独化”之可能在于其自身存在“有—无”性结构,这使得它能在有无交互作用中得以生生不息地存在。所以,郭象的“独化”论逻辑地整合和统一了其前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7-07-11)

罗彩[7](2017)在《郭象玄学的政治理想:“治之具”与“治之道”的统一》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晋元康时期,为纠正"贵无"派产生的虚无放诞弊端,郭象将"治之具"看成是圣王遵循"治之道"的自然结果,强调"道不离器";为缓解"崇有"派导致的名教严重异化现象,郭象将"治之道"看成是圣王实施"治之具"的价值主导原则,强调"即器求道"。此外,郭象还以"迹"与"所以迹"来说明"治之具"与"治之道"的关系,并认为二者不是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而是一种显露和被显露、呈现和被呈现的关系。这就肯定了"治之具"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确立了"治之道"的价值主导原则。在此基础上,郭象提出了"治之具"与"治之道"相统一的"君主无为即臣民自治"的政治理想,为调和当时社会的"贵无"与"崇有"两派以及缓解有与无、有为与无为、名教与自然、社会体制与个体自由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一套理论方案。(本文来源于《周易研究》期刊2017年01期)

耿芳朝[8](2016)在《从王弼到郭象:论魏晋玄学本体论的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时期,玄学本体论经历了多重转变。王弼主"以无为本",视"无"为本体意义上的逻辑设定;阮籍、嵇康承续汉代元气论传统,前者坚持"气本体论"观点,后者主张"气本源论"思想,但都肯定了气为生化本根和依据;郭象在指摘"贵无论"和"本源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崇有论",具有逻辑上的批判总结意义。与本体论的演进有所不同,玄学家的精神追求是逐渐凸显个我的过程,且呈现趋下、堕化的倾向。由最初高明玄远的追求,逐步导向个体自我欲求的张扬。这种精神追求的走向和本体论的转变密切相关,有力揭示了形上致思予精神追求的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刘国民[9](2016)在《郭象对魏晋文人时间意识的玄学思考——兼论当代青年超越迁逝之变的智慧》一文中研究指出郭象认为,在断裂的时间之流中,生死之变、事物之变、人生前后情境的变化不能相通和理解;主体要"忘先后之所接",忘记前境、后境,而完全沉浸于当下情境中;"见独",即在时间上割断当下情境与前后情境之间的联系,保持知觉对当下情境孤立化和集中化的反映;既不忆念前一情境,又不预想后一情境,不会有因情境的不同而产生的计较之心、得失之念、悲喜之情;主体与当下情境深相契合而安乐,才能真正顺应人生各种情境的变化;生时安生,死时安死,则能齐生死、超越生死。(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刘晨[10](2015)在《无心而顺性即是独化——郭象玄学意义上的“心性论”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郭象的玄学体系中,独化论是基础,在此基础上郭象将儒家的伦理道德和道家的自然相结合,形成了玄学意义上的人性论。郭象并不否认"仁"为人性,而是以自然来解释人性,将"仁"释作人性的自然,并以"无心"作为实现自然人性的途径。这样的心性论是以实现人个体生命的自我安顿为目标的,并期望以此来实现由一个个适性独化的个体所构成的和谐的社会整体。由无心而顺性,无心而体化,正是郭象玄学意义的心性论的体现。(本文来源于《学术探索》期刊2015年12期)

郭象玄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审美意象经由朱光潜、宗白华、叶朗、汪裕雄、朱志荣等现当代学人的阐发,成为了理解中国传统美学特色的一个重要概念。叶朗说:"在中国传统美学看来,意象是美的本体,意象也是艺术的本体。中国传统美学给予‘意象’的最一般的规定,是‘情景交融’。"~(4)"情景交融"可谓代表了学界对审美意象乃至审美意境的一般性理解。从"最一般的规定"上来说,情景的统一确实是审美意象的基本创构方式。然而,在传统儒道释等不同的美学体系下,对"情""景"与"情景如何交融"的理解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因而,要透彻地理解审美意象的深刻内涵与多元意蕴,必须深入考察其创构之不同文化背景方能得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郭象玄学论文参考文献

[1].汪韶军.郭象论名教与自然——兼驳学界对郭象玄学的一个普遍误解[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余开亮.郭象玄冥观与审美意象创构的玄学理路[J].学术月刊.2019

[3].王云飞.论王羲之隐逸思想——以郭象玄学为中心[J].中国书法.2019

[4].罗彩.内儒外道:郭象玄学的思想归属及价值取向[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5].余开亮.郭象玄学与中国山水审美的独立[J].中州学刊.2017

[6].康中乾.魏晋玄学本体论建构完成于郭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

[7].罗彩.郭象玄学的政治理想:“治之具”与“治之道”的统一[J].周易研究.2017

[8].耿芳朝.从王弼到郭象:论魏晋玄学本体论的流变[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

[9].刘国民.郭象对魏晋文人时间意识的玄学思考——兼论当代青年超越迁逝之变的智慧[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

[10].刘晨.无心而顺性即是独化——郭象玄学意义上的“心性论”刍议[J].学术探索.2015

标签:;  ;  ;  ;  

郭象玄学论文-汪韶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