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个体,生命,当前教育价值回归的主题词 ——“生命化教育”的哲学探源与实践审思

人,个体,生命,当前教育价值回归的主题词 ——“生命化教育”的哲学探源与实践审思

论文摘要

“生命”一词在教育文论中日益显贵,使教育成为一个闪耀着思想光华和灵异色彩的命题,许多理论名家也纷纷涉笔。“生命化的教育”作为一项实验课题也已经广为人知。但是,当前教育所摄取的是“生命”的哪一层含义?教育应当与哪一种哲学生命观结缘?教育应当如何关怀生命?许许多多的问题接踵而至。本文试图在追溯近、现代和后现代哲学生命观的基础上,着重论述近代以来哲学思维中人的整体性和主体性的失落,并从柏格森生命哲学出发,试图理清当前“生命化教育”的哲学渊源与实践要义,并试图从当前优秀教师的实践中追寻“生命化教育”的可能范本,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初步沟通。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分析了“生命化教育”命题中存在的主要疑问,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概括了本研究的意义。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理性主义对人的完整性的严重侵蚀以及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的特点:绝对主义、预定主义、同一主义和功利主义及其对人的主体性的桎梏,并进一步阐释了在理性主义和本质主义思维影响下的教育观。第三部分:主要综述现代、后现代的几个有代表性的哲学人物如萨特、尼采、胡塞尔、狄尔泰等对沉溺不振的人性的拯救,试图析理出后现代哲学中力图凸显“个体人”,维护人的完整性和人的内心生活的丰富性、真实性和价值性的意图和发展趋势。第四部分:主要综述了柏格森生命哲学的主要观点,阐明了柏氏哲学敬畏生命,尊重生命无时无处不在的独创性的特点,并从中引申出其哲学观点对于教育的主要启示。第五部分:以上述哲学观为基础,反观当前的教育现实,阐述了当前教育中应当做到“人在场”、“个体在场”、“生命在场”的教育价值观,并从实践操作的角度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第六部分:结束语。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理性主义、本质主义与"人"的失落
  • 1.1 理性主义的高扬与人的工具化——完整性的失落
  • 1.2 近代思维的特征与"人"的物化、虚无化——主体性的失陷
  • 1.3 近代思维模式支配下的教育观——漠视学生,漠视个体,压抑生命
  • 第二章 存在主义、现象学等对人的主体性的捞救
  • 2.1 萨特:"存在先于本质"——粉碎"预定论"的桎梏
  • 2.2 尼采:实现你自己吧!——提示理想化的人格
  • 2.3 胡塞尔:回归生活世界——发现和认证价值的源泉
  • 2.4 狄尔泰:体验!理解!——揭示人性回归的途径
  • 第三章 柏格森生命哲学:重建人类生活的地平线
  • 3.1 真实的时间——找到生命独立价值的发源地
  • 3.2 真正的记忆——明确生命不可切割压缩的完整性
  • 3.3 时间就是创造——洞彻生命常新拒绝粗暴断言的特性
  • 3.4 时间是生命的本质要素——揭示生命具有自发创生的本能
  • 3.5 人是自我生成的存在物——定义人作为个体的本质特性
  • 3.6 柏格森生命观对教育的启示——尊重生命特性应该成为教育培养人的起点和基本内容
  • 第四章 生命如此,教育何为?
  • 4.1 人在场
  • 4.2 个体在场
  • 4.3 生命在场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人,个体,生命,当前教育价值回归的主题词 ——“生命化教育”的哲学探源与实践审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