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发展理论的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

基于职业发展理论的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

论文摘要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每年毕业生人数呈大规模的攀升趋势,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意识到在校期间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进而促进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而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大学生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的重要形式的高校学生社团,则成为大学生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促进自身职业发展的不二选择。他们期望能够通过参与社团的活动,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自我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其职业发展。因此,在新时期,以促进大学生职业发展为导向,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使高校学生社团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提升职业素质和能力显得格外重要。论文采用文献检索、理论分析、调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从高校学生社团引导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功能入手,以西方的职业发展理论为基础,理清了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历程,阐述高校学生社团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作用,论述了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及现阶段社团发展的特征,着力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进而运用职业发展理论、教育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教育社会学等相关理论,提出以大学生职业发展为导向的较为系统的高校社团建设策略,为高校深化学生社团建设,发挥职业发展的引导功能,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系统梳理了高校学生社团产生、发展的脉络及其历史背景;引入职业发展理论研究高校学生社团建设,闸述了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引导功能,提出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应向促进大学生职业发展转变;专门研究了就业创业类学生社团的特点,分析了这一类社团在促进大学生职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五、研究思路
  • 六、研究方法
  • 七、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一章 职业发展理论及其对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意义
  • 一、职业发展理论与职业发展的阶段
  • (一) 职业发展理论
  • (二) 职业发展阶段阐析
  • 二、职业发展理论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指导价值
  • (一) 大学生涯是职业发展的探索阶段
  • (二) 大学阶段应为职业发展进行有目的探索
  • 三、职业发展理论对于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实践意义
  • (一) 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社会化
  • (二)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合作敬业精神
  • (三)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职业综合素质
  • (四) 有利于锻炼大学生的管理协调能力
  • (五) 有利于形成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
  • 第二章 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历程、现状与特征
  • 一、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进程
  • (一) 高校学生社团的萌芽初创阶段(1902-1918)
  • (二) 高校学生社团的动荡发展阶段(1919-1949)
  • (三) 高校学生社团的停滞萎缩阶段(1949-1975)
  • (四) 高校学生社团的恢复繁荣阶段(1976-至今)
  • 二、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
  • (一) 学生社团发展迅速,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张
  • (二) 同时存在校院(系)两级学生社团
  • (三) 校际、全国性的学生社团少但有进行交流的网络平台
  • (四) 以学生社团联合会的自主管理为主
  • 三、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功能
  • (一) 高校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
  • (二) 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功能
  • (三) 高校学生社团的社会功能
  • 四、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特征
  • (一) 从类别数量来看,由单一型向多元型扩展
  • (二) 从社团性质来看,由人文型向科技型深化
  • (三)从活动区域来看,由校园型向社会型拓展
  • (四) 从重视程度来看,由政治型向职业型转变
  • 第三章 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取向的诉求与问题分析
  • 一、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取向的诉求
  • (一) 严峻就业形势的诉求
  • (二) 人才培养目标的诉求
  • (三) 学生职业发展的诉求
  • 二、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 (一) 对学生社团功能认识不到位
  • (二) 学生社团建设缺乏统筹规划
  • (三) 学生社团建设资源配备不合理
  • (四) 学生社团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
  • (五) 学生社团对外联系的程度不足
  • (六) 学生社团干部素质不适应要求
  • 第四章 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策略
  • 一、创新建设理念,以职业发展为导向构建学生社团建设格局
  • (一) 创新社团建设思路
  • (二) 创新社团工作主题
  • (三) 创新社团活动形式
  • (四) 创新资源获取方式
  • 二、完善管理机制,保证学生社团职业引导功能充分发挥
  • (一) 完善社团制度建设
  • (二) 完善社团队伍建设
  • (三) 加大社团建设的资源配备
  • 三、搭建合作平台,不断拓展学生社团与社会的联系
  • (一) 加强学生社团对外联系
  • (二) 联合创办新型学生社团
  • 四、优化布局结构,大力发展就业创业类学生社团
  • (一) 确立就业创业类社团的功能地位
  • (二) 注重就业创业类社团的分类指导
  • (三) 发挥就业创业类社团的重要作用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马克思发展理论对于中国发展现状的指导意义[J]. 学理论 2020(04)
    • [2].试析中国共产党发展理论的演进过程[J].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8(07)
    • [3].“以人为本”思想的哲学基础及其当代价值[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7(03)
    • [4].五大发展理念是对党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J].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7(02)
    • [5].基于SWOT职业发展理论下的基层公务员学习能力研究[J]. 价值工程 2017(18)
    • [6].五大发展理念:党对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J]. 政工导刊 2015(12)
    • [7].试论五大理念发展理论对政治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贡献[J]. 兰州学刊 2016(07)
    • [8].论马克思恩格斯发展理论的分期[J]. 理论月刊 2016(11)
    • [9].学生发展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借鉴运用[J]. 思想理论教育 2015(04)
    • [10].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优先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J]. 赤子(上中旬) 2015(24)
    • [11].基于发展理论,建构数学生本课堂[J]. 黑河教育 2017(10)
    • [12].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11(06)
    • [13].基于教育发展理论下军事职业教育的发展意义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35)
    • [14].浅析教师专业发展理论[J]. 时代教育 2017(01)
    • [15].前沿[J]. 科学家 2016(17)
    • [16].新教师培训的“新”策略[J]. 学校管理 2017(01)
    • [17].基于学生发展理论的研究生组织自治问题研究[J]. 高等教育评论 2016(01)
    • [18].非连续性发展:教师成长的超越与平衡[J]. 福建教育 2017(15)
    • [19].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视角下的教师成长案例——以Y老师的参赛经历为例[J]. 成才 2017(04)
    • [20].积累事例经验 为教师自主生长式发展打好基础[J]. 成才 2017(05)
    • [21].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之我见[J]. 成才 2017(06)
    • [22].社会变革视野下高等教育发展理论创新探讨[J]. 考试周刊 2017(45)
    • [23].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生态学解读[J]. 成才 2017(08)
    • [24].基于品牌价值发展理论的品牌资产价值测算方法研究——以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测算为例[J]. 品牌研究 2019(01)
    • [25].新时代五大发展理念对现代发展理论的诠释[J].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3)
    • [26].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跨越发展理论的哲学意蕴与当代启迪[J].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6(06)
    • [27].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的演进与创新——兼论五大发展理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J]. 教育教学论坛 2017(24)
    • [28].列宁渐进发展理论的研究述评[J]. 传承 2015(07)
    • [29].科学发展观推进了人类发展理论的创新发展(英文)[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2(S1)
    • [30].基于学生发展理论下高校学生管理改革探讨[J]. 现代企业教育 2011(12)

    标签:;  ;  ;  ;  

    基于职业发展理论的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