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的多元供给模式研究

保障性住房的多元供给模式研究

论文摘要

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发展,至今已经历30年的改革。在这30年里,房地产的发展体现着政府一次又一次的思路,也夹杂着人们一场又一场的悲喜。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来,“保障性住房”这个中心词在政府出台的指导文件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大,至2007起,关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以及相关的各种限制指令从崭露头角上升到风起云涌,尤其在十二五规划和刚刚闭幕的“两会”中,房价这个词,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将成为今年的重中之重。住宅产业在房地产行业中的地位根深蒂固,对于与保障住房的建设相关的课题是将被政府和学者不断挖掘和改进的,它对于政府治理国家,人民安居乐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也正是在房地产改革频频波动的这几年中,房价上涨的速度较之于房改的速度达到了出乎意料的突飞猛进的程度,对于现在的房价,大多数的百姓望而却步,政府也似乎束手无策,而却又有一些房地产商也苦声载道,在中国的房地产行业的这种情况说明瓶颈正在形成,在这个行业里参与的各方都没有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整个社会和经济环境也没有达到一个效用最大化、福利最大化的帕累托最优。而这个支柱性的庞大行业僵持不前的现状是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因此,目前随之而来的,中国的住房保障制度该怎样建设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直以来,房地产界就有一个是由政府还是市场提供住房的争论,而政策也在二者之间徘徊不定,所以,上面的这个问题恰好又可以转化为保障性住房和商品化住房之间的关系该如何界定的问题。现实中,对房地产市场的研究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它除了具有经济意义之外,它更贴近民生,在刚刚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在答记者问中提到,“十二五”期间要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其中今明两年各1000万套,后面三年还有1600万套,将使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可见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是当今我国政府治国爱民的大方向,也是政府执政中被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但是政府资金的短缺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时,能否利用其他的模式建设保障性住房是当下我国政府、学者乃至全国人民积极探索的解决住房问题的热点。本文将从政府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提供保障性住房这个角度,对住房保障制度建设进行探索性研究。当前,国内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研究,大多是从宏观角度,主张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而对如何更有效率的提供保障性住房,以及如何具体运用市场化、价格机制、金融资本市场等来服务于政府建设保障性住房体系的研究并不多,本文将以此为研究点来探索,试图将市场化作用于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制定。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选题的目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 0.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0.2.1 国内相关内容研究
  • 0.2.2 国外相关内容研究
  • 0.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0.3.1 论文的主要内容
  • 0.3.2 论文的结构安排
  • 0.4 论文的研究方法
  • 0.5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 1 保障性住房多元化供给的理论基础
  • 1.1 保障性住房多元化供给的传统理论
  • 1.1.1 保障性住房的属性与供给
  • 1.1.2 市场失灵理论
  • 1.1.3 政府失灵理论
  • 1.2 保障性住房多元化供给的新兴理论基础
  • 1.2.1 民营化理论
  • 1.2.2 新公共管理学理论
  • 1.2.3 合作主义理论
  • 1.3 保障性住房多元化供给的含义
  • 2 我国保障性住房的供给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 2.1 我国保障性住房的主要形式
  • 2.1.1 廉租房
  • 2.1.2 经济适用房
  • 2.1.3 政策性租赁房(公租房)
  • 2.2 我国保障性住房的供给模式
  • 2.3 我国保障性住房供给模式存在的问题
  • 2.3.1 供给主体单一,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 2.3.2 供给模式单一,制度存在缺陷
  • 2.3.3 供给结构不合理,供给总量不足
  • 2.4 保障性住房多元化供给的必要性
  • 2.4.1 多元化供给和住房保障制度是相互弥补的
  • 2.4.2 运用多元化的方法来提供保障性住房有利于政府职能的发挥
  • 2.4.3 保障性住房供给方式多元且可行性大
  • 2.4.4 保障性住房多元化供给比由政府单一提供保障性住房的效率要高
  • 2.5 对保障性住房实行多元化供给的可行性论证
  • 2.5.1 从住房供给角度,对保障性住房实行多元化供给的分析
  • 2.5.2 从住房需求角度,对保障性住房实行多元化供给的分析
  • 3 国外保障性住房供给多元化情况与借鉴
  • 3.1 世界各国保障性住房的多元化供给
  • 3.1.1 香港
  • 3.1.2 美国
  • 3.1.3 新加坡
  • 3.1.4 德国
  • 3.1.5 英国
  • 3.2 国外保障性住房多元化供给对我国的启示
  • 3.2.1 政府的保障作用应该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发挥
  • 3.2.2 在制定措施中,要考虑到人口因素
  • 3.2.3 由对供给方的补贴转而向需求方的补贴
  • 3.2.4 公积金的使用更灵活
  • 3.2.5 公私合营模式(PPP 模式)的应用
  • 3.2.6 大力发展房地产金融制度
  • 3.2.7 立法的重要性
  • 4 建设我国保障性住房多元供给模式的具体途径
  • 4.1 加大政府在保障房建设的支持力度
  • 4.2 PPP 模式在保障性住房供给中的运用
  • 4.3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金融机构化
  • 4.4 代建制的应用
  • 4.5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模式(REITs)
  • 4.6 建立抵押贷款保险机制
  • 4.7 房地产(指数)期货的构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机制在实践中的运用[J]. 住宅与房地产 2019(33)
    • [2].完善保障性住房交房使用后维修管理机制[J]. 福建建材 2019(12)
    • [3].浅谈养老社区纳入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研究[J].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9(11)
    • [4].滨海新区保障性住房问题研究[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20(01)
    • [5].关于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机制的思考[J]. 西部财会 2019(12)
    • [6].2020:信息化助力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J].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0(01)
    • [7].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保障性住房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0(03)
    • [8].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探究[J]. 绿色环保建材 2020(02)
    • [9].对城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规划的思考[J]. 建材与装饰 2020(09)
    • [10].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问题的思考[J]. 理论探索 2020(02)
    • [11].保障性住房能促进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吗?[J]. 经济体制改革 2020(01)
    • [12].加强保障性住房售后管理[J]. 北京观察 2019(12)
    • [13].保障性住房对区域人口流动的“双向涟漪效应”研究——基于空间计量交互模型分析[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20(03)
    • [14].保障性住区景观空间品质设计探索[J]. 绿色科技 2020(01)
    • [15].装配式保障性住房政府监管探讨[J]. 基建管理优化 2020(01)
    • [16].保障性住房项目管理方法研究[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09)
    • [17].发达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经验[J]. 城乡建设 2020(09)
    • [18].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出行率指标研究[J]. 交通工程 2020(02)
    • [19].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社会组织:作用、地位与法律规范[J]. 上海房地 2020(05)
    • [20].基于保障性住房建设框架下的跟踪审计控制思路构建[J]. 财经界 2020(14)
    • [21].混凝土装配式保障性住房的结构设计研究[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15)
    • [22].明确不同类型保障性住房的性质及作用[J]. 产业创新研究 2020(12)
    • [23].对进一步规范城镇保障性住房财务管理和资产运营的思考[J]. 纳税 2020(18)
    • [24].关于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的几点体会[J]. 建材与装饰 2020(20)
    • [25].保障性住房装饰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21)
    • [26].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与特征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 2020(07)
    • [27].装备保障性验证知识图谱构建方法研究[J]. 软件工程 2020(09)
    • [28].绿色技术在保障性住房中的应用[J]. 绿色环保建材 2020(11)
    • [29].辽宁省保障性住房市场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30].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会计核算的探讨[J]. 财会学习 2020(30)

    标签:;  ;  ;  

    保障性住房的多元供给模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