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中国农村文化是一个永恒而又常新的命题。研究中国农村文化既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实践价值。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农村文化受到了西方文明的严重冲击,出现了文化危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给中国农村文化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传统文化由被动转入主动,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苏区文化建设,打破了中国长期以来只有地主阶级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的局面;通过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提高了农民的政治觉悟,培育了农民爱国主义情感,张扬了民族精神,推动了抗日战争,形成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通过北方解放区文化建设,强化了农村基层政权,贯彻了新民主主义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共通过以上文化建设理论及实践,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传递到社会的最底层,荡涤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观念,整合了社会文化,进而使农民的价值观念、心理、思想、行为方式等从传统向现代转变,实现了对文化的重塑。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农村文化建设的成果及经验,对于今天新农村文化建设仍有重要的当代启示。全文包括导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导论部分主要说明选题的依据,评析本课题的研究现状,阐明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和重点、难点问题。第一章论述了文化及其相关概念、马克思主义有关文化的论述、中共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新阐述。第二章论述了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包括近代中国农村文化的缓慢变迁,救亡与追求现代化需要先进理论做指导,传统社会转型呼唤先进理论,中国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第三章论述了苏区文化建设的内容及特点。重点论述了苏区的文化教育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妇女解放、农民思想政治工作。中共通过苏区文化建设,打破了中国长期以来只有地主阶级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的局面。第四章论述了华北、陕甘宁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的内容及特点。重点论述了华北、陕甘宁根据地文化教育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解放妇女、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第五章论述了解放战争时期北方解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及特点。重点论述了解放战争时期北方解放区的干部教育、大众教育、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通过论述,证实了新民主主义文化路线的正确性。第六章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农村文化的影响:实现了近代农村政治文化变迁、通过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对农民落后思想的改造,基本实现了农村社会的移风易俗、科学地解决了文化的社会结构定位与历史定位问题,保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推动了向文化自觉的转变。第七章论述了中共领导的农村文化建设的启示。通过改造农村文化不同派别的分析,论述了非马克思主义改造农村文化模式在中国行不通,农村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方向。结语部分论述了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农村文化建设的途径。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1(01)
-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现实与限度[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0(02)
-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个新向度[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0(02)
- [4].论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5(03)
- [5].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的文化传承[J]. 教育革新 2017(12)
- [6].邓小平南巡讲话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迪[J]. 科技风 2019(35)
- [7].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的结合性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9(34)
- [8].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流媒体担当[J]. 新闻战线 2019(23)
- [9].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充分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J]. 中共党史研究 2019(10)
- [10].新时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首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峰论坛”综述[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 [11].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23)
-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的前提和核心[J].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9(06)
- [13].客观规律与历史性:马克思主义科学概念的两重意蕴[J]. 科学社会主义 2019(06)
- [14].分析马克思主义:方法与旨趣——大卫·利奥波德教授访谈录[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9(06)
- [1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起始阶段的思想过程和文本特征——《马藏》第一部第一至五卷论要[J]. 教学与研究 2019(11)
- [16].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鲜明特征[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6)
- [17].旅俄华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的新思考[J]. 黑河学院学报 2019(10)
- [1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9(03)
- [19].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社会保障评论 2019(04)
- [20].幸福的理论渊源、科学内涵及实践向度——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J]. 社科纵横 2019(12)
- [21].首届全国马克思主义学科学术期刊主编高层论坛综述[J]. 社会主义研究 2019(06)
- [22].试论马克思主义的情感向度[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3].出场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转型的新视角[J]. 思想教育研究 2019(11)
- [24].加强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之基[J]. 四川党的建设 2019(23)
- [25].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编委工作会议在京召开[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9(03)
- [2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特征[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S1)
- [27].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S1)
- [28].马克思主义占领人类精神制高点的理论思考[J]. 长白学刊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