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指示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指示语是语用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话语中的信息指示是理解和表达意思的关键。本文以汉语指示词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篇章语言学、语用学、语言学、语言哲学的基本理论,按照从形式到功能的研究思路对此现象进行分析,旨在深讨汉语指示词的基本特征及其篇章功能,以及汉语指示词“这/那”和韩语指示词“(?)/(?)/(?)”的个性和共性特点等问题。全文共分八章。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范围、先行研究成果。对指示词语的相关研究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和评述,指出研究指示词语的意义所在。第二章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指示词语研究的由来、定义、特点以及理论基础做了详细阐述,为后文的进一步研究做以理论铺垫。第三章对指称和指示加以研究,从研究指称出发,对其相对性和独立性加以分析,得出在指称相对性的表现形式中又分为语言参照和情景参照,而情景参照的定义与指示的定义基本吻合。第四章主要讨论现场言语行为,从语用学角度,对汉语指示词语及现场言语行为进行了论述。第五章根据指示词的参照因素,对指示词进行分类。将指示词语分为四大类,即:人称指、时间指、空间指、话语指。将对这四类指示词语做进一步详细的论述和解释。第六章主要运用了篇章语言学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对汉语指示词在篇章中的衔接作用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刻的探讨主要包括了对篇章衔接基本原理的理解,词语从人衔接成分的必要条件以及,指示词语成为篇章衔接词语的条件。第七章汉·韩指示词“这/那”和“(?)/(?)/(?)”不仅具有一定的共性,而且各有其特性,它们之间是不完全对等的。通过比较汉语和韩语指示词的体系、功能,深讨汉·韩指示词语用特点在实际应用中的异同与规律。第八章为本文的总结。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修辞学背景下社会指示语的分析研究[J]. 校园英语 2020(26)
- [2].浅探柳词中时间指示语的特点[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1(05)
- [3].礼貌原则视角下指示语映射现象分析[J]. 青年文学家 2018(06)
- [4].浅析语言结构和语境中的指示语用法[J]. 高考 2016(27)
- [5].心理空间理论观照下的空间指示语和指示映射现象[J]. 跨语言文化研究 2016(01)
- [6].英语教师课堂指示语的例举和研究[J]. 中学生英语 2016(48)
- [7].张海宇小品语言的语用探析[J]. 青年文学家 2017(08)
- [8].语用学角度下分析模糊时间指示语的作用[J]. 山西青年 2017(17)
- [9].电影《老炮儿》的会话艺术分析[J]. 长江丛刊 2017(29)
- [10].浅谈社交指示语及其翻译[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9(03)
- [11].虚拟实示语境下空间指示语“这”的语用变异研究[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02)
- [12].指示语的分类及其功能浅析[J]. 明日风尚 2016(10)
- [13].关联理论框架下教师行为指示语和象征指示语的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10)
- [14].国内外指示语的语用学述评[J]. 文教资料 2009(22)
- [15].从指示语角度分析2008年大选美国总统奥巴马胜选演说[J]. 山海经 2015(22)
- [16].异化归化策略在社交指示语翻译中的运用[J]. 中国电力教育 2011(31)
- [17].网络指示语变异的文化语用机制研究[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8].论《红楼梦》中社会指示语的英译[J]. 现代交际 2016(02)
- [19].空间指示语的远近距离[J]. 经济研究导刊 2014(32)
- [20].认知指示语维度下诗歌语篇的多层结构分析[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 [21].英汉语篇指示语的范畴类型及其例示性对比研究[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06)
- [22].网络语言指示语性别模糊性的社会语言学阐释[J]. 唐山文学 2016(06)
- [23].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行为指示语和象征指示语[J].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2)
- [24].可见性对空间指示语选择的影响[J]. 外语学刊 2011(06)
- [25].方位指示语理解[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04)
- [26].广告中篇章指示语的语用研究[J]. 英语广场 2018(03)
- [27].时间指示语的认知语用分析[J]. 黑河学刊 2014(12)
- [28].学术论文中的指示语[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3(09)
- [29].空间指示语的认知基础分析[J]. 新西部(下旬.理论版) 2011(01)
- [30].汉语时间指示语先用和反先用的经济阐释[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