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中言语反讽的言语行为理论研究

《飘》中言语反讽的言语行为理论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语用学的快速发展,许多语言学家开始将其研究目光投向一门新兴学科——文学语用学,在该学科中言语行为理论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文以语用学领域的言语行为理论为框架,就米歇尔的代表著作《飘》中的反讽现象,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对于反讽的研究,阐述了反讽与言语行为理论的关系,证明了在言语行为理论框架下进行反讽研究的可行性,最后本文就《飘》中的反讽运用进行了言语行为理论视角的个案研究。反讽是众多文学作品中最为鲜明的特征之一,在美国作家米歇尔的旷世佳作《飘》中更是如此。然而先前的研究仅仅投向《飘》的文学价值及思想内容,对其反讽艺术的研究则少之又少。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反讽与间接言语行为有着共同特征,因此,反讽本身也可被看作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第二,违背真实原则是实施反讽言语行为的一个前提条件。换句话来说,反讽基于说话人的非真实意图。第三,反讽的言外之力而非其字面意思是成功意会反讽的保证。第四,反讽的言后影响能够深化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并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真实意图。读者可以小说中典型人物斯嘉丽和瑞德巴特勒的婚姻悲剧为戒,审视并反思自己的爱情婚姻观。对读者产生的言后影响使得作品经久不衰,反讽面纱下的作品意义及主题也由此彰显。反讽是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因而对其进行详尽系统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首先,在文学语用学领域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框架研究反讽拓宽了反讽的研究范围。第二,反讽研究能够帮助读者揭示文学作品主题,解释话语文本以及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Contents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Rationale of the Research
  • 1.2 Research Methodology
  • 1.3 Thesis Organization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 2.1 Classification of Irony
  • 2.2 The Foreign Studies of Irony
  • 2.3 The domestic studies of Irony
  • 2.4 Summary
  • Chapter 3 Austin-Searle's Speech Act Theory(SAT)
  • 3.1 Basic Concepts of Speech Act Theory
  • 3.1.1 Austin's Three Kinds of Speech Acts
  • 3.1.2 Felicity Conditions
  • 3.1.3 Searle's Revision of Austin's SAT
  • 3.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T and Irony
  • 3.2.1 Irony and Indirect Speech Act
  • 3.2.2 Irony and Illocutionary Force
  • 3.2.3 Irony and Perlocutionary Effect
  • Chapter 4 Speech-Act-Theoretic Analysis of Irony in Gone with the Wind
  • 4.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Gone with the Wind
  • 4.1.1 Main Ideas of Gone with the Wind
  • 4.1.2 Major Characters of Gone with the Wind
  • 4.1.3 The Author and Her Irony
  • 4.2 Speech-Act-Theoretic Analysis of Irony in Gone with the Wind
  • 4.2.1 Macro Speech Acts
  • 4.2.1.1 Macro Literal Irony(Ironic Narration)
  • 4.2.1.2 Macro Structural Irony (Dramatic Irony)
  • 4.2.2 Micro Speech Acts---Verbal Irony
  • 4.2.2.1 Assertive Irony
  • 4.2.2.2 Directive Irony
  • 4.2.2.3 Commissive Irony
  • 4.2.2.4 Expressive Irony
  • Chapter 5 Conclusion
  • 5.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
  • 5.2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 5.3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 Works Cited
  • Publications
  • 相关论文文献

    • [1].《飘》中女性价值观的表现研究[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4)
    • [2].临摹《飘》[J]. 美与时代(中) 2019(08)
    • [3].小说《飘》中的女性主义再思考[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12)
    • [4].《飘》中南北方文化冲突的文学镜像[J]. 散文百家(理论) 2020(10)
    • [5].无辜的《飘》[J]. 金山 2020(11)
    • [6].从生态批评视角看《飘》中的人与自然[J]. 文教资料 2016(26)
    • [7].浅析《飘》中塑造的女性形象[J]. 北方文学 2018(11)
    • [8].《飘》中郝思嘉的形象魅力分析[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6(10)
    • [9].以生态批评视角重释经典作品——以小说作品《飘》为例[J]. 知识窗(教师版) 2016(11)
    • [10].《飘》中郝思嘉形象魅力解读[J]. 中华少年 2017(02)
    • [11].《飘》中斯嘉丽的矛盾心理分析[J]. 商业故事 2016(24)
    • [12].女性主义思想在《飘》中的体现[J]. 芒种 2016(22)
    • [13].对我影响深刻的一本书——《飘》[J]. 儿童与健康 2017(01)
    • [14].大俗·大雅[J]. 参花(下) 2017(02)
    • [15].傅译版《飘》——不可复制的惊艳[J]. 北方文学 2016(17)
    • [16].略议小说《飘》中的女性意识[J]. 青年文学家 2016(35)
    • [17].我眼中的《飘》[J]. 北方文学 2016(17)
    • [18].《飘》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 明日风尚 2016(24)
    • [19].浅析《飘》中斯嘉丽的性格特点和生活观[J]. 学园 2016(35)
    • [20].浅析《飘》译者主体性的体现[J]. 现代职业教育 2017(03)
    • [21].《飘》中郝思嘉的女性主义解读[J]. 青春岁月 2017(15)
    • [22].浅析斯嘉丽在《飘》中的性格分析[J]. 明日风尚 2017(05)
    • [23].《飘》[J]. 海峡影艺 2013(03)
    • [24].坚韧的力量——读《飘》有感[J]. 少先队小干部 2010(Z2)
    • [25].解读《飘》中郝思嘉的女性意识[J]. 戏剧之家 2020(27)
    • [26].论傅东华对英美文学的翻译策略与技巧——以美国小说《飘》翻译为例[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7)
    • [27].浅析《飘》中卫希礼的性格特点[J]. 中华辞赋 2019(10)
    • [28].《飘》中女性家庭地位变化的研究[J]. 参花(上) 2019(12)
    • [29].《飘》:从畅销到经典[J]. 译林 2014(06)
    • [30].读《飘》有感[J]. 四川文学 2014(30)

    标签:;  ;  ;  

    《飘》中言语反讽的言语行为理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