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信息产业对世界经济整体的贡献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全球信息产业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发达国家因拥有核心技术而左右全球分工格局,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处于下游位置。是什么因素决定一个国家在IT产业国际分工格局中的不同地位?如何在参与国际分工的同时获得技术进步、提升分工地位?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的形式较之以前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新的分工特征很难用传统的国际分工理论进行解释。本文认为对IT产业国际分工的研究不应仅仅关注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和分工,而应在全球要素合作的视角下关注全球分工网络的布局和特征,关注新型分工媒介、形式以及产业价值链分工的发展。按照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的重要思想,分工可以提高效率,企业为了追求更大利润和更高生产率会尝试用更有效率的分工方式去组织生产,进而推动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财富的增加。而分工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协调问题,即分工可以产生效率,同时也会产生交易成本。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折中专业化经济与节省交易费用之间两难冲突的结果。本文中对IT产业国际分工的研究是以斯密的古典分工思想为出发点,围绕分工——效率的基本分析框架,并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展开的。在国别IT产业分析中,本文强调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取决于产业竞争力,同时任何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都会受到其国内资源条件的制约,充分发挥经济的比较优势是国家创造和维持产业竞争优势的基础。本文的研究表明,模块化是IT产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促进IT产业国际分工特征形成的根本原因。在模块化生产方式下,国际IT产业价值链分工呈现出进一步深化,在经济全球化要素流动背景下,IT产业内普遍推行标准化、开放式生产方式,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战略资源,跨国并购和外包成为IT产业分工的新形式,同时核心技术左右全球分工格局。在获得对IT产业国际分工特征的一个总体把握之后,本文进行国家参与IT产业国际分工的探讨,对美国、日本、台湾和印度等典型国家和地区的IT产业发展及参与国际分工状况进行分析,进而从它们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国家参与IT产业国际分工应遵循的原则,并对我国发展信息产业和参与国际分工提出可行性建议。本文认为对于国家发展IT产业、提升国际分工来讲,尊重IT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合理定位自身要素优势、选择产业发展的重点是前提和基础;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集群建设、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核心;政府和市场经济制度是重要保障。以上也构成本文的重要结论。本文的研究特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分析框架的选择。本文中对IT产业国际分工的理论分析是以斯密的古典分工理论为出发点,围绕分工——效率的基本思想,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展开的。即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分工——效率——协调成本构成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2)理论和实证相结合。对于IT产业分工形式和特征的分析,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关注它的分工效率和成本机制,之后以案例进一步进行说明。通过案例的分析与理论相互印证。本文的创新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视角的创新。IT技术特征促成了IT产业的模块化生产方式,而模块化是形成IT产业国际分工的基础。本文对IT产业国际分工内在形成机制的研究源自对IT产业的生产特征——模块化的把握,构成了本文独特的研究视角。(2)观点的创新。观点创新之一:本文认为,模块化带来的效率具有超越古典意义的分工效率,模块化能够促进波特(Porter)的“竞争优势”,本文把这种效率称为模块化的竞争效率;观点创新之二:本文认为,IT产业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在尊重产业规律的前提下提升产业竞争优势是国家发展IT产业应遵循的首要原则。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一带一路”的国际分工与合作研究述评[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05)
- [2].参与生产国际分工如何提升了企业竞争力?[J]. 现代经济探讨 2019(11)
- [3].地理环境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产品内国际分工视角的考察[J]. 社会科学战线 2016(12)
- [4].产品内国际分工与贸易: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J]. 改革与战略 2017(08)
- [5].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产业升级研究——基于出口复杂度的再测算[J]. 当代经济 2016(08)
- [6].产品内国际分工对国际价值的影响及启示[J]. 经济学家 2015(11)
- [7].国际分工对京津冀地区专业化的影响[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45)
- [8].文化因素影响及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分工研究[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 [9].国际分工视角下产业升级内涵界定与演进研究[J]. 科学决策 2018(10)
- [10].我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11].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异质劳动力就业的影响[J]. 国际贸易问题 2013(06)
- [12].把握我国经济在国际分工中的新定位[J]. 前线 2012(06)
- [13].产品内国际分工、地区专业化与区域经济增长[J]. 财经论丛 2012(04)
- [14].价值链国际分工与我国加工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 北方经济 2011(03)
- [15].山东省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影响因素分析[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 [16].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J]. 生产力研究 2010(05)
- [17].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劳动生产率效应——基于长三角与珠三角的经验研究[J]. 产业经济研究 2010(04)
- [18].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效应及其关联度[J]. 改革 2010(11)
- [19].产品内国际分工视角下的中美产业内贸易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 [20].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特征及趋势分析[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9(06)
- [21].新国际分工与中国技术创新[J]. 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 2009(07)
- [22].产品内国际分工与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J]. 东南亚纵横 2009(12)
- [23].产品内国际分工与发展中国家的价值链提升[J]. 经济研究 2009(09)
- [24].论协议性国际分工与比较优势的协调——基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二者的协调[J]. 学习与探索 2008(01)
- [25].新型国际分工与全球竞争格局变化分析[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02)
- [26].全球性人口转型对国际分工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J]. 世界经济研究 2014(05)
- [27].基于面板模型的产品内国际分工收益效应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14(16)
- [28].中国企业是否更偏好国际分工网络[J]. 统计研究 2013(07)
- [29].产品内国际分工与地区专业化空间演化——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 财贸研究 2012(03)
- [30].国际分工演化与我国地区专业发展的比较研究[J]. 北方经济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