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桑椹籽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桑椹籽,脂肪酸,GC-MS
桑椹籽油论文文献综述
巩丽丽,孔得刚[1](2013)在《桑椹籽油中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桑椹籽油中的脂肪酸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为合理利用桑椹籽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对桑椹籽中桑椹籽油进行了提取,并进行甲酯化处理,采用GC-MS法进行分析。结果:检出并鉴定了20种脂肪酸,占桑椹籽油色谱峰总面积99.45%,其中含量最高的分别为8,11-亚油酸(77.15%),油酸(6.26%),二者占总峰面积83.41%。结论:桑椹籽油中亚油酸含量较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益处。(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杂志》期刊2013年06期)
吕志强,李乔,巩丽丽,陈智,王超[2](2011)在《桑椹籽油提取工艺优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确定正己烷索氏提取桑籽油的最佳工艺。方法:将桑籽粉碎,用正己烷对桑籽油进行提取。以桑籽油提取率为指标,分别考察了浸提溶剂、回流温度、提取时间、溶剂倍量等因素对桑籽油提取率的影响,进行了工艺优化的正交设计,确定了桑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结果:对提取率影响主次次序为回流温度、提取时间、溶剂倍量。提取桑籽油最佳提取工艺为回流温度80℃,提取时间4 h,溶剂倍量(g∶mL)1∶24。桑籽油的提取率32.33%。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节能,生产周期短,提取效率高,适于工业化生产。(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1年17期)
胡青平[3](2010)在《超声波辅助提取桑椹籽油的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桑椹籽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桑椹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及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出油率的影响,确定了超声波辅助提取桑椹籽油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各因素对桑椹籽出油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液料比、超声波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波辅助提取桑椹籽油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沸程60~90℃的石油醚为提取剂,液料比为22 mL/g、提取温度为50℃、超声波功率为275 W,超声提取时间为35 min,提取1次。在此工艺条件下,桑椹籽油出油率35.62%,提取率达92.69%。(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0年10期)
徐建国,胡青平,王彦彦,罗季阳[4](2009)在《桑椹籽油的提取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桑椹籽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研究了浸提溶剂、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等因素对桑椹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溶剂浸提桑椹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对桑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浸提温度>料液比>浸提时间;溶剂提取桑椹籽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石油醚为提取剂,浸提温度为40℃,浸提时间5 h,料液比(g.mL-1)为1?10。在此条件下,桑椹籽油的提取率为28.62%;桑椹籽油中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4.59%,其中亚油酸含量高达74.86%。(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金杰,张锋,解成骏[5](2009)在《桑椹籽与桑椹籽油的营养成份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桑椹籽和籽油的化学成份。桑籽含29.3%的油,21.20%的粗蛋白,灰分7.598%,还分析了桑籽的氨基酸成份。籽油中含亚油酸82.85%,桑籽油的物化指标为:皂化值177.67,过氧化值2.66,酸价9.3,折光指数1.4754(20℃)。(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科技》期刊2009年02期)
张志伟,杨中平,岳田利,高振红[6](2007)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桑椹籽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进行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桑椹籽油的单因素试验,然后通过二次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建立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流量、萃取时间4因子的数学模型并确定最佳参数,最后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桑椹籽油进行组分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07年01期)
张志伟[7](2006)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桑椹籽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桑椹籽为原料,深入系统研究了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 SCFE - CO_2)工艺,在SCFE - CO_2桑椹籽油的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四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建立了工艺参数与提取率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的运算与分析优化出了SCFE - CO_2桑椹籽油的工艺参数;通过SCFE - CO_2与超声波萃取、微波萃取、索氏提取、浸泡等提取方法的比较,选择了最佳提取工艺方法;系统分析了桑椹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V E、微量元素等,揭示了工艺参数和工艺条件与桑椹籽油品质之间的关系;根据获得SCFE - CO_2桑椹籽油过程萃取余物的电镜分析构建了萃取过程的传质动力模型。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桑椹籽中水分含量为4.60%,粗脂肪含量31.48%,蛋白质含量28.72%,灰分含量2.39%,粗纤维含量28.37%,可见粗脂肪含量较高; SCF - CO_2提取的桑椹籽油中水分0.05%,密度0.9210,色泽Y25,R0.2,澄清、透明,折光指数(n20)1.4744,酸价0.75 mg/g,过氧化值4.06meq/kg,碘价130.35g/100g2.通过单因素试验获得最佳工艺参数为:水分含量6%,一次性投料量250g,颗粒直径0.9mm,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110min,S CF - CO_2流量10L/h,分离Ⅰ压力7.5 MPa、温度35℃,分离Ⅱ压力4~6MPa、温度28℃,通过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力的关系确定系统转变压力为27MPa,在系统转变压力之下,萃取率随着萃取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反之增加。3.通过四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优化所得的工艺参数:萃取压力37MPa,萃取温度50MPa,萃取时间130min, SCF ? CO_2流量6L/h,经验证所建数学模型成立,通过回归系数讨论得出除b_(34), b_(11)项外均显着。通过主效应分析得出各因子对超临界SCFE - CO_2桑椹籽油工艺影响的大小顺序为x_2>x_4>x_3>x_1,即萃取压力﹥萃取时间﹥流量﹥萃取温度。通过模型分析讨论得出模型中各因子对萃取率的影响,模型中除x 3 x4项外各因子的两两交互作用都显着。4. SCFE - CO_2与其他萃取方法进行比较得出, SCFE - CO_2技术明显优于其它方法。5.通过物料及萃取余物的电镜分析与剖析,建立了SCFE - CO_2桑椹籽油的传质动力模型为:微球模型,薄板模型。6. SCF - CO_2提取的桑椹籽油含亚油酸81.9%、不饱和酸91.145%、V E的最高含量为344.7 mg/g、K 9.3897mg/kg、Zn 2.682 mg/kg、Cu 0.6442 mg/kg、Mg 4.3903 mg/kg、(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6-06-01)
杨小兰[8](2001)在《桑椹籽油的降脂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桑椹籽油的降脂作用 ;方法 :普通基础饲料加 10 %猪油、1%胆固醇 ,0 .5 %胆酸钠组成高脂饲料 ,高脂饲料中添加 6%的桑椹籽油饲喂Wistar大鼠 (桑籽油组 ) 4周后与单饲高脂饲料的大鼠 (高脂组 )对比血脂和肝脂水平。结果 :与高脂组比较 ,桑籽油组大鼠血清和肝脏的胆固醇、甘油叁酯含量均显着降低 (P<0 .0 1)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致动脉硬化指数也明显下降 (P <0 .0 1) ,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抗动脉硬化指数显着升高 (P <0 .0 1) ;结论 :桑椹籽油具有显着的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01年04期)
桑椹籽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确定正己烷索氏提取桑籽油的最佳工艺。方法:将桑籽粉碎,用正己烷对桑籽油进行提取。以桑籽油提取率为指标,分别考察了浸提溶剂、回流温度、提取时间、溶剂倍量等因素对桑籽油提取率的影响,进行了工艺优化的正交设计,确定了桑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结果:对提取率影响主次次序为回流温度、提取时间、溶剂倍量。提取桑籽油最佳提取工艺为回流温度80℃,提取时间4 h,溶剂倍量(g∶mL)1∶24。桑籽油的提取率32.33%。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节能,生产周期短,提取效率高,适于工业化生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桑椹籽油论文参考文献
[1].巩丽丽,孔得刚.桑椹籽油中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J].山东中医杂志.2013
[2].吕志强,李乔,巩丽丽,陈智,王超.桑椹籽油提取工艺优选[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
[3].胡青平.超声波辅助提取桑椹籽油的工艺优化[J].中国粮油学报.2010
[4].徐建国,胡青平,王彦彦,罗季阳.桑椹籽油的提取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J].中国粮油学报.2009
[5].金杰,张锋,解成骏.桑椹籽与桑椹籽油的营养成份特性研究[J].食品与发酵科技.2009
[6].张志伟,杨中平,岳田利,高振红.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桑椹籽油的研究[J].中国油脂.2007
[7].张志伟.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桑椹籽油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8].杨小兰.桑椹籽油的降脂作用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