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陆基导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陆基导航,测距,测速,相关峰匹配
陆基导航论文文献综述
廖延娜,商语秋[1](2019)在《一种基于陆基导航的测速测距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陆基导航测速测距的方法。在不依赖惯导前提下,使用时差测距的方法,对飞行物同时进行测距测速,测距时使用信号处理相关峰匹配的方法,同时给出了测速的仿真结果,该测距测速方法得到的测距精度不大于10米,测速精度不大于20米/秒。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足够的精度。(本文来源于《西安邮电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宋韬[2](2019)在《基于陆基导航系统的航空器定位叁维约束平差算法及其仿真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航空器实施高精度连续定位是实现可指引其沿任意路径航行的区域导航(RNAV)的关键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利用现有陆基导航设备(VOR/DME)的方位角和斜距测量值,依据最小二乘原理,进行叁维约束平差计算的定位点坐标求解算法。该算法将已知点坐标作为约束条件,以各测量值间的立体几何关系为基础开列误差方程,可实现定位点的高精度叁维坐标求解。通过理论推导和飞行模拟仿真计算,验证了叁维约束平差算法在充分利用多个陆基导航台测量值的基础上,可消除以斜距近似代替水平距离进行坐标求解的局限性,从而实现更高精度的定位点坐标解算;且能通过定位点的坐标中误差和点位中误差,对航空器的定位进行精度评定。(本文来源于《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甄卫民,丁长春[3](2019)在《陆基远程和超远程无线电导航系统发展现状与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频电磁环境日益复杂,为了提高定位导航授时(PNT)系统的可靠性,需要研发不依赖于卫星导航的陆基无线电导航系统.陆基无线电导航系统具有工作频率低、发射功率大等特点,可靠性高,不易被干扰,可以作为卫星导航系统的备份,因此,发展建设陆基无线电导航系统对于构建稳健可靠的国家PNT体系、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就国内外陆基远程及超远程无线电导航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全球定位系统》期刊2019年01期)
王勋,左启耀,陈亮,马超,任鹏[4](2018)在《一种基于外推信息的惯导/陆基单站导航修正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外推信息的陆基单站测距信息惯导修正方案,该方案一方面利用陆基测距系统融合捷联惯导系统(SINS)的导航信息进行惯导误差修正,充分发挥惯导系统和陆基导航系统各自的优点,进行系统间的取长补短,有效地减小导航误差;另一方面将陆基/SINS修正结果送入状态估计器求解法向速度,解算实时载体轨迹的待修正量,进而执行载体速度和方向修正,进一步提高了导弹命中精度。(本文来源于《导航定位与授时》期刊2018年06期)
胡安平[5](2018)在《陆基超远程无线电导航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定位导航和授时(PNT)系统是保障现代社会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为了提供可靠的PNT信息服务,需要研发不依赖于卫星导航的PNT系统。介绍了国内外陆基超远程导航系统的发展情况,提出了发展基于甚低频无线电信号的陆基超远程无线电系统架构、关键技术及发展建议,陆基超远程导航系统可以在卫星导航不可用时提供备份,对于构建冗余可靠的国家PNT体系、保障PNT信息的安全及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导航定位与授时》期刊2018年05期)
王丹,马航帅,孙晓敏[6](2018)在《陆基区域导航实际导航性能评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甚高频全向信标(VOR)系统和测距仪(DME)系统是目前最常用的无线电导航系统,而VOR/DME导航和DME/DME导航更是区域导航(RNAV)系统推荐的方式。为满足区域导航所需导航性能要求,对区域导航系统的实际导航性能评估成为关键。在对无线电测量误差分析的基础上,对VOR/DME和DME/DME两种导航方式的实际导航性能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数字仿真对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实际导航性能评估方法正确,能够有效跟踪实际导航误差,对于后续无线电区域导航技术在机载航空电子设备上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航空电子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吴兆军[7](2018)在《基于SIC的陆基导航抗远近效应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能为全球近地空间的陆、海、空、天各类军民载体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的连续叁维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随着GNSS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GNSS定位技术由于自身固有的信号衰减所带来的缺陷日益凸显,已经严重限制了它在很多重要领域的应用,尤其是无法满足在室内等极端环境下对高精度定位的需求。陆基导航作为卫星导航的区域备份与增强技术,可用于提高GNSS系统的可用性、精确性和完好性。远近效应是陆基导航系统存在的特有现象。由于陆基伪卫星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变化差异较大,使得用户接收到的信号功率动态范围大,在一些特定区域会产生远近效应问题,即近场伪卫星的信号电平要远高于远场伪卫星的信号电平,并对远场伪卫星信号形成压制干扰,导致远场伪卫星信号难以捕获跟踪。远近效应严重影响到陆基导航系统的正常使用,制约着接收机的有效定位区域和定位精度,是陆基导航系统需要解决的一项关键技术。为此,本文针对基于串行干扰抵消(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的陆基导航抗远近效应技术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包括:第一,研究了远近效应对接收机性能的影响。本文以一强一弱两路信号作为远近效应数学模型,推导强信号在弱信号捕获与跟踪阶段的影响,深入分析强信号对弱信号输出信噪比的影响,并通过仿真对结论进行验证。第二,研究了基于SIC算法的抗远近效应技术。介绍了SIC算法基本原理,并给出具体的算法流程图。通过定义干扰抵消比,采用单一变量控制法,分析不同参数估计误差对算法性能的影响,并仿真算法性能上限,软件仿真与半实物仿真结果均证明该算法的有效性。第叁,研究了基于自适应串行干扰抵消(Adaptive-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A-SIC)算法的抗远近效应技术。通过分析SIC算法存在的缺陷,在SIC算法的基础上引入自适应滤波技术形成闭环结构,采用LMS算法对重构信号进行自适应调整,使其与接收信号具有最小均方误差,从而减小信号参数估计误差对干扰抵消性能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对该算法的性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更大的干扰抵消比,在强干扰环境下仍能取得较好的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期刊2018-05-05)
朱新平,潘卫军,韩松臣[8](2018)在《民航空管陆基导航保障体系的复杂网络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民航空管导航设备之间的动态业务关联,将导航设备抽象为复杂网络节点,将存在航班通行的空管航路抽象为网络边,并基于导航设备之间航路上的飞行量来设计网络边权值,由此得到的复杂网络模型不仅能够反映各导航设备之间的拓扑连接关系,而且能够反映整个体系的航班保障特性。进一步综合航班流在空管航路的运行以及导航设备可靠度等因素,给出导航保障体系复杂网络模型的节点/边权值、度值等基本网络参数计算方法,以及加权的度度相关性、簇度相关性等关联特征参数计算方法。以民航成都、昆明、贵阳3个高空管制区为例,验证了所给模型构建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火力与指挥控制》期刊2018年03期)
郭志宏[9](2017)在《陆基导航全向天线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向天线作为一种在水平面均匀辐射的天线已经在通信、导航等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对称振子形式的全向天线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加工、易与馈电网络集成的这些优势使得它在实际应用中备受青睐。现阶段很多无线电系统都需要提高天线的工作性能来完成一些特殊的任务,比如形成特殊波束以覆盖特定的空间区域,阵列天线的综合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本文以陆基导航系统为应用背景,主要围绕零点填充的阵列天线综合问题进行高增益全向天线的研究。首先,研究了阵列天线的基本原理以及对称振子的特性参数,确定了利用对称振子组成纵向阵列构成高增益全向天线的方案,然后研究了印刷对称振子的基本结构和优点并介绍了阵列天线的常见馈电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款以印刷对称振子为天线单元的四元全向阵列天线。每个天线单元的两臂都是依次印制于介质板的上下两层,并采用等间距的单元印制方式。该天线采用平行双线进行串联馈电,因而研究了平行双线与微带线的特性阻抗等效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天线在两个边频点的水平面最小增益大于5.8dBi,不圆度小于0.65dB,俯仰面上半平面第一零点大于-19.7dBi,工作频段内的电压驻波比小于1.5。其次,为了填充上述天线俯仰面上半平面第一零点,需要改变天线单元的激励相位分布。基于上述天线的结构,通过优化单元间距、单元位置以及添加金属套筒结合天线顶端开路枝节进行了零点填充的研究,并改善了天线水平面辐射方向图的不圆度。仿真结果表明,天线在两个边频点的水平面最小增益大于5.2dBi,不圆度小于0.48dB,俯仰面上半平面第一零点大于-8.3dBi,工作频段内的电压驻波比小于1.5,获得了很好的零点填充优化效果。为了能够对零点填充的效果有较为直观的把握,需要研究天线加载馈电网络进行并联馈电时零点填充的优化方法。研究了差分进化算法进行阵列天线的综合作为优化方法,同时设计了另外一款八元宽带对称振子全向天线。仿真结果表明加载馈电网络并优化激励相位分布后该天线在工作频段内水平面最小增益大于8.2dBi,不圆度小于0.54dB,俯仰面上半平面第一零点大于-13.4dBi,电压驻波比小于1.5,达到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1)
王丹,马航帅,孙晓敏[10](2016)在《陆基区域导航系统完好性和连续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性能的导航(PBN)运行对航空器机载导航系统的性能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例如精度、完好性、连续性和可用性等要求。从PBN技术的包容完好性和连续性要求出发,提出了基于陆基导航的区域导航系统的符合性分析方法与步骤,并结合故障图表,分别对单系统和双系统配置下系统的完好性和连续性进行了详细的计算,设计了能够满足所需导航性能RNP 1.0要求的区域导航系统配置结构。(本文来源于《航空电子技术》期刊2016年03期)
陆基导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航空器实施高精度连续定位是实现可指引其沿任意路径航行的区域导航(RNAV)的关键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利用现有陆基导航设备(VOR/DME)的方位角和斜距测量值,依据最小二乘原理,进行叁维约束平差计算的定位点坐标求解算法。该算法将已知点坐标作为约束条件,以各测量值间的立体几何关系为基础开列误差方程,可实现定位点的高精度叁维坐标求解。通过理论推导和飞行模拟仿真计算,验证了叁维约束平差算法在充分利用多个陆基导航台测量值的基础上,可消除以斜距近似代替水平距离进行坐标求解的局限性,从而实现更高精度的定位点坐标解算;且能通过定位点的坐标中误差和点位中误差,对航空器的定位进行精度评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陆基导航论文参考文献
[1].廖延娜,商语秋.一种基于陆基导航的测速测距方法[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19
[2].宋韬.基于陆基导航系统的航空器定位叁维约束平差算法及其仿真计算[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9
[3].甄卫民,丁长春.陆基远程和超远程无线电导航系统发展现状与趋势[J].全球定位系统.2019
[4].王勋,左启耀,陈亮,马超,任鹏.一种基于外推信息的惯导/陆基单站导航修正方案[J].导航定位与授时.2018
[5].胡安平.陆基超远程无线电导航发展研究[J].导航定位与授时.2018
[6].王丹,马航帅,孙晓敏.陆基区域导航实际导航性能评估方法研究[J].航空电子技术.2018
[7].吴兆军.基于SIC的陆基导航抗远近效应技术研究[D].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018
[8].朱新平,潘卫军,韩松臣.民航空管陆基导航保障体系的复杂网络模型[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8
[9].郭志宏.陆基导航全向天线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
[10].王丹,马航帅,孙晓敏.陆基区域导航系统完好性和连续性分析[J].航空电子技术.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