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农业高校非农专业发展问题研究

地方农业高校非农专业发展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专业是高校教学的基本单元,同时也是高校与社会接轨的接口。从历史进程来看,我国高等学校的专业大致经历了萌芽期、创造期、受挫期、发展期和调整拓宽期五个历史时期,而地方农业高校非农专业的发展可划分为农科专业的形成、专业的演变与分化(近农、非农的出现)和专业的整合与拓展三个阶段。在建校之初,地方农业高校所设置的专业全部属于农科门类,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地方农业高校开始扩大招生,发展新的专业。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以及农业高校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地方农业高校的学科专业也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非农专业不断涌现。然而,非农专业由于其先天不足,在建设和发展中“统一性”与“多样性”关系的把握失当等原因,地方农业高校非农专业在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资金投入极其有限,人才队伍力量薄弱,学科发展相对软弱、科学研究难以上层次和水平、非农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度更大等一系列问题。基于对地方农业高校非农专业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全面审视,本文认为要实现地方农业高校非农专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即以市场经济和社会需要为导向,合理布局专业结构;依托传统特色的农科专业发展非农专业;依靠学科核心力的发展来延伸;跨领域联盟;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提高非农专业办学效益等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状况
  • 1.3.1 国内研究概述
  • 1.3.2 国外研究概述
  • 1.4 本文相关概念的界定
  • 1.4.1 地方高校
  • 1.4.2 地方农业高校
  •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 1.6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地方农业高校非农专业发展背景和动因
  • 2.1 我国高等学校专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 2.1.1 萌芽期
  • 2.1.2 创建期
  • 2.1.3 受挫期
  • 2.1.4 发展期
  • 2.1.5 调整拓宽期
  • 2.2 地方农业高校非农专业发展的主要背景
  • 2.2.1 地方农业高校的产生与传统农科类专业的形成
  • 2.2.2 传统农科类专业的演变与分化—"近农"、"非农"的出现
  • 2.2.3 专业的整合与拓展
  • 2.3 地方农业高校非农专业发展的基本动因
  • 2.3.1 国际高等教育改革新趋势的推动
  • 2.3.2 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 2.3.3 国内高等学校之间竞争的推动
  • 2.3.4 地方农业高校生存发展需要的推动
  • 第三章 地方农业高校非农专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地方农业高校非农专业发展概况
  • 3.1.1 向"全科型"方向迅速发展
  • 3.1.2 非农专业学生比例持续上升
  • 3.1.3 非农专业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 3.2 地方农业高校非农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 3.2.1 资金投入极其有限
  • 3.2.2 人才队伍力量薄弱
  • 3.2.3 学科基础支撑乏力
  • 3.2.4 科学研究难以上层次
  • 3.2.5 非农专业学生就业难度更大
  • 3.3 地方农业高校非农专业发展问题成因分析
  • 3.3.1 高等教育系统中的"非主流"地位
  • 3.3.2 社会大众的校名情结
  • 3.3.3 "统一性"和"多样性"关系的把握失当
  • 第四章 地方农业高校非农专业发展策略
  • 4.1 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布局专业结构
  • 4.1.1 密集性增长战略
  • 4.1.2 一体化增长战略
  • 4.1.3 多角化增长战略
  • 4.2 依托传统特色的农科专业发展非农专业
  • 4.2.1 专业设置体现区域性
  • 4.2.2 服务功能体现"服务三农"
  • 4.2.3 人才培养规格趋于"宽、厚、能"
  • 4.3 依靠学科核心能力的发展来延伸
  • 4.3.1 坚持学科资源的基础地位
  • 4.3.2 大力提升学术水平
  • 4.4 跨领域联盟
  • 4.4.1 跨学科联盟
  • 4.4.2 校企联合
  • 4.4.3 开展国际合作
  • 4.5 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提高非农专业办学效益
  • 4.5.1 科学制定战略规划,在规划指导下进行内部资源配置
  • 4.5.2 建立健全的适合非农专业发展的资源配置制度
  • 4.5.3 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资源配置和利用率的指标体系
  • 4.6 非农专业与农科专业打"组合牌",同生共进
  • 4.6.1 农科专业吸引战略资源,托举领先地位
  • 4.6.2 丰富办学元素,积累边缘力量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农业高校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探讨[J]. 学周刊 2014(31)
    • [2].以学科竞赛促农业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探索与实践[J]. 科技经济导刊 2020(32)
    • [3].物联网RFID技术在农业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31)
    • [4].浅谈地方农业高校研究生招生的网络宣传[J].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3(02)
    • [5].地方农业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构建[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11)
    • [6].农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途径研究[J]. 农业考古 2011(03)
    • [7].建立农业高校公益性推广长效机制[J]. 教育与职业 2010(07)
    • [8].农业高校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 中国农业教育 2010(03)
    • [9].农业高校大学精神构建研究[J]. 滨州职业学院学报 2012(01)
    • [10].浅议农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问题与思考——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J]. 电子世界 2012(10)
    • [11].生命教育与农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相关性研究[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1(03)
    • [12].论农业高校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共享[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 [13].农业高校率先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探析[J]. 高等农业教育 2009(04)
    • [14].农业高校的管理机制改进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06)
    • [15].农业高校“学习型大学”建设:诉求与途径[J]. 人才开发 2011(06)
    • [16].农业高校名人纪念馆的建设及效应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 2010(04)
    • [17].农业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探析[J]. 考试周刊 2008(24)
    • [18].金课视阈下地方农业高校通识教育优化路径研究——基于某地方农业大学的个案分析[J]. 山东高等教育 2020(04)
    • [19].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遵循的原则与路径——从地方农业高校的视角[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4(03)
    • [20].农业高校实验室文化创建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10)
    • [21].关于农业高校大学生村官的几点思考[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0(06)
    • [22].农业高校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高等农业教育 2010(11)
    • [23].地方农业高校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分析与对策研究[J]. 科技和产业 2014(03)
    • [24].农业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作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10)
    • [25].地方农业高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探析[J]. 现代教育科学 2010(03)
    • [26].农村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基于地方农业高校的视角[J]. 中国农业教育 2010(05)
    • [27].农业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理论思考[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 [28].对高校学院分类建设的探索——以某农业高校为个案的实证研究[J]. 中国农业教育 2010(03)
    • [29].论农业高校教师的教育科学素质[J].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08(03)
    • [30].坚持内涵发展道路,提升地方农业高校的核心竞争力[J]. 高等农业教育 2010(12)

    标签:;  ;  ;  

    地方农业高校非农专业发展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