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钢热电厂利用余热余能发电工程可行性技术论证

攀钢热电厂利用余热余能发电工程可行性技术论证

论文摘要

钢铁工业在消耗能源推动物料转变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余热余能,各种余热余能的有效回收利用已成为钢铁工业进一步节能的方向和途径。对于钢铁工业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的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余热余能发电可有效回收利用冶金生产过程中的二次能源,降低企业外购电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落实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提高自发电比例。本论文在对目前国内外利用余热余能发电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攀钢热电厂复杂的生产工艺特性,针对余热余能发电工程中所涉及的建设规模、机组选型、主要技术方案、计算机热控系统等若干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进行了详细的可行性论证,无论是从技术的可行性还是以后的市场前景,对攀钢热电厂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论文以攀钢热电厂目前的能源利用情况为背景,首先,分析目前攀钢对能源的利用现状,明确该厂利用余热余能发电工程急需解决的问题。其次阐述了热电厂利用余热余能发电工程研究的具体范围,阐明了该系统在攀钢节能环保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结合目前计算机热控系统的先进技术,进行了该系统的计算机热控设计,保证发电工程有良好的智能控制系统。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项目概况
  • 1.2 可行性研究范围
  • 1.3 企业概况
  • 1.4 建设必要性
  • 1.5 建设规模
  • 1.6 设计指导思想及主要技术原则
  • 第二章 电力系统
  • 2.1 电力系统概况
  • 2.2 电力负荷预测
  • 2.3 电力负荷平衡
  • 2.4 电厂接入系统方案
  • 2.5 电气主接线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燃料供应
  • 3.1 燃料来源
  • 3.2 燃料成份与特性
  • 3.3 燃料运输
  • 3.4 点火燃料品种来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机组选型
  • 4.1 锅炉选型
  • 4.1.1 选型原则
  • 4.1.2 锅炉选型论证
  • 4.2 机组选型
  • 4.3 汽平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厂址条件
  • 5.1 厂址概况
  • 5.1.1 厂址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
  • 5.1.2 厂址自然条件
  • 5.2 交通运输
  • 5.3 水源
  • 5.4 厂址选择意见
  • 5.5 工程地质
  • 5.5.1 地形、地貌特征
  • 5.5.2 区域地质构造
  • 5.5.3 场地稳定性及地震评价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MACSV DCS 控制系统
  • 6.1 DCS 概述
  • 6.2 MACSV 系统概述
  • 6.3 MACSV 系统网络结构及计算机配置要求
  • 6.3.1 大中型系统
  • 6.3.2 小型系统
  • 6.4 MACSV 系统
  • 6.4.1 MACSV 系统的实时数据流
  • 6.4.2 系统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 6.4.3 系统性能目标
  • 6.5 信号的采集处理
  • 6.5.1 采集处理包括哪些内容
  • 6.5.2 采集处理的原理
  • 6.5.3 采集处理流程
  • 6.5.4 各种点的采集处理
  • 6.5.5 数据质量
  • 6.5.6 采集数据的有效性检查
  • 6.5.7 故障处理
  • 6.5.8 故障恢复处理
  • 6.5.9 测点的手动强制
  • 6.5.10 模拟量采集数据的处理
  • 6.5.11 脉冲量采集数据的处理
  • 6.6 时钟同步与GPS 校时
  • 6.6.1 概述
  • 6.6.2 安装步骤
  • 6.6.3 系统时钟同步
  • 6.6.4 双服务器间的时钟同步
  • 6.6.5 操作员站之间的时钟同步
  • 6.6.6 各现场控制站的主控单元间的时钟同步
  • 6.6.7 现场控制站内各I/O 模块间的时钟同步
  • 6.6.8 时钟同步对各任务的影响
  • 6.6.9 系统校时操作及时钟同步
  • 6.6.10 GPS 故障恢复后的时钟同步
  • 6.7 服务器内部计算
  • 6.7.1 概述
  • 6.7.2 计算处理
  • 6.7.3 报警处理
  • 6.7.4 开关量计算状态变化事件处理
  • 6.8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攀钢热电厂计算机热控系统的设计
  • 7.1 概述
  • 7.2 混合建模的DCS 设计
  • 7.2.1 上层采用面向对象建模方式
  • 7.2.2 下层采用面向算法建模方式
  • 7.3 控制系统的设计
  • 7.3.1 系统架构
  • 7.3.2 硬件功能描述
  • 7.4 主要控制方案
  • 7.4.1 模拟控制系统(MCS)
  • 7.4.2 顺序控制系统(SCS)
  • 7.4.3 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
  • 7.4.4 汽轮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DEH)
  • 7.4.5 锅炉点火及灭火控制系统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热控系统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 8.1 主要问题
  • 8.2 主要对策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梅钢应用余能回收技术的实践与探索[J]. 宝钢技术 2015(01)
    • [2].螺杆膨胀机余能回收发电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应用[J]. 冶金能源 2017(04)
    • [3].化工园区低品位余能综合利用的研究与应用[J]. 大氮肥 2018(04)
    • [4].钢铁行业余能发电[J].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12(05)
    • [5].基于余能原理的有限变形问题有限元列式[J]. 计算力学学报 2009(04)
    • [6].天然气输气管线压力余能应用及实施效果[J]. 上海节能 2018(08)
    • [7].混合变量的余能原理及其应用[J]. 燕山大学学报 2009(06)
    • [8].余能回收装置开发中的问题及处理[J]. 氮肥技术 2019(04)
    • [9].环保行动[J]. 绿色环保建材 2014(12)
    • [10].浅析加快发展工业余能回收利用产业对空气污染治理的影响[J]. 绿色科技 2014(02)
    • [11].一种新的基于余能原理的应力恢复方法[J]. 燕山大学学报 2009(06)
    • [12].一种基于基线力的平面几何非线性余能原理有限元模型[J]. 固体力学学报 2008(04)
    • [13].《余能理论》引领中国变分原理的研究[J]. 计算力学学报 2016(04)
    • [14].浅曲梁大挠度分析的余能有限元方法[J]. 计算力学学报 2009(06)
    • [15].高耗能企业余能回收利用系统模型及应用研究——基于信息流监控[J]. 科技与经济 2019(01)
    • [16].工业余热余能水蒸气循环发电系统热力方案优化[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28)
    • [17].废动力锂电池余能释放技术研究[J]. 科技经济导刊 2016(11)
    • [18].钢铁行业新型余能余热发电技术研究[J]. 冶金能源 2019(02)
    • [19].关于举办2018'钢铁、焦化余热余压余能高效利用创新技术交流会的通知[J]. 河北冶金 2017(12)
    • [20].炼铁工序余热余能资源优化利用的实践[J]. 冶金能源 2018(05)
    • [21].余能房——产出大于索取的建筑[J]. 中国住宅设施 2014(10)
    • [22].高炉余能余热驱动ICR Brayton CHP装置的经济性能建模与计算分析[J]. 电力与能源 2013(03)
    • [23].张钢余能余热回收发电实践[J]. 山东冶金 2013(02)
    • [24].钢铁行业余热余能自发电标准体系构建[J]. 冶金动力 2020(03)
    • [25].钢铁工业余热余能资源利用途径及潜力分析[J]. 节能与环保 2015(11)
    • [26].应用广义拟余能原理研究流固耦合问题(英文)[J].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09(01)
    • [27].汽车废气余能回收利用装置设计[J]. 中华少年 2018(02)
    • [28].余能原理基面力元法在桁架弹塑性分析中的应用[J]. 河北工业科技 2017(04)
    • [29].唐钢炼铁系统余热余能回收利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25)
    • [30].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余能检测方法研究[J]. 中国汽车 2018(08)

    标签:;  ;  ;  

    攀钢热电厂利用余热余能发电工程可行性技术论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