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副词修饰名词的用法由来已久,而且前修时贤已经做了各种各样的解释。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描写和解释等研究方法,以非范畴化的理论视角来研究“副词+名词”结构。非范畴化理论是范畴化理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一些“非常规”的语言现象有较强的解释力。本文运用非范畴化的理论分别从名词和副词两个角度对“副词+名词”结构进行分析论述。名词的非范畴化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某些名词范畴成员逐渐失去范畴特征的过程。这些名词在重新范畴化之前处于一种不稳定的中间状态。这些名词失去了一些名词范畴的典型特征,同时获得了新范畴的某些特征。我们发现名词向动词和形容词非范畴化倾向,是“副词+名词”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副词大都由实词虚化而来,那么副词语义中的动词义、形容词义和名词义促成了此结构的形成,这一定程度上也是语言“返祖”的现象。本文通过统计限定的副词,主要运用北大语料库进行了检索统计。统计结果说明了“副词+名词”结构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且具有越来越流行的趋势。我们试图从共时、历时的角度分析了“副词+名词”结构形成的原因。本文共分为七个章节。引言部分对文章的研究对象、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的依据和价值,以及研究方法等做了阐述。第一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着重论述了“非范畴化”的特征、工作机制、连续体特征等。第二章至第五章是本文的主体。详细分析了名词和副词进入“副词+名词”结构的种类。结语部分得出全文的结论,并指出论文研究不足之处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我们认为“副词+名词”结构是客观存在的,是值得重视的语言现象。
论文目录
致谢摘要Abstract0.引言0.1 研究对象0.2 国内外研究现状0.2.1 对"副词+名词"结构持否定态度的观点0.2.2 对"副词+名词"结构的解释0.2.3 对"副词+名词"结构持肯定态度的观点0.2.4 国外有关非范畴化理论的研究现状0.3 选题依据0.4 创新之处0.5 选题的价值0.6 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第一章 非范畴化理论1.1 非范畴化理论及其来源1.2 语言非范畴化的特征1.3 非范畴化理论的工作机制1.4 非范畴化理论的功能第二章 "副词+名词"结构中名词的非范畴化2.1 名词的非范畴化2.1.1 名词的动词化用法2.1.2 古代汉语中名词作动词的用法2.1.3 名词的形容词化用法2.1.4 古代汉语中名词作形容词的用法2.2 名词非范畴化的制约因素2.3 从名词非范畴化的角度解释"副词+名词"结构2.3.1 现代汉语中的名词作状语现象2.3.2 现代汉语的名词作定语现象第三章 进入"副词+名词"结构的名词种类3.1 光杆名词3.2 部分带后缀的名词3.3 部分"数量词十名词"3.4 部分以名词为中心的固定结构3.5 "NP(名词/名词词组)+了"结构第四章 进入"副词+名词"结构的副词种类4.1 关于"副词+名词"结构中副词的界定4.2 进入"副词+名词"结构的副词种类4.3 "副词+名词"结构中副词的定量分析4.3.1 本文限定考察总的副词列表4.3.2 "副词+名词"结构中副词小类的统计第五章 "副词+名词"结构的形成原因及合理性5.1 语法化和非范畴化的关系5.2 从历时的角度分析"副词+名词"结构的成因5.3 各地方言中的"副词+名词"结构结语参考文献附录附录1 本文限定考察总的副词列表附录2 "副词+名词"结构中副词小类的统计结果附录3 "副词+名词"结构中能与名词搭配的副词统计表附录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详细摘要Abstract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副词名词结构论文; 非范畴化论文; 名词的非范畴化论文; 副词非范畴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