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纵连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纵连式无砟轨道,裂纹,温度压力,温升荷载
纵连板论文文献综述
刘笑凯,李威,肖杰灵,刘学毅,全毅[1](2018)在《温升荷载下带裂工作的纵连板轨道温度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带裂工作的纵连板式轨道,研究温升荷载作用下板内温度力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根据结构温度力计算理论,推导带裂工作的纵连板式无砟轨道在温升荷载下的温度压力计算公式,并结合试验,分析不同板底约束、配筋率和轨道板混凝土弹性模量条件下裂纹对轨道纵向温度压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裂纹对纵连式无砟轨道的纵向温度压力影响较大,在计算时应当考虑裂纹对纵向温度压力的影响;摩阻系数对轨道板的纵向力影响较小,计算时可不考虑;板底黏结力对轨道板纵向温度压力影响较大,板底黏结力的增加会大幅度增加裂纹闭合所需的升温值并减少因裂纹而损失的温度;配筋率越高,轨道板的纵向温度压力越高,轨道板释放的温度压力越小,但配筋率对轨道板的纵向温度压力的影响较小。板底黏结状态和轨道板配筋率应当作为计算轨道板温度压力的重要参数。(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10期)
钟阳龙,高亮,侯博文[2](2018)在《不同植筋方案纵连板轨道砂浆层抗剪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合理植筋方案,采用基于表面的内聚力模型模拟轨道板与砂浆层界面剪切破坏过程中层间黏结-脱黏-接触的复杂相互作用关系,考虑剪力筋的非线性约束特性,建立了纵连板式轨道叁维有限元模型,并结合既有的推板试验结果对模型合理性进行验证,细致分析不同植筋方案下轨道板与砂浆层间的抗剪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植筋可以明显提高轨道层间抗剪性能;层间开裂时对应的轨道温升幅度可由无植筋时的10.5℃提高到30℃;温升幅度小于20℃时,采用16+8+8植筋方案,温升幅度在20~30℃之间,采用16+16+16+10+8植筋方案,超过30℃时,需辅助其他限位措施.(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钱程,沈彬然,王冠,王平[3](2016)在《桥上无砟轨道纵连板断裂梁轨相互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铁路桥上无砟轨道纵连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轨道板或底座板开裂甚至断裂。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线-板-桥-墩一体化计算模型,对纵连板断裂条件下的梁轨相互作用予以分析。结果表明:轨道板断裂后,相邻桥跨及邻线轨道板纵向力变化较小,但断板处底座板的纵向拉力急剧增大,存在底座板断裂的风险;底座板断裂对相邻桥跨及邻线轨道板影响较大,导致轨道板及钢轨受力增大且较大范围内的CA砂浆脱黏;轨道板与底座板同时断裂对梁轨系统的影响最大,致使连续梁上钢轨受力接近其允许限值,应以此确定纵连板所能允许铺设的最大温度跨度;当一线的轨道板、底座板和钢轨均发生断裂时,另一线亦将如此,最终导致桥墩因受力超限而倾斜。(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6年07期)
沈彬然,王冠,刘浩,王平[4](2016)在《桥上纵连板在制动力作用下梁轨相互作用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桥上纵连板采用纵向连续铺设的轨道板和底座板,在温度、列车等荷载共同作用下其梁轨相互作用机理较普通桥上无缝线路更为复杂。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线—板—桥—墩一体化计算模型,研究了制动力作用下主要结构参数变化对梁轨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轨道板及底座板纵向伸缩刚度折减对轨道各部件受力有影响,且温度跨度越大这种影响越显着;滑动层摩擦系数越大,底座板、轨道板、端刺、剪力齿槽、墩台受力越大,在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滑动层的低摩阻力;双线桥上在一线制动、另一线启动的双线加载情况下除剪力齿槽外,轨道及桥梁各部件的受力、位移均远大于单线加载情况。双线加载是较为不利的工况,在设计检算中应采用此加载工况。(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6年03期)
张瑶,宋杨,陈小平,王平[5](2010)在《连续梁桥上纵连板开裂对无砟道岔受力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纵连板式无砟道岔的结构特点,基于无缝道岔、无砟轨道和桥梁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了道岔—轨道板—底座板—桥梁—墩台一体化有限元计算模型。以某高架桥上左咽喉为例,分析了混凝土结构开裂对连续梁桥上纵连板式无缝道岔群受力与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开裂及整个轨道构件的大部分结构的受力降低,而且,裂缝会造成结构耐久性差,所以,应控制裂缝,以保证耐久性和合理受力。同时,在设计时,应根据实际配筋率来计算弹性模量折减系数,使设计更合理。(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0年09期)
陈文[6](2008)在《桥上纵连板无砟轨道的垂向动力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快速发展,无砟轨道以稳定性高、维修工作量显着减少和技术相对成熟等特点得到较快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建设客运专线9800km,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建设任务,但同时也是一次推动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无砟轨道由于自身固有的优点,在这次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现阶段我国无砟轨道主要的发展思路是引进、消化、再创新。本文研究的对象就是我国无砟轨道再创新中的桥上纵连板无砟轨道。为了能更好深入地了解这种新型无砟轨道,本文从多角度评价分析了这种新型的无砟轨道结构的动力特性;研究的方法是应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桥上纵连板无砟轨道的模态分析模型、桥上纵连板无砟轨道的落轴冲击分析模型和桥上纵连板无砟轨道的车辆-纵连板-桥梁耦合系统动力分析模型,并对桥上纵连板无砟轨道部分参数进行了研究。基于桥上纵连板无砟轨道模态分析模型,重点分析了桥上纵连板无砟轨道前十阶固有频率和振型以及轨道部分参数对桥上纵连板无砟轨道的自振特性的影响;基于桥上纵连板无砟轨道落轴冲击分析模型,重点研究桥上纵连板在落轴冲击下的动态响应及其轨道参数对其动力响应的影响;基于车辆-纵连板-桥梁耦合系统动力分析模型,分析了不同行车速度对桥上纵连无砟轨道的垂向动力响应。通过桥上纵连板无砟轨道结构的模态分析,可以得知模型的前4阶频率及振型大都是由桥梁下部结构引起,这是因为下部结构相对于上部的桥梁与钢轨而言,其刚度较小。通过分析扣件刚度、轨道板厚度及其弹性模量对桥上纵连板无砟轨道的动力影响,随着扣件刚度增大,轮轨力、钢轨、轨道板、底座和桥梁的振动响应都有所增大,但增幅主要集中在50KN/mm到70KN/mm阶段;轨道板厚在满足结构设计强度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减小,大小取200mm是比较合理的;轨道板的弹性模量对系统的垂向动力特性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为了保证轨道板的强度,轨道板的弹性模量不能取值太小。行车速度对桥上纵连板无砟轨道的影响比较大,随着列车行车速度的提高,钢轨、轨道板和桥梁的垂向振动加速度都有大幅增加,而位移变化很小等一些结论。这些结论的提出有利于为桥上纵连板无砟轨道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08-06-01)
纵连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合理植筋方案,采用基于表面的内聚力模型模拟轨道板与砂浆层界面剪切破坏过程中层间黏结-脱黏-接触的复杂相互作用关系,考虑剪力筋的非线性约束特性,建立了纵连板式轨道叁维有限元模型,并结合既有的推板试验结果对模型合理性进行验证,细致分析不同植筋方案下轨道板与砂浆层间的抗剪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植筋可以明显提高轨道层间抗剪性能;层间开裂时对应的轨道温升幅度可由无植筋时的10.5℃提高到30℃;温升幅度小于20℃时,采用16+8+8植筋方案,温升幅度在20~30℃之间,采用16+16+16+10+8植筋方案,超过30℃时,需辅助其他限位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纵连板论文参考文献
[1].刘笑凯,李威,肖杰灵,刘学毅,全毅.温升荷载下带裂工作的纵连板轨道温度力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钟阳龙,高亮,侯博文.不同植筋方案纵连板轨道砂浆层抗剪性能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8
[3].钱程,沈彬然,王冠,王平.桥上无砟轨道纵连板断裂梁轨相互作用分析[J].铁道建筑.2016
[4].沈彬然,王冠,刘浩,王平.桥上纵连板在制动力作用下梁轨相互作用影响分析[J].铁道建筑.2016
[5].张瑶,宋杨,陈小平,王平.连续梁桥上纵连板开裂对无砟道岔受力影响分析[J].铁道建筑.2010
[6].陈文.桥上纵连板无砟轨道的垂向动力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