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新型人工肝材料—丙烯酰胺接枝改性聚丙烯膜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外科学
作者: 赵之明
导师: 彭承宏
关键词: 人工,生物相容性材料,聚丙烯,血液相容性
文献来源: 浙江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植入体内的或与人体血液接触的生物材料及制品应用于临床的前提和基础是必须检测其生物安全性,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0993-1:1992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和要求,就本单位与浙江大学高分子材料所共同研制的一种新型生物人工肝材料——聚合物杂化界面聚丙烯膜,即丙稀酰胺接枝改性聚丙烯膜(PP-g-AAm),我们进行了一系列体外生物学实验研究,旨在对该材料进行有效的细胞毒理学、全身急性毒性试验、血液相容性、免疫相容性等生物相容性评价,从而为该材料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二、方法 1.制备PP-g-AAm膜材料及材料浸提液 将聚丙烯(PP)薄膜剪成2×5cm大小,浸入30%过氧化氢溶液中,于紫外光(波长254nm,强度5000μW/cm,距离20cm)下氧化4h。然后浸于盛有10ml 5%丙烯酰胺(AAm)溶液中,除氧充氮。注入1ml(0.015mol/L)的硫酸亚铁胺溶液,引发AAm在PP膜表面的接枝聚合。聚合反应在30℃下进行30min,得到表面接枝丙烯酰胺的聚丙烯膜(PP-g-AAm),并测量材料表面的亲水性。制备浸提液,按介质(细胞毒性试验用RPIM-1640培养基,体内急性毒性实验及溶血实验用生理盐水):试样表面积(cm~2)=10∶6,浸提条件为37℃、72h±2h。 2.细胞毒理学实验 将对数生长期的L929细胞制备成10种不同浓度的细胞悬液,根据其生长情况建立本实验室的L929细胞生长代谢标准曲线。根据上述曲线确定接种细胞数为6000个
论文目录:
论文摘要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论文正文
第一部分: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主要文章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7-14
参考文献
- [1].bFGF复合BMP-2双因子修饰的nHAP/COL支架体内外生物相容性的研究[D]. 才越.中国医科大学2018
- [2].新型聚氨酯材料人工心脏辅助装置的研制及生物相容性评价[D]. 刘金成.第四军医大学2004
- [3].巩膜内型人工视觉假体的开发可行性、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的初步研究[D]. 干德康.复旦大学2004
- [4].新型生物复合材料—HA/ZrO2梯度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研究[D]. 全仁夫.浙江大学2006
- [5].钛、钛铌修饰的镍钛合金生物相容性及Ni~(2+)析出实验研究[D]. 李永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
- [6].肺动脉血管替代物—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的生物相容性实验研究[D]. 马忠厦.中南大学2006
- [7].兔膀胱细胞外基质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D]. 韩平.四川大学2006
- [8].聚乳酸/β-偏磷酸钙晶须复合骨折内固定材料的制备与生物相容性研究[D]. 廖立.四川大学2007
- [9].导电聚合物—聚吡咯/透明质酸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和生物相容性研究[D]. 周岩.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
- [10].温敏性纤维素纳米晶须的可控聚合与生物相容性评价[D]. 陈秀丽.华中科技大学2016
相关论文
- [1].微孔聚丙烯膜的亲和改性及固定金属离子亲和膜的制备和应用[D]. 柴红.浙江大学2001
- [2].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构建及其临床应用研究[D]. 杨芊.浙江大学2003
- [3].聚丙烯微孔膜表面的生物相容性改性研究[D]. 刘振梅.浙江大学2004
- [4].聚醚砜(PES)改性血液相容性材料的制备及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D]. 侯长军.重庆大学2004
- [5].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制及其基础研究[D]. 沈健.南京理工大学2004
- [6].人肝细胞/微孔聚丙烯生物杂化界面构建的研究[D]. 韩宝三.浙江大学2005
- [7].人工心脏高分子材料表面共价结合肝素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D]. 段维勋.第四军医大学2005
- [8].新型生物复合材料—HA/ZrO2梯度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研究[D]. 全仁夫.浙江大学2006
- [9].一种新型生物型人工肝的构建及评价[D]. 杜维波.浙江大学2006
- [10].聚L-乳酸/聚L-乳酸接枝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PLLA/PLLA-gHA)的生物相容性研究[D]. 邵英.吉林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