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地球重力场的精确测量对大地测量、地球物理、地球动力学和海洋学等学科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利用卫星对地球重力场进行测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当今大地测量领域的研究前沿和关注热点之一。国际上卫星重力场测量主要有三种模式,即高低卫卫跟踪(SST-h1,如CHAMP卫星);低低卫卫跟踪(SST-11,如GRACE卫星);卫星重力场梯度测量(如GOCE卫星)。其中低低卫卫跟踪技术是地球重力场测量最有价值和应用前景的方法之一。低低卫卫跟踪重力场测量卫星包括三大有效载荷,即高精度加速度计、双频GPS接收机、高精度K频段星间测距系统(KBR,K Band Ranging System)。其中高精度加速度计、双频GPS接收机,国家在计划中已经投入了大量财力和人力进行预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KBR系统的研究因为各种原因仍处于研究阶段。KBR系统所需达到的微米量级测量精度使其成为测距技术的制高点,美国用了20多年时间才研制成功,目前处于高度保密状态。由于系统非常复杂、技术难点多,在我国KBR系统还没有成熟产品。因此,能否研制出星间高精度KBR系统是我国重力场测量卫星能否成功的瓶颈之一。在KBR系统中,作为频率基准的超稳晶振(USO,Ultra-stable oscillators)的技术性能对系统测量精度的影响至关重要,当前国内的技术水平与应用要求相比差距还很大,需要重点攻关突破。本文在研究国内外有关卫卫跟踪(SST,Satellite-to-satellite tracking)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现实需要,对用于我国重力场测量卫星的KBR系统方案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关键技术,对关键技术之一——USO进行了深入研究,研制出了满足我国重力场测量卫星使用的USO。本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结论如下:1.介绍了卫星重力场测量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方法。讨论分析了国际上现有的三种重力场测量卫星工作模式的特点,阐述了采用低低卫卫跟踪模式的原因及优点。2.深入研究了星间双单路微波测距原理,提出了一种用于我国重力场测量卫星的KBR系统设计方案,描述了KBR系统的主要结构,详细分析研究了KBR系统需要突破的七项关键技术,初步提出了各项关键技术的攻关途径;3.对影响KBR系统精度的各种误差来源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建立了误差仿真模型,并对各单项误差和系统总体误差进行了初步估算;4.介绍了星载双频GPS接收机的发展过程,分析了星载双频GPS接收机的关键技术及系统设计要点,对GPS接收机和KBR系统一体化设计平台进行了分析;5.在着重分析影响USO频率稳定度,特别是短期频率稳定度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对超稳晶振的主要组成部分石英谐振器、振荡电路、恒温控制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研制成功的USO短期频率稳定度指标达到5×10-13/s(阿伦方差),满足使用要求;6.对KBR系统低频倍频链路进行了研究,研制了用于KBR的八倍频器电路,经过测试,性能满足使用要求。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为:1.在分析微波测距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用于重力场测量卫星的KBR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在全国重力场测量研讨会上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对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2.对关键技术之一——USO进行深入研究,成功研制出满足我国KBR系统需求的USO和八倍频器,USO短期稳定度指标达到5×10-13/s(阿伦方差),远远超过了国内KBR系统研制初期提出的技术指标要求2×10-12/s(阿伦方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本文所作的KBR系统基础理论分析及关键技术之一——USO研究,促进了我国KBR系统自主研发进程。KBR关键技术的突破,不仅有利于我国重力场测量卫星的发展,同时对卫星编队飞行、卫星自主导航以及复杂系统设计、高稳定基准频率源、高精度测相等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空间分布的重力场持续适配能力评估方法[J].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2019(06)
- [2].重力场三维表达分辨率的定量确定[J]. 江西科学 2017(01)
- [3].冀鲁豫交界地区重力场变化与区内小震关系探讨[J]. 地震工程学报 2016(04)
- [4].中国大陆西部重力场变化与强震危险性关系[J]. 地震学报 2015(04)
- [5].雷琼地区重力场动态变化特征研究[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0(11)
- [6].超重力场辅助燃烧合成YAG:Ce玻璃陶瓷[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5(S1)
- [7].太空中的“牛顿”——欧洲“重力场和静态洋流探测”卫星发射成功[J]. 太空探索 2008(12)
- [8].重力场流分离实验微流道设计[J]. 工程与试验 2012(01)
- [9].“新重力场”在复合场中的应用探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1(06)
- [10].重力场流分离效果影响因素[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11].重力场流分离理论[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 [12].晋冀蒙交界区重力场动态变化及潜在危险区分析[J]. 地震研究 2019(03)
- [13].山西运城4.9级地震前后重力场变化特征分析[J]. 地震工程学报 2017(S1)
- [14].2000~2004年山西重力场变化及小波多尺度分解[J]. 中国地震 2016(01)
- [15].基于特征值的重力场定位新方法[J]. 舰船电子工程 2015(10)
- [16].滇西地区近期重力场变化与地震活动[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3(S1)
- [17].江苏南部区域重力场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地质学刊 2013(04)
- [18].太空中的“牛顿”——欧洲“重力场和静态洋流探测”卫星发射[J]. 航空知识 2008(11)
- [19].华北中部重力场的动态变化及其强震危险含义[J].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2)
- [20].重力场流分离效果影响因素Ⅱ[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 [21].重力场流分离微流道试制与非接触检测[J]. 工程与试验 2011(04)
- [22].华北地区重力场变化特征研究[J]. 华北地震科学 2010(01)
- [23].离心超重力实验:探索多相介质演变的革命性手段[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0(04)
- [24].重力场相关系数成像在探测隐伏矿脉中的应用[J].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0(02)
- [25].超重力场条件下静压轴承油膜承载性能研究[J]. 机床与液压 2015(02)
- [26].等效法处理重力场和电场的复合场问题[J]. 理科考试研究 2014(21)
- [27].重力场流分离实验研究[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4(02)
- [28].超重力场与微波场集成制备纳米氧化锆[J]. 人工晶体学报 2014(01)
- [29].一种适用于局部重力场的傅里叶表达式[J]. 测绘科学 2014(04)
- [30].低轨道卫星重复周期的设计方法及其对重力场反演的影响[J]. 测绘学报 2013(02)
标签:地球重力场论文; 重力场测量论文; 卫星跟踪卫星论文; 频段星间测距系统论文; 系统设计论文; 误差分析论文; 双频接收机论文; 超稳定晶体振荡器论文; 倍频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