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停车换乘(P&R)行为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作者: 秦焕美
导师: 关宏志
关键词: 选择模型,模型,意愿偏好性
文献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交通拥堵、停车问题是困扰国内外诸多大城市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人们试用了各种方法。最初的想法是扩大道路交通容量,建设停车设施,然而对于有限的城市空间来说,大量新设施的建设是不现实的。根据国外的发展经验,停车换乘(Park & Ride, P&R)是解决中心区交通压力的有效办法,它可以使自驾车出行者在城市边缘地区停车,换乘高容量的公共交通,以减少进入城市中心区的小汽车数量,减轻道路拥堵,提高出行效率,使交通系统得到改善。目前,北美、欧洲部分国家以及日本等国均有成功建设P&R 系统的案例。在中国,为了缓解大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促进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节省能源及保护环境,在北京等一些大城市正在积极规划、建设P&R 系统。为了提高P&R 系统规划决策的科学性,达到充分发挥P&R 系统的作用,使政府对交通项目的投入产生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有必要对P&R 行为进行研究。本文以在北京市建立P&R 系统为目标,从行为角度出发进行研究。文中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对P&R 的相关研究,由于国内的研究刚刚起步,因此重点对国外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叙述,然后对P&R 系统的概念、起源、分类、意义进行了概述,简单分析了P&R 行为的一般影响因素。介绍了在我国大城市——北京进行的P&R 行为调查的设计方法,基于调查数据,通过初步统计分析得出了一些基本统计结论。然后利用最优尺度分析方法对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等群体的P&R 选择意愿进行了分析,根据随机效用理论分平假日建立了P&R 选择行为Logit 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和检验,两模型的精度均较高,平日模型中收入、出发地、目的地、支付方式、出行费用和时间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假日模型中,收入、出发地、目的地、出行目的、出行费用和时间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最后,基于出行方式选择具有偏好的假设,将调查样本进行了偏好性的分类,对各选择偏好群体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考虑偏好性的出行选择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考虑了选择偏好模型的精度较原模型得到很好的改善。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的意义
1.4 论文的基本框架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的相关研究
2.2 国内的相关研究
第3章 停车换乘(P&R)行为概述
3.1 P&R 的概念
3.2 P&R 系统的发展
3.3 P&R 系统分类
3.4 建立P&R 系统的意义
3.5 停车换乘(P& R)行为影响因素
3.5.1 个人特征的影响
3.5.2 与P&R 设施相关的影响因素
3.5.3 与公共交通相关的影响因素
3.5.4 出行目的地小汽车可达性的影响
3.5.5 P&R 信息的影响
3.5.6 家庭小汽车拥有量的影响
3.5.7 其他
第4章 停车换乘(P&R)行为调查分析
4.1 RP 调查与SP 调查
4.2 调查方案设计
4.3 主要调查结果分析
4.3.1 各种假设条件下,选择P&R 意向分析
4.3.2 个人特征分析
4.3.3 与出行、停车行为相关信息分析
第5章 停车换乘(P&R)选择意愿分析
5.1 不同性别、收入层的P&R 选择意愿分析
5.2 不同年龄者的P&R 选择意愿分析
5.3 不同职业者的P&R 选择意愿分析
5.4 不同出行目的出行者的P&R 选择意愿分析
5.5 不同支付方式、目的地、出发地出行者P&R 选择意愿分析
5.6 小结
第6章 LOGIT 回归模型概述
6.1 LOGIT 模型基本理论
6.2 LOGIT 模型的特点
6.3 LOGIT 模型在交通方面的应用
第7章 停车换乘(P&R)选择模型
7.1 自变量的筛选
7.1.1 各因素与出行方式选择关系分析
7.1.2 分类变量的设置
7.2 模型的建立
7.3 平日P&R 选择模型
7.3.1 模型结果分析
7.3.2 模型的评价
7.4 假日P&R 选择模型
7.4.1 模型结果分析
7.4.2 模型的评价
7.5 模型总结分析
第8章 意愿偏好性对模型的影响分析
8.1 意愿偏好性对LOGIT 模型的影响
8.2 意愿偏好性群体的主要特征分析
8.3 意愿偏好性LOGIT 模型及比较
8.3.1 平日模型标定结果分析
8.3.2 假日模型标定结果分析
8.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停车换乘(P&R)行为问卷调查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9-21
参考文献
- [1].停车换乘设施(P&R)需求量预测与选址模型研究[D]. 张宇.吉林大学2015
- [2].特大山地组团城市停车换乘(P&R)研究[D]. 周正.重庆交通大学2012
- [3].基于轨道交通的通勤廊道停车换乘(P&R)行为研究[D]. 何素贞.重庆交通大学2017
- [4].基于轨道交通的山地城市P&R设施选址研究[D]. 方妍.重庆交通大学2017
- [5].轨道交通站点P&R换乘影响因素研究[D]. 孙芳芳.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
- [6].通勤者停车换乘选择行为分析[D]. 虞豪.西南交通大学2015
- [7].基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停车换乘系统研究[D]. 徐尔冬.长安大学2016
- [8].山地城市停车换乘行为影响分析研究[D]. 罗琼.重庆交通大学2013
- [9].大城市停车换乘(P&R)选择行为及其出行需求预测方法研究[D]. 王倩.东南大学2018
- [10].苏州轨道交通与私家车停车换乘P+R系统研究[D]. 刘冰冰.兰州交通大学2018
相关论文
- [1].大城市停车换乘(P&R)系统的实施条件及规划设计方法研究[D]. 陶媛.北京交通大学2008
- [2].停车换乘(P&R)设施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研究[D]. 黄坤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 [3].城市综合客运交通体系中停车换乘系统研究[D]. 林艳.东南大学2006
- [4].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研究[D]. 黄文娟.长安大学2004
- [5].城市客运交通换乘衔接研究及对策分析[D]. 姜彩良.长安大学2004
- [6].城市公共交通换乘系统研究[D]. 陈琛.东南大学2004
- [7].城市停车换乘系统规划理论及应用研究[D]. 殷杰.南京林业大学2005
- [8].城市综合换乘系统研究[D]. 梁广.长安大学2006
- [9].大城市商业区停车行为研究[D]. 刘兰辉.北京工业大学2002
- [10].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性研究[D]. 张学尽.西南交通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