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二十世纪初(1898-1937)文化守成主义的教育思想及实践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思想史
作者: 赵万峰
导师: 方光华
关键词: 近代,文化守成主义,教育思想,实践
文献来源: 西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中国近代文化守成主义是世界近代反现代化思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人物主要有王国维、陈寅恪、梁启超(后期)、陈垣、柳诒徵、汤用彤等人。近代文化守成主义首先属于一个文化流派,文化守成主义者在教育领域也有很大贡献,是我国教育从近代向现代过渡的一股重要力量。本文遵循在文化背景上研究教育思想的逻辑思路,运用综合分析与比较分析的方法,试图探寻他们在教育思想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贡献。 中国近代文化守成主义的教育宗旨是以教育救国作为现实目的,遵循教育本身规律,培养具有现代思维的高深学问的专业人才。他们的教育宗旨在教育功用观上体现出了一定的全面性和体系性。学制思想呈现出一定的立体结构:从纵的方面看主张形成小学、中学、大学的梯级学制模式,其中认为应该优先发展高等级教育;从横的方面看,他们的教育思想及实践中显示出了教育形式多样性的倾向。从教育内容上看有这样的特点:认同传统,但反对封建科举考试;围绕育人中心强调教育内容上的和谐统一,德育为先,智育为核心,以美育为推进剂;贯穿了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内容。他们在教育方法上的特点是:充分发掘学校教育的优势,让学生集中、充分利用多种有利的资源;坚持教师中心的教育理念;发挥教师人格力量在全面育才方面的熏染作用等等。 文化守成主义者从自己的文化观出发,不为潮流所左右,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教育思潮,促进了近代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他们也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者。
论文目录:
绪论
一、近代中国教育体系的独特性
二、文化守成主义是近代教育体系形成的奠基者之一
三、对于近代中国文化守成主义教育思想及实践的研究现状述评
四、研究近代中国文化守成主义教育思想及实践的意义
五、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写作方法
六、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第一章 中国近代的文化守成主义
第一节 “守成”与“文化守成主义”
一、“保守”与“守成”
二、世界范围内守成思潮的出现
第二节 中国近代文化守成主义的产生
一、中国近代守成主义主要是文化守成主义
二、中国近代文化守成主义阵营的形成
三、中国近代文化守成主义的“文化”概念
第三节 中国近代文化守成主义的形成背景
一、“内感民族文化之衰颓,外受世界思潮之激荡”——文化守成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旧学深沉、新学邃密——文化守成主义的学识背景
三、“对于历史文化,爱护之若性命”——文化守成主义的文化背景
第四节 中国近代文化守成主义的教育实践
第二章 文化守成主义的文化观
第一节 “文章存佚关兴废”——文化守成主义的文化功用观
一、文化守成主义是合理功利主义者
二、“文化之研究乃真理之讨论”——文化的根本功用
三、“淬励民气”——文化守成主义的文化现实功用观
第二节 “不树新义以负如来”——文化守成主义的文化本位观
一、“不树新义以负如来”的两层含义
二、“终必复振”的信心是守成态度的精神支柱
三、“人心礼仪”——文化守成主义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第三节 “夫历史变迁,常具继续性”——文化守成主义的文化渐化观
一、“文化学术异代不同”
二、“因革推移,悉由渐进”
三、汤用彤对于渐化观的实践
第四节 “调和焉以冶诸一炉”——文化守成主义的文化创新观
第三章 文化守成主义的教育宗旨
第一节 近代实用倾向的教育思潮
一、西化思潮引发近代实用主义教育改革倾向
二、黄炎培——对近代实用教育思潮的发展
三、实用教育思潮的影响
第二节 文化守成主义的“教育救国”论
一、“未尝离家国天下而言学”
二、“教育救国”论中的守成主义内涵
第三节 文化守成主义培养“完全之人物”的教育宗旨
第四节 文化守成主义教育宗旨的三个源头
一、“修道之谓教”——立足传统教育宗旨
二、赫尔巴特学派——文化守成主义教育思想的西方源
三、同时代其它教育思想的影响
第四章 文化守成主义的教育功能观
第一节 文化守成主义的教育功能观
第二节 大学相对独立观
第三节 大学使命神圣观和学术自由观
一、大学使命神圣观
二、大学学术自由观
第四节 教师中心观
第五章 文化守成主义的学制理念
第一节 教育形式多样化的努力
一、传统教育在形式上的优缺点
二、近代学制改革对多样性的忽视
三、文化守成主义教育形式多样化的理念及实践
第二节 优先发展高等级教育的学校教育理念
一、三阶段教育纵向体制的确立
二、优先发展高等级教育
第三节 日本、德国——文化守成主义学制思想的西方来源
一、近代学制改革中的西方色彩
二、文化守成主义的学制理念来源的多样性
第四节 清华国学研究院——文化守成主义的学制实践
一、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学制体系不同于清华大学
二、清华国学研究院,文化守成主义学制的实践
三、清华国学研究院的文化守成学制理念
第六章 学术中心的学校课程教育
第一节 文化守成主义学校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一、近代对于学校教育内容改造的得失
二、文化守成主义以人文学科为主,具有现代专业体系的课程构想
三、文化守成主义的学校课程实践
第二节 文化守成主义的“读经”态度
一、“史术贯通经术”——文化守成主义对待“经”的理性态度
二、对于科学持文化本位的态度
第三节 文化守成主义的德育至上论
一、以德育为基础,学德并重的传统教育思想
二、文化守成主义的道德至上论
三、文化守成主义者用个人人品修养诠释道德至上论
第七章 文化守成主义的教育过程及方法
第一节 对传统考试的继承与发展
一、文化守成主义对传统科举考试的认识
二、学堂与书院课艺考试在内容上的优长
三、文化守成主义考试内容的导向
第二节 王国维、梁启超的美育论
一、美育基础论
二、王国维、梁启超的美育功利性
三、文化守成主义者的美育实践
第三节 文化守成主义文化素质教育的特点与方法
一、文化守成主义文化素质教育的“渗透性”特点
二、文化素质整体教育法
第八章 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体系视野中的文化守成主义
第一节 与文化复古主义的比较
第二节 与文化激进主义的比较
第三节 与文化自由主义的比较
第九章 结论及影响
第一节 文化守成主义的教育思想体系与特点
第二节 文化守成主义教育思想及实践的地位和影响
一、文化守成主义教育思想及实践的地位
二、文化守成主义教育思想及实践的影响
第三节 对文化守成主义教育思想的现实思考
一、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同等重要
二、文化素质教育要“润物细无声”
三、教育面临人才标准二重性难题
附论:梁漱溟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实践
一、“文化失调论”——对中国现实问题的指责
二、梁漱溟的文化观
三、梁漱溟乡村教育的主要思想及实践
四、梁漱溟乡村教育的结局及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11-18
相关论文
- [1].近代国学教育之困[D]. 郭军.华东师范大学2010
- [2].中国近代民众教育思潮研究[D]. 张蓉.华东师范大学2001
- [3].民国时期学术研究方法论[D]. 薛其林.湖南师范大学2001
- [4].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D]. 张平海.华东师范大学2001
- [5].中国近代史学科学化进程研究(1902—1949年)[D]. 朱发建.华东师范大学2004
- [6].论“中体西用”观对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影响[D]. 王列盈.华中科技大学2004
- [7].学术·体制·人[D]. 胡文生.中国人民大学2005
- [8].中国近代教育期刊与近代教育发展[D]. 杨建华.华东师范大学2005
- [9].对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观念的生存透视[D]. 蒋红雨.吉林大学2003
- [10].社会变迁中的中国近代教育会研究[D]. 孙广勇.华中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