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动力研究

我国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动力研究

论文摘要

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调查和访谈法,以中小学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索了他们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动力问题。首先界定了体育学习动力的概念。其次,探讨了体育学习动力的特征、类型、功能问题。然后,分析了体育学生体育学习动力的来源,论述了当前阶段阻碍我国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动力的因素,最终提出了激发和促进体育学习动力对策。研究认为:体育学习动力是指推动学生从事体育学习活动的各种不同的力量,它由内部或外部因素构成。内部因素由学生自身精神层面和心理层面构成,外部因素由学生自身以外对其体育学习产生推动作用的力量构成。如教学层面、学校层面、家庭层面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等。体育学习动力由其自身独特的特征:内化性与转化性;方向性与持久性;集合性与多样性;层次性与动态性。上述体育学习的八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体育学习动力的根本属性。方向性决定动态性,动态性为转化性提供可能,转化性使动态性得以实现,层次性和强度性中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多样性和差异性是动态性、转化性不可缺少的条件,多样性中有差异性,差异性中也有多样性。持久性又是强度性的表现,是转化性与层次性的结果。对学生体育学习动力类型进行了划分:从学生个体参加体育活动的视角;学生个体参加体育学习行为的视角;学生学习体育方法的视角来认识外部动力与内部动力。从对学生体育学习产生影响的实体与非实体角度划分为:精神动力与物质动力;以动力作用于学生体育学习的强弱程度划分:强动力与弱动力;以动力的作用方式划分:显性动力和隐性动力;从个体心理角度划分:认知性动力和情意性动力;动力的作用范围划分:宏观动力和微观动力;以矛盾关系划分:主要动力、次要动力和辅助动力。体育学习动力由五个基本功能:启动功能、维持、调节与强化功能、导向功能、激活功能、愉悦功能。这五种功能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学生体育学习动力的来源来于个体自身。来源于体育运动中学生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来源于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来源于教学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源与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以及家庭和社区因素。目前阻碍我国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动力的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科学主义”、功利主义、传统文化、“应试教育”是阻碍学生体育活动社会环境因素。学校因素有知识观念的落后认识;场地器材的不充足;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体育课外活动的贫乏和无组织;沉重的课业负担。家长教育观念偏颇和教育方式失当。个人对体育教育认识不足;品行的误区;运动基础差;意志薄弱,怕苦怕累。社会、学校及家庭三方面力量共同促进学生学习体育的动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转变当前家长和教师教育观念中的功利化倾向;加大对体育教育的投资力度;组织学生参加野外体育锻炼;改革学校体育运动会;要提倡体育教学的小班化;中小学校长要重视体育教育;提高班主任对体育教育的认识;重视在集体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加强同伴对体育学习的影响作用。重视教学因素对学生体育学习合力作用;吸引儿童青少年参加社区体育锻炼;调动家长对子女体育学习的热情;重视学生自我激励。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学生体质的不断下降,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力迫在眉睫
  • 1.1.2 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为本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 1.1.3 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凸显了体育学习动力研究迫切性与重要性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目的
  • 2 文献综述
  • 2.1 研究现状
  • 2.1.1 教育社会学视角下的体育学习动力问题
  • 2.1.2 教育心理学角度对体育学习动力的探讨
  • 2.1.2.1 体育学习动机的研究
  • 2.1.2.2 体育学习需要的研究
  • 2.1.2.3 体育学习动力系统的研究
  • 2.1.2.4 体育学习情感的研究
  • 2.1.2.5 体育学习动机与学业成就及效率的研究
  • 2.1.2.6 体育学习中学生个性的研究
  • 2.1.2.7 体育课堂心理气氛的研究
  • 2.1.3 从矛盾论视角看体育学习动力问题
  • 2.1.3.1 心理内部矛盾
  • 2.1.3.2 教学内部矛盾
  • 2.1.3.3 主客体之间矛盾
  • 2.2 研究现状的问题归纳
  • 2.3 基础理论梳理
  • 2.3.1 教育学理论与体育学习动力
  • 2.3.1.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体育学习动力
  • 2.3.1.2 教学认识理论与体育学习动力
  • 2.3.2 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动力
  • 2.3.3.1 动机心理学与体育学习动力
  • 2.3.3.2 情意心理学与体育学习动力
  • 2.3.3 社会学理论与体育学习动力
  • 2.3.3.1 互动理论与体育学习动力
  • 2.3.3.2 社会发展理论与体育学习动力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访谈调查法
  •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 4.1 体育学习动力的本质与特征
  • 4.1.1 体育学习动力的概念辨析
  • 4.1.1.1 学习的概念与体育学习
  • 4.1.1.2 体育学习动力的概念
  • 4.1.2 体育学习动力的特征
  • 4.1.2.1 内在性与转化性
  • 4.1.2.2 方向性与持久性
  • 4.1.2.3 集合性与多样性
  • 4.1.2.4 层次性与动态性
  • 4.1.2.5 强度性与差异性
  • 4.2 体育学习动力的类型与功能
  • 4.2.1 体育学习动力的类型
  • 4.2.1.1 外部动力与内部动力
  • 4.2.1.2 物质动力与精神动力
  • 4.2.1.3 强动力与弱动力
  • 4.2.1.4 显性动力与隐性动力
  • 4.2.1.5 认知性动力和情意性动力
  • 4.2.1.6 宏观动力与微观动力
  • 4.2.1.7 主要动力、次要动力和辅助动力
  • 4.2.2 体育学习动力的功能
  • 4.2.2.1 激活功能
  • 4.2.2.2 启动功能
  • 4.2.2.3 定向功能
  • 4.2.2.4 维持、调节和强化功能
  • 4.2.2.5 愉悦功能
  • 4.3 体育学习动力的来源
  • 4.3.1 来源于学生自身
  • 4.3.1.1 学生潜在身体生理和心理因素是推动体育学习的基本条件
  • 4.3.1.2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体育学习动力的重要来源
  • 4.3.1.3 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体育教育价值观是首要的学习动力
  • 4.3.2 体育学习动力来源于体育教学本身
  • 4.3.2.1 来源于体育教学中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 4.3.2.2 师生关系是推动学生体育学习的重要动力来源
  • 4.3.2.3 体育教学各要素各环节是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源泉
  • 4.3.3 来源于社会系统
  • 4.3.3.1 社会因素
  • 4.3.3.2 学校因素
  • 4.3.3.3 家庭因素
  • 4.3.3.4 社区因素
  • 4.4 现阶段阻碍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动力的原因探悉
  • 4.4.1 社会环境因素
  • 4.4.1.1 “科学知识观”漠视学生生命之魂——体育教育
  • 4.4.1.2 功利主义的肆虐吞噬了体育教育中人性的因素
  • 4.4.1.3 传统文化成为制约学生体育学习动力的桎梏
  • 4.4.1.4 “应试教育”是阻碍学生体育活动的“麻烦制造者”
  • 4.4.2 学校因素
  • 4.4.2.1 知识观念的落后认识
  • 4.4.2.2 场地器材的不充足
  • 4.4.2.3 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 4.4.2.4 体育课外活动的贫乏、没有组织
  • 4.4.2.5 沉重的课业负担,造成学生睡眠减少,抑制了体育活动
  • 4.4.3 家庭因素
  • 4.4.3.1 学习至上——家长教育观念偏颇
  • 4.4.3.2 娇惯溺爱——家长教育方式失当
  • 4.4.4 个人因素
  • 4.4.4.1 对体育教育认识不足
  • 4.4.4.2 个人品行的误区
  • 4.4.4.3 身体素质弱,运动基础差
  • 4.4.4.4 意志薄弱,怕苦怕累
  • 4.5 现阶段强化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力的对策研究
  • 4.5.1 社会环境因素
  • 4.5.1.1 社会、学校及家庭三方面力量共同促进学生学习体育的动力
  • 4.5.1.2 转变教育观念,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 4.5.1.3 国家必须要加大对体育教育的投资力度,保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所需费用
  • 4.5.2 学校因素
  • 4.5.2.1 学校体育教育应当走出课堂,进入大自然,组织学生参加野外体育锻炼
  • 4.5.2.2 改革学校体育运动会的,让每个同学都能有机会参加
  • 4.5.2.3 要提倡体育教学的小班化,增强人际关系的动力作用
  • 4.5.2.4 中小学校长要积极采取措施,把体育教育摆到应有的位置上来
  • 4.5.2.5 提高班主任对体育教育的认识,激发班级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 4.5.2.6 重视在集体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同时加强同伴对体育学习的影响作用
  • 4.5.2.7 重视教学组成因素的合力对学生体育学习的作用
  • 4.5.2.8 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互动,共同关心儿童身体健康发展
  • 4.5.3 社区因素
  • 4.5.3.1 开放社区内的体育场馆,吸引儿童青少年参加社区体育锻炼
  • 4.5.3.2 组建社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加强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监督
  • 4.5.4 家庭因素
  • 4.5.4.1 调动家长对子女体育学习的支持,激发参加运动的积极性
  • 4.5.4.2 转变当前家长和教师教育观念中的功利化倾向,认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 4.5.5 个人因素
  • 4.5.5.1 体育学习目标的培养
  • 4.5.5.2 体育学习自我意识的培养
  • 4.5.5.3 体育学习方法的培养
  • 4.5.5.4 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
  • 5 结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Ⅰ
  • 附件Ⅱ
  • 附件Ⅲ
  • 相关论文文献

    • [1].开展阳光体育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浅谈创新思维与快乐体育[J]. 教育革新 2010(09)
    • [2].移动互联网对学生体育学习影响的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7(12)
    • [3].大学生体育学习倦怠和满意度特征及关系研究[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 [4].自主学习促进大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实验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01)
    • [5].中学体育教学环境对学生体育学习的影响[J]. 运动 2016(24)
    • [6].影响大学生体育学习态度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 才智 2016(04)
    • [7].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体育学习倦怠研究[J]. 校园心理 2016(05)
    • [8].提高中学生体育学习坚持性的多维性因素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15(15)
    • [9].高校体育环境对学生体育学习影响的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3)
    • [10].如何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J]. 试题与研究 2020(11)
    • [11].调动学生体育学习主动性的教学策略[J]. 高考 2020(13)
    • [12].翻转课堂背景下的大学生体育学习行为评价机制研究[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0(05)
    • [13].对高中学生体育学习指导的研究[J]. 中国学校体育 2010(05)
    • [14].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 教育视界 2017(07)
    • [15].体育课中学生心理安全防范与安全心理环境营造策略[J]. 中国学校体育 2017(05)
    • [16].享学课堂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J]. 江西教育 2019(27)
    • [17].简约教学,把时间还给学生[J]. 中国学校体育 2017(05)
    • [18].小学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学设计(水平三)[J]. 体育教学 2017(08)
    • [19].让“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谈五年级体育后20%学生的转化策略[J]. 小学教学参考 2017(21)
    • [20].影响大学生体育学习动因的内在因素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 2009(S3)
    • [21].影响我院女大学生体育学习与锻炼兴趣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3(06)
    • [22].浅谈如何培养高专学生的体育兴趣[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02)
    • [23].打造有效体育课堂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J]. 科普童话 2016(37)
    • [24].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体育课堂浸润体育文化的实践与思考[J]. 考试周刊 2017(07)
    • [25].技工院校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 现代职业教育 2016(29)
    • [26].“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体育课堂构建[J]. 现代职业教育 2016(28)
    • [27].以学生为本的体育院校课程教研活动改革思路研究[J]. 考试周刊 2017(21)
    • [28].让课堂成为孩子的乐园——谈培养二年级学生体育兴趣的策略[J]. 新课程(小学) 2017(05)
    • [29].中职体育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7(08)
    • [30].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培养[J]. 新课程导学 2017(16)

    标签:;  ;  ;  ;  ;  ;  ;  

    我国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动力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