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两章,重点考察葛洪的生平与著述;中编三章,集中论述《抱朴子外篇》的成书过程、撰写动机、思想倾向、文学思想及文学特征;下编三章,着力探讨葛洪的思想、人生追求与学术成就。关于葛洪的生平,本文从葛洪所处的时代与文献辨析入手,在详细考察其家世与生平的基础上,重点对葛洪的扶南之行、庚寅封侯以及卒年等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考辨。认为《道藏·太清金液神丹经》卷下确系葛洪手笔,其中所载葛洪早年的扶南之行属实,此行的时间应在光熙元年(306年)至永嘉四年(310年)之间;葛洪受封为“关中侯”的《庚寅诏书》,其他史籍也有记载,具体颁发时间在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三月初八(庚寅日);葛洪的年寿及卒年,东晋中期袁宏的“六十一岁”说最为可信,其卒年应在晋康帝建元元年(公元343年)。葛洪一生著述甚丰。历代史籍所载其作品数量众多,内容庞杂,其中不少作品真伪难辨。经考证,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二十一所辑葛洪诗五首,都不是葛洪之作;《西京杂记》《汉武故事》等作品,也决非葛洪伪托。前人对葛洪作品的搜集,尚有遗漏,《太清金液神丹经》卷下即是。《抱朴子外篇》是葛洪早年的代表作品,也是他“骋辞章于来世”的鸿篇巨制。葛洪于晋惠帝太安元年(302年)开始草创《外篇》,经十多年的努力,至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大体写定;他撰写《外篇》的主要目的在于留名、助教、资治;《外篇》的思想虽然兼融百家,但基本倾向仍然属于儒家。就《抱朴子外篇》来看,葛洪的文学思想虽然缺乏系统的理论建树,但在某些方面敢于突破传统观念,提出独到的见解。他提出了文德并重、今胜于古、辞赡义深、品藻难一等主张,对文学的地位、发展以及文学创作的标准、文学批评的原则等一系列问题,都有涉及和论述。在由汉魏文论发展到六朝文论的过程中,葛洪的文学思想起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抱朴子外篇》不仅继承借鉴了传统子书的说理方式,而且将连珠体广泛运用于子书的推论说理,创造性地运用骈体、赋体论事析理,表现出明显的骈化倾向。其风格是西晋“繁缛”文风的继续,并不体现东晋文的“平淡”风格。葛洪生逢乱世,又幼年失怙,故性格内向,不随世变。其家世、师承、交游中儒、道两种观念又交互影响,所以其思想明显不同于当时的玄谈之士,显示出“抱朴守拙”的个性。总体来看,葛洪的思想具有调和儒道、兼融百家的倾向,同时也经历了一个由以儒为主到以道为主的变化过程。与此相应,愤世嫉俗、贵今应变、笃信长生也成了其思想的几个主要特点。葛洪的一生,始则治身治国兼顾,终于弃人事而求长生,是出处两得的一生,也是出处两难的一生。葛洪所倡导的人生观,既是两晋时期门阀士族“仕隐兼修”、“身名俱泰”,既贪恋世俗生活又想得道成仙的人生观的反映,也是家世师承中儒道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静为逸民之宗,动为元凯之表”,葛洪的理想,也是中国古代士人共同的梦想。葛洪注重养炼,追求长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对长生之道的探求,不仅是对葛玄、郑隐等人未竟事业的继承,也是时代意识强烈关注个体生命的客观反映。葛洪的尝试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他的初衷,并不是故意欺妄世人,而是一种积极有为的、近乎科学的尝试。葛洪虽然生活在玄学盛行的两晋之交,但他所处地域及家学、师承都倾向于汉代儒学。受此影响,葛洪的学问也具有明显的汉学倾向。正因为这样,葛洪与玄学的关系显得比较复杂。一方面,他对玄谈所引起的任诞世风提出严厉的批判,对老庄之学的不合世务屡有非议。但与此同时,他也崇尚以人物品评为主的汉末清议;在构建神仙道教理论的过程中,也吸收借鉴了玄学关于本末、有无、养生等问题的理论精华。作为“博闻深洽,江左绝伦”的学者,葛洪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他不仅在道教、化学、医学等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是我国古代卓越的道教理论家、化学家和医学家,而且也是两晋文坛不可忽视的文学家、文学理论家。此外,葛洪在历史、文献、天文、地理等方面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他对孙吴、西晋灭亡原因的总结,对《西京杂记》《肘后救卒方》的整理编集,对西晋以前道经目录的编撰,对浑天论的继承发展,对扶南等西南诸国方位特产的记述,都说明他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影响深远。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抱朴子外篇》人才观管窥[J]. 人力资源管理 2014(12)
- [2].《抱朴子外篇》宋本考论[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01)
- [3].葛洪《抱朴子外篇》著述过程考论[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9(09)
- [4].《抱朴子外篇》在历史上的影响[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01)
- [5].《抱朴子外篇》复音连词研究[J]. 语文学刊 2015(17)
- [6].《抱朴子外篇》的用典考[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 [7].《抱朴子外篇》连词关联搭配使用研究[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 [8].《抱朴子外篇》中的意愿类助动词小议[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03)
- [9].《抱朴子外篇》的赋体特征[J].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08(04)
- [10].葛洪《抱朴子外篇》儒学思想辨微[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 [11].《抱朴子外篇》单音连词研究[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9)
- [12].文章微妙 品藻难一——从《抱朴子外篇》看葛洪的文学批评观[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6)
- [13].论《抱朴子外篇》为儒家文献[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 [14].孤立之翘秀,藏器以待贾——《抱朴子外篇·自叙》与早年葛洪心态辨析[J].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研究论丛 2015(00)
- [15].《抱朴子外篇》:葛洪的政治及处世观[J]. 月读 2019(06)
- [16].音为知者珍 书为识者传——从《抱朴子》外篇看葛洪的读者观[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07)
- [17].葛洪与谶纬[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9(05)
- [18].葛洪《抱朴子外篇》仁明思想析论[J]. 孔子研究 2009(06)
- [19].《抱朴子外篇》选读[J]. 月读 2019(06)
- [20].论葛洪的思想、著述及其价值[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 [21].德行文学 君子之本——从《抱朴子》外编看葛洪的作者观[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06)
- [22].三国两孔明[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7(04)
- [23].试论道教学者葛洪的史学成就[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9(02)
- [24].从葛洪知止思想看儒道互通[J]. 文化学刊 2015(02)
- [25].晋唐以来葛洪研究史述略[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