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开放永磁MRI系统梯度线圈设计研究

全开放永磁MRI系统梯度线圈设计研究

论文摘要

本课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反传统医用核磁共振成像磁体系统关键问题研究”(项目编号:50377027)的一部分。目前的医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装置大多为传统的“磁体包围样品”结构。这种结构的主磁体体积庞大,整套设备价格昂贵,不利于MRI系统在中小医院的普及。而且,其成像区域位于磁体内部,限制了MRI装置在介入式治疗和手术中的使用。全开放薄片型磁场永磁MRI系统是一种新型设备,其成像区位于主磁体外的一侧,具有完全的开放性。这种结构的磁体体积小、重量轻而且价格低,有利于MRI系统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普及。梯度线圈是MRI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设计属于电磁场逆问题的范畴,近年来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对于上述新型永磁MRI系统,梯度线圈的设计更是一个特殊的电磁场逆问题。能够在灵敏区内产生沿x(或z)方向线性变化,方向与主磁场方向一致的梯度磁场的线圈称为x(或z)方向的梯度线圈。本论文研究了新型全开放薄片型磁场永磁MRI设备中梯度线圈的设计方法,提出一种新型的目标场方法来实现x方向和z方向单平面梯度线圈的设计。根据R.Turner目标场方法的思想,提出了单平面梯度线圈的目标场方法的数学模型,并得出了线圈磁场能量和功率损耗的解析表达方式。在方法的实现中,将线圈平面的等值面电流密度展开成二维傅立叶级数,得到灵敏区中磁场z分量表达式。以磁场能量和功率损耗为惩罚函数,建立目标函数,把直接求解电流密度的问题转化为求解其傅立叶系数的问题。得到电流密度的分布以后,采用流函数方法离散化得到实际的绕线形式,并用Biot-Savart定律再验证计算结果。最终得到的线圈设计方案的非线性度、电感和电阻均满足设计要求。梯度线圈中的脉冲电流具有很高的切换速度,这必然会在周围导电部件中引起涡流。这种涡流将抑制梯度磁场的快速变换,从而防碍正常的成像过程。为了尽可能地减小涡流的影响,本文研究了自屏蔽线圈的设计方法,并完成了一种涡流自屏蔽单平面梯度线圈的设计。由于主磁体静磁场的存在,载流梯度线圈会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在MRI系统工作扫描时,梯度线圈会产生震动和噪声。这种噪声会对病人产生刺激,严重的会对病人造成损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研究了减少噪声的力平衡梯度线圈的设计方法,并完成了洛伦兹力近似为零的线圈设计。为了验证理论与方法的正确性,制作了一个x方向平面指纹式梯度线圈的模型,并对该模型在成像区产生的磁场进行了测量。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 1.2.1 梯度线圈结构形状的发展
  • 1.2.2 梯度线圈设计方法的发展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MRI系统梯度线圈概述
  • 2.1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 2.1.1 层面选择
  • 2.1.2 相位编码
  • 2.1.3 频率编码
  • 2.2 MRI系统的基本结构
  • 2.2.1 主磁体
  • 2.2.2 射频线圈
  • 2.2.3 梯度线圈
  • 2.3 衡量梯度线圈性能的指标
  • 2.3.1 梯度场强度
  • 2.3.2 非线性度
  • 2.3.3 电感和电阻
  • 2.3.4 涡流问题
  • 2.4 小结
  • 第三章 梯度线圈的设计方法研究与改进
  • 3.1 梯度线圈设计的基本方法
  • 3.1.1 矩阵求逆法
  • 3.1.2 流函数方法
  • 3.1.3 目标场方法
  • 3.1.4 优化的目标场方法
  • 3.2 单平面梯度线圈设计的新型目标场方法
  • 3.2.1 直角坐标系统下单平面梯度线圈目标场方法的数学表达
  • 3.2.2 单平面梯度线圈设计的新型目标场方法
  • 3.3 小结
  • 第四章 单平面自屏蔽梯度线圈的设计
  • 4.1 单平面自屏蔽梯度线圈设计的常规目标场方法
  • 4.2 单平面自屏蔽梯度线圈设计的新型目标场方法
  • 4.3 设计实例
  • 4.4 小结
  • 第五章 力平衡单平面梯度线圈的设计
  • 5.1 引言
  • 5.2 单平面力平衡梯度线圈设计步骤
  • 5.3 设计实例
  • 5.4 小结
  • 第六章 模型制作与测量结果
  • 6.1 梯度线圈的模型制作
  • 6.2 梯度线圈的电源装置
  • 6.3 测量结果及误差分析
  • 6.3.1 测量装置
  • 6.3.2 测量结果
  • 6.3.3 误差分析
  • 6.4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人体头部模型的经颅磁刺激反向线圈研究[J].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19(06)
    • [2].线圈距离可变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研究[J]. 电力电子技术 2020(01)
    • [3].用于钢板厚度测量的常用电磁超声线圈特性研究[J]. 中国测试 2020(04)
    • [4].多级管状线圈加载装置的线圈优化及电参数影响[J]. 机械设计与研究 2020(03)
    • [5].干扰因素对罗氏线圈测量精度的影响分析[J]. 舰船电子工程 2020(06)
    • [6].~1H/~(31)P双核并行磁共振成像线圈的研究与设计[J]. 波谱学杂志 2020(03)
    • [7].降低弓形换位线圈换位尺寸偏差研究[J]. 防爆电机 2020(04)
    • [8].放电线圈的二次短路与保护措施探究[J]. 中国设备工程 2018(17)
    • [9].多功能线圈类设备综合参数测试装置的研制[J].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7(04)
    • [10].罗氏线圈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设计[J]. 电子设计工程 2013(21)
    • [11].肠道微型仿尺蠖式机器人机载供能线圈优化[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20(02)
    • [12].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平面盘式线圈优化设计[J].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19(17)
    • [13].一种较精确的线圈设计方法[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8(40)
    • [14].具有变化线圈的纬编针织物[J]. 国际纺织导报 2015(12)
    • [15].通电圆线圈轴线上磁场分布分析[J]. 物理通报 2012(03)
    • [16].任意空间位置两多边形多匝线圈的互感计算[J]. 价值工程 2013(31)
    • [17].线圈并联时通过两个线圈磁通量的关系[J]. 电子科技 2012(12)
    • [18].放电线圈和电压互感器的对比[J]. 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2008(02)
    • [19].磁共振系统梯度线圈支撑结构的拓扑优化[J]. 计算机仿真 2020(08)
    • [20].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线圈偏移情况下的效率提升[J]. 测控技术 2017(05)
    • [21].数值模拟线圈参数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温度及流场分布的影响效应[J].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2017(06)
    • [22].高聚焦度经颅磁刺激线圈的研究[J]. 中国科技论文 2017(11)
    • [23].颈动脉线圈在3.0T磁共振颞下颌关节扫描中的应用[J]. 医疗装备 2015(13)
    • [24].折叠变形磁刺激圆形线圈空间磁场分析[J].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6(03)
    • [25].罗氏线圈互感分析与仿真计算[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8)
    • [26].基于双拾取线圈的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6(19)
    • [27].基于视觉测量技术构建针织线圈三维结构[J]. 针织工业 2014(12)
    • [28].关于通过线圈某一面磁通量的讨论[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20(05)
    • [29].B处线圈无电流[J]. 物理教学探讨 2015(06)
    • [30].经颅磁刺激圆形线圈变形对空间磁场分布的影响[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4(03)

    标签:;  ;  ;  ;  

    全开放永磁MRI系统梯度线圈设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