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2002年7月,美国国会制定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提出了在美国上市的上市公司应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之后许多发达国家也逐渐加大了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督,包括上市公司需要发布本公司的内部控制框架或规范,以及建立相关内部控制体系。《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发布及实施也影响了我国的内部控制实践的进程。随着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率先推出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2006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也推出《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这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构建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新时期。2008年5月22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及保监会五部委在广泛征求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联合发布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自2009年7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自己的内部控制规范,被誉为中国版的萨班斯法案。我国内部控制评价还处在起步的阶段,有关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研究还未深入展开。本文主要研究目的:以国外经验为借鉴,以内部控制评价目标为主要导向,试图构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理论框架,并对该框架中的各构成要素进行阐述,具体包括内部控制评价主体及内容,评价程序及方法和评价缺陷及例外的分析。通过分析目标导向下的内部控制评价现存问题,旨在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理论框架。本文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并以案例研究为辅。对目标导向理论、内部控制评价理论及各要素的阐述等均采用了规范分析方法,如比较分析法。对于现行我国上市公司目标导向下的内部控制评价的情况采用了案例分析的方法主要针对评价内容的分析中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例,评价程序和方法中以西气东输公司为例,对公司内部控制评价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了解其进行的内部控制评价程序和方法的具体运用情况,来支撑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同时,也为以后更好地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提供了一些信息和资料支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以法律法规的要求,审计需求及管理需求为背景,构建了目标导向下内部控制评价理论的基本框架,该框架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程序、评价方法、评价缺陷和评价例外。本文对目标导向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相关内容进行了探讨研究,全文共分为七章。本文首先阐述了基于目标导向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基本理论,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包括内部控制及其评价和目标导向的界定;然后对内部控制评价的理论基础进行了一定的说明,认为内部控制评价的理论是建立在内部控制理论、目标导向理论和产权理论之上的。建立在相关理论铺垫的基础上,本文接下来提出了本文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目标观,认为其应该从审计需求下、企业自身管理需求和法律要求三个方面展开,也体现了内部控制评价目标和内部控制目标的契合。最后建立在评价目标的基础上,本文从三大评价方面进行论述,包括内部控制评价主体及内容、评价程序及方法和评价例外及缺陷。以内部控制评价目标分析为基础,评价主体解决的是由谁来评价的问题;评价内容解决的是评价什么的问题;评价程序是指按照什么样的流程来评价;评价方法解决的是怎么评价的问题:评价缺陷和例外是分析在评价过程或交易层面可能出现的缺失。本文结合我国现阶段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特点,提出今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思路。现阶段,以注册会计师的外部评价为主,由外而内强制性带动上市公司全面贯彻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大力发展内部审计,通过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带动企业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未来的内部控制评价趋势应该是建立在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下的以企业全面自主的评价为主,注册会计师评价为辅的评价体系。本文的创新之处及主要局限:本文在国内外专家学者分析内部控制目标的基础之上,对如何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及公司管理的效率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以内部控制评价目标为逻辑起点,提出在目标导向下对内部控制评价进行论述,即在实现内部控制评价有效性这一基本前提下,对如何满足审计需求、法律法规需求及企业自身管理需求来研究内部控制中的评价问题,视角新颖,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本文还从内部控制评价目标下的五要素进行分析,结合相关案例,从目标导向出发对内部控制评价主体及内容、评价程序及方法和评价缺陷及例外进行一定的探讨,提出了内部控制评价主体的“双主体”模式。本文构建的目标导向下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主要对内部控制评价主体及内容、评价程序及方法以及评价缺陷及例外等内容进行讨论,限于笔者现阶段的知识,加之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和程序的相关资料收集不够,所以论述不够深入,也未通过具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只做了简要的介绍,显得比较粗浅,也是笔者需要在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根据笔者目前的认识,目标导向下的内部控制评价领域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还存在很多,比如,如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价内部控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企业的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评价问题、如何明确内部控制评价目标并将其与内部控制目标之间的界限划分清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