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上游区域农村经济研究(1644-1949)

黄河上游区域农村经济研究(1644-1949)

论文摘要

位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交会区的甘肃、宁夏、青海三省区是黄河上游流经的主要地区,本文就以该区域清朝至民国时期(1644—1949)的农村经济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涉及了生态环境与农村经济、人口、耕地和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农田水利和农村经济、农村经济制度、农村手工业和农村市场等问题。通过研究表明,从清朝至民国时期黄河上游区域农村经济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农业、手工业生产有了商品化的趋势;农村土地制度、土地租佃关系和借贷关系等经济制度都发生了变化;农村区域市场网络基本建立起来,并且和全国及国际市场有了比较密切的联系。但是和全国农村经济相比,黄河上游区域农村经济一直处于滞后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一,自然环境影响了黄河上游区域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是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二是复杂的地形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使农村经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第二,商品经济发展缓慢是黄河上游区域农村经济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而农村经济商品化程度的低下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农村金融枯竭,缺乏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资本。第三,农村贫困化严重地影响了黄河上游区域农村经济的发展。导致农村贫困化的因素除了自然环境和商品经济欠发达外,最直接的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一部分农民缺乏土地耕种,二是农村金融枯竭,高利贷盛行;三是苛捐杂税极其繁多。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黄河上游区域农村金融枯竭,缺乏再生产的资本和能力,导致了农村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论文目录

  • 绪论
  • 一、研究范围
  • 二、学术史回顾
  • 三、资料运用
  • 第一章 黄河上游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 一、自然环境与农村经济
  • 二、多民族集居的格局
  • 三、行政区划和名称演变
  • 第二章 人口、耕地和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
  • 一、黄河上游区域人口的变化
  • 二、清朝前期可耕地的开发和利用
  • 三、近代黄河上游区域的耕地问题
  • 四、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
  • 第三章 黄河上游区域的农田水利和农村经济
  • 一、河西走廊的农田水利
  • 二、宁夏平原的农田水利
  • 三、河湟谷地的农田水利
  • 四、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农田水利
  • 五、农田水利与农村经济
  • 第四章 黄河上游区域的农村经济制度
  • 一、农村土地所有制及地权关系
  • 二、农村土地租佃制度
  • 三、农村借贷关系
  • 第五章 黄河上游区域的农村手工业
  • 一、采矿业
  • 二、农产品加工业
  • 三、生产与生活资料制造业
  • 四、对农村手工业的评价
  • 第六章 黄河上游区域的农村市场
  • 一、市场类型
  • 二、市场开放的周期
  • 三、区域市场的层级和专业市场
  • 四、晚清以来黄河上游区域市场发展的趋势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黄河上游区域向西开放的模式创新:“三重开放”同时启动与推进[J]. 中国软科学 2020(09)
    • [2].黄河上游区域向西开放的模式创新与政策创新[J]. 财经智库 2020(03)
    • [3].近代黄河上游区域地权问题研究[J]. 青海民族研究 2010(03)
    • [4].榕江上游区域凉果产业污染调查报告[J]. 科技资讯 2012(02)
    • [5].同治回民事变后黄河上游区域的人口与社会经济[J]. 史学月刊 2008(10)
    • [6].从近代街头回归现代书斋——读王笛著《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1》[J]. 长江丛刊 2016(23)
    • [7].清朝前期黄河上游区域可耕地的开发和利用[J]. 宁夏社会科学 2009(04)
    • [8].汉水上游区域近现代中国书画艺术资源的梳理[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标签:;  ;  ;  ;  

    黄河上游区域农村经济研究(1644-1949)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