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肺白念珠菌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白念珠菌,PCR-反向点杂交法,ERG11点突变
肺白念珠菌病论文文献综述
刘秀卿,王革非,李卓成,黄磊[1](2017)在《PCR-反向点杂交法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诊断及白念珠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PCR-反向点杂交法用于念珠菌菌种鉴定及白念珠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及体检健康妇女分泌物各285份和50份。用生物梅里埃酵母菌鉴定卡进行菌种鉴定,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法(郑州安图真菌快速培养鉴定药敏试剂)进行药敏试验;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深圳亚能念珠菌菌种鉴定及白念珠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试剂)进行菌种鉴定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采用PCR及测序方法进行耐药基因的检测。分别以培养鉴定法、MIC法、核酸序列测定法为对比方法,评价PCR-反向点杂交法念珠菌菌种鉴定及白念珠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与培养鉴定法相比,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6种念珠菌菌种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总符合率分别为95%、96%、96%、98%、97%以上,2种方法检测6种念珠菌(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季也蒙念珠菌)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44、0、0、0、0和0,P均>0.05),一致性较好(Kappa均>0.9)。与MIC法相比,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白念珠菌耐药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总符合率分别为98%、88%、98%、88%和96%,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P>0.05),一致性较好(Kappa>0.8)。PCR-反向点杂交法与核酸序列测定法相比,对6种白念珠菌耐药基因突变位点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PCR-反向点杂交法在念珠菌菌种鉴定及白念珠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上与培养鉴定法以及核酸序列测定法的一致性高,比传统检测方法更早期更快速,可应用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辅助诊断。(本文来源于《临床检验杂志》期刊2017年07期)
吴永琴,王志恒,高晶,陈慧芬,唐振华[2](2017)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耐氟康唑白念珠菌克隆流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上海地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菌种分布及其主要致病菌的分子流行特点,并进行菌株遗传进化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及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3所医院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分离得念珠菌共2 185株,进行菌种鉴定及统计分析,并采用ATB FUNGUS 3试剂盒检测抗真菌药物体外最低抑菌浓度,对其主要致病菌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的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同时应用e BURST和MEGA6.0软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2 185株念珠菌属中共鉴定出白念珠菌1 988株,光滑念珠菌149株,热带念珠菌20株,其他念珠菌28株;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率为6.5%;93株白念珠菌共检测出26个二倍体序列型(DST),其中50株敏感菌序列型为分散分布,而43株耐氟康唑白念珠菌集中于同一个克隆复合体(CC 69),并处于同一个进化树分枝上(Clade 1)。结论白念珠菌是上海地区3所妇产科医院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主要致病菌,对叁唑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而且耐氟康唑白念珠菌表现为CC 69的克隆传播流行,需要进行重点监控。(本文来源于《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期刊2017年03期)
刘建钗,柳焕章,刘彦威,王慧真,张永英[3](2015)在《肉鸡白念珠菌病常用实验诊断方法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肉鸡白色念珠菌病简便快速诊断方法。方法对50例来自不同鸡场的临床疑似样本分别采用KOH镜检法、改良KOH镜检法、分离纯化与形态观察法、TTC显色培养法、组织切片法和巢式PCR法进行试验。结果上述方法的样本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2.0%(31/50)、78.0%(39/50)、82.0%(41/50)、82.0%(41/50)、86%(43/50)和88.0%(44/50),耗时分别为1~2h、1~2h、7~8d、6~7d、8~10d和7~8h。结论通过比较各种常用方法的优缺点,建议采用巢式PCR法与改良KOH镜检法相结合作为肉鸡白念珠菌病简便快速诊断的优选方案,其特异性强,敏感度高,耗时少,并兼顾病原侵染状态的直观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单莹莹,李健玲,黎婷,刘小平,樊尚荣[4](2015)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白念珠菌交配型基因分析及其致病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临床致病白念珠菌交配型基因MTL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其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白念珠菌致病力及毒力的关系。方法:通过普通PCR对临床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阴道分泌物分离的致病白念珠菌MTL基因进行检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分析MTL纯合子与杂合子中毒力相关基因ASL3、SAP1和HWP1基因的表达,并采用Rosco药片扩散法对白念珠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338株白念珠菌中,1330株为MTLa/α杂合子,8株为MTL纯合子(7株MTLa/a纯合子,1株MTLα/α纯合子)。8株MTL纯合子所致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中6例患者达到真菌学治愈。与杂合子相比,白念珠菌MTL纯合子对唑类药物耐药性较高(0~75%vs 0~2.7%,P<0.05)。毒力相关基因ASL3在两者中的表达无明显统计学差异,SAP1在MTL杂合子中表达稍高(1.02±0.68 vs 0.83±0.31,P>0.05),而HWP1在杂合子中表达明显增高(1.71±1.42 vs 1.20±0.62,P<0.05)。结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白念珠菌MTL纯合子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中流行率较低;与杂合子相比,MTL纯合子耐药性增加;而毒力相关基因HWP1、SAP1和ASL3在纯合子中表达降低,这与其临床特征相符。(本文来源于《现代妇产科进展》期刊2015年07期)
张迪,牛雷,楼小伟,杨瑞宁[5](2015)在《白念珠菌烯醇化酶IgG抗体在侵袭性念珠菌病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白念珠菌烯醇化酶Ig G抗体(anti-Eno Ig G)在侵袭性念珠菌病(I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组共120份患者血标本(每组30例),包括血念珠菌培养阳性组和阴性组、真菌1-3-β-D葡聚糖试验(G试验)阳性组和阴性组。所有血样都进行anti-Eno Ig G测定试验,并分别与念珠菌培养和G试验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8例血念珠菌培养阳性患者anti-Eno Ig G测定阳性率93.3%(28/30);血念珠菌培养阴性患者anti-Eno Ig G测定全为阴性。12例G实验阳性患者anti-Eno Ig G阳性率40%(12/30);3例G实验阴性患者anti-Eno Ig G阳性率10%(3/30)。结论 anti-Eno Ig G检测结果与血培养结果存在一定的一致性,与G实验结果则存在一定的差异。anti-Eno Ig G在检测时效性方面优于血培养,在检测特异性方面优于G试验。(本文来源于《东南国防医药》期刊2015年03期)
王平,范瑞强[6](2015)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菌种分布及香莲方逆转白念珠菌耐药的基因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由白念珠菌引起的念珠菌性阴道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包括:明确VVC(包括RVVC)的菌种分布和药敏情况;明确VVC(包括RVVC)患者的自觉症状(瘙痒和疼痛)与菌群分布(白念珠菌、非白念珠菌)的关系。从而揭示香莲外洗液的作用机理,为香莲外洗液良好的临床疗效提供佐证。(本文来源于《2015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5-04-16)
何力志,石国民,胡方兴[7](2014)在《1,3-β-D-葡聚糖和抗白念珠菌芽管抗体检测对侵袭性念珠菌病诊断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BG)和抗白念珠菌芽管抗体(CAGTA)对侵袭性念珠菌病(IC)的诊断和治疗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IC患者26例、念珠菌定植者100例。动态监测患者血浆BG和血清抗CAGTA含量,分析2项指标单用和联合应用诊断IC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析其与抗真菌治疗疗效间的关系。结果单用BG和抗CAGTA诊断IC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5%、90.0%、61.5%、90.0%和57.7%、83.0%、46.9%、88.3%;BG和抗CAGTA联合检测诊断IC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达100.0%,明显高于单项检测。抗真菌治疗有效组随着抗真菌治疗时间的延长,BG和抗CAGTA含量逐渐下降;治疗无效组BG和抗CAGTA含量呈持续上升趋势。结论联合监测BG和抗CAGTA不仅能提高IC诊断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而且对I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期刊2014年08期)
高飞,曹萍,吴颖,董跃兰,霍克克[8](2014)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复发与阴道及肛管白念珠菌定植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致病菌角度分析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30例RVVC患者阴道和肛管的菌株,经白念珠菌特异性引物PCR鉴定有17例为白念珠菌并入选研究。叁色荧光分别标记保守基因CDC3、EF3和HIS3微卫星序列引物,PCR扩增,产物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Gene Scan软件扫描获取片段精确长度,Genotype软件基因分型。结果分离自17例患者阴道和肛管的白念珠菌,采用微卫星基因分型法,基因型彼此相同。结论 RVVC患者阴道的菌株可能从肛管移行而来,这可能是该病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皮肤病与性病》期刊2014年03期)
吴晓杰,王莉,张岩,康健[9](2013)在《大鼠支气管肺白念珠菌感染后血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变化水平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大鼠支气管肺白念珠感染后血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建立免疫低下及白念珠菌感染动物模型;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应用ELISA方法检测感染后的第2、5天血清MBL水平,并比较。结果肺组织病理:感染组呈明显炎症反应。血清MBL结果:第二、五天免疫正常感染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免疫低下感染组。免疫低下感染组低于正常组和免疫正常感染组。免疫低下组低于正常组和免疫低下感染组。免疫正常(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3-09-18)
李彩霞[10](2013)在《阴道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相关白念珠菌基因多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454焦磷酸测序研究健康女性阴道细菌群落多样性目的了解正常女性阴道微环境中各种细菌的种类和丰度。方法采集20例健康志愿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直接提取基因组DNA,使用细菌16S rRNA通用引物扩增V1-V3区,产物进行焦磷酸测序。对测序数据进行有效数据统计,评估样本中的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对菌群进行门、纲、目、科、属、种六个水平的分类学比较。结果20个样本中共检测到有效序列115329条,平均每个样本5766条,序列平均长度477bp。经聚类比对,共生成2363个操作分类单元。在门的水平共检测到了6个门,其中以硬壁菌门为最多。在60个属中,乳杆菌属占绝大多数,平均含量在90%以上。而种的水平上,L.crispatus是最常见的菌种,其他种的乳杆菌少见。结论健康女性阴道菌群以乳杆菌为主,且L.crisputs是最常见的组成部分。第二部分南京地区妇女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引起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白念珠菌的优势基因型,比较不同年龄、不同生理状态下白念珠菌基因型分布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2年04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医院就诊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例,获取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阴道分泌物标本。分泌物均经镜检、培养纯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对鉴定为白念珠菌的菌株基因组DNA使用CA Ⅰ微卫星标记进行扩增,产物经毛细管电泳后用ABI3700测序仪扫板后分析。结果共收集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例246例,微卫星标记成功扩增了208株白念珠菌DNA,共检测到了51种基因型。其中占前叁位的基因型分别是30:45,21:21和32:46,分别占所检测样本的29.3%、13.0%和12.0%。妊娠人群中主要的基因型是46:46、32:46和21:21,妊娠人群白念珠菌基因型与非妊娠人群分布存在差异。各年龄组间白念珠菌基因型分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南京地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相关的白念珠菌基因型分布有着独特的分布特征。妊娠人群的基因型分布与非妊娠人群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而年龄与基因型分布无关。第叁部分妊娠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相关的白念珠菌基因多态性的研究目的了解引起妊娠妇女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白念珠菌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收集中后期妊娠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样本,经培养鉴定为白念珠菌后提取基因组DNA。对所提取的DNA使用7个管家基因进行扩增后测序。使用Mega5.1对获得的序列构建进化树,用eBURST进行进化分析。结果共收集了妊娠VVC病例80例,共分离出念珠菌83株,其中白念珠菌77株,光滑念珠菌7株。其中77株白念珠菌经ATTla、ACC1、ADP1、MPIb、SYA1、VPS13以及ZWF1b7个管家基因扩增后共形成60个序列型,这60个序列型在数据库中均未见收录。使用UPGMA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可将所有菌株分成5类,其中最多的一类占所有菌株比例的58.4%。搜索数据库与国内报道的VVC菌株共同建立进化树发现都在同一类中。eBURST分析发现60个DST中最大的克隆复合体包含了23个DST。其中编号57号菌株对应的为分子进化的始祖DST。结论南京地区妊娠VVC相关的念珠菌由未报道过的序列型组成,具有独特的DST和特有的进化始祖,并呈现出基因的高度多态性。基因多态性的DST之间的遗传距离小。(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3-05-01)
肺白念珠菌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菌种分布及其主要致病菌的分子流行特点,并进行菌株遗传进化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及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3所医院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分离得念珠菌共2 185株,进行菌种鉴定及统计分析,并采用ATB FUNGUS 3试剂盒检测抗真菌药物体外最低抑菌浓度,对其主要致病菌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的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同时应用e BURST和MEGA6.0软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2 185株念珠菌属中共鉴定出白念珠菌1 988株,光滑念珠菌149株,热带念珠菌20株,其他念珠菌28株;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率为6.5%;93株白念珠菌共检测出26个二倍体序列型(DST),其中50株敏感菌序列型为分散分布,而43株耐氟康唑白念珠菌集中于同一个克隆复合体(CC 69),并处于同一个进化树分枝上(Clade 1)。结论白念珠菌是上海地区3所妇产科医院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主要致病菌,对叁唑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而且耐氟康唑白念珠菌表现为CC 69的克隆传播流行,需要进行重点监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肺白念珠菌病论文参考文献
[1].刘秀卿,王革非,李卓成,黄磊.PCR-反向点杂交法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诊断及白念珠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17
[2].吴永琴,王志恒,高晶,陈慧芬,唐振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耐氟康唑白念珠菌克隆流行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7
[3].刘建钗,柳焕章,刘彦威,王慧真,张永英.肉鸡白念珠菌病常用实验诊断方法比较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5
[4].单莹莹,李健玲,黎婷,刘小平,樊尚荣.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白念珠菌交配型基因分析及其致病性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5
[5].张迪,牛雷,楼小伟,杨瑞宁.白念珠菌烯醇化酶IgG抗体在侵袭性念珠菌病诊断中的应用[J].东南国防医药.2015
[6].王平,范瑞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菌种分布及香莲方逆转白念珠菌耐药的基因组学研究[C].2015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5
[7].何力志,石国民,胡方兴.1,3-β-D-葡聚糖和抗白念珠菌芽管抗体检测对侵袭性念珠菌病诊断的临床价值[J].检验医学.2014
[8].高飞,曹萍,吴颖,董跃兰,霍克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复发与阴道及肛管白念珠菌定植关系的研究[J].皮肤病与性病.2014
[9].吴晓杰,王莉,张岩,康健.大鼠支气管肺白念珠菌感染后血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变化水平及意义[C].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3
[10].李彩霞.阴道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相关白念珠菌基因多态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
标签: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白念珠菌; PCR-反向点杂交法; ERG11点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