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创作实践中,每个画家都要面对绘画语言的问题,即如何通过形式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然而,形式语言的获得绝不是仅靠技能传授所能获得的,因此只有从把握创作规律的高度上才能更有效地扩展形式语言、增强创造力。“模糊性”规律正是亟待深入研究的规律之一。“模糊性”是绘画创作的重要审美特征,它是相对于抽象本质真实的情理真实,具有丰富性、多义性和不确定性,正确的理解与合理的运用对于提升艺术想象力和表现力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研究“模糊性”规律在西方绘画创作中的表现和运用,从现象入手围绕“模糊性”与明确性的辩证关系探寻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以及对我们的启示。在论证方法上,不仅有艺术理论层面的研究,而且结合优秀画家的创作方法及代表作品进行实例解析,将理论同作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简单依靠史料的罗列与转述,以心理学、文化学、风格学、符号学等作为理论支撑,结合创作实践多角度探悉,对“模糊性”规律蕴涵的艺术特征进行了整体性研究。基于此,论述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模糊性”的内涵和成因。结合有关艺术理论论证其在绘画创作中存在的必然性,进而探讨其成因,即表现对象的无限丰富性、创作主体的审美差异性、创作过程的生发性等等。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从绘画构思、表现、欣赏的全过程入手,结合大量艺术家的创作实例和多种艺术理论,探讨了“模糊性”在各阶段的表现、运用,着重对模糊思维、模糊手法、作品意蕴发挥作用的机制做较为深入的分析。结合个人运用实践强调“模糊性”规律对于打破思维定势,扩展形式语言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从总体角度概括研究“模糊性”规律的启示,即把握自然与传统、灵活与秩序的辨证关系,从而使艺术规律具备在创作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对绘画创作与教学有较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