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三小学737200
摘要:教育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实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人的思维品质表现为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等。因此,在教学中,要适时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创设自由思考的空间和自主探究的机会,把发现问题的权力和机会交给学生,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研究
为了使我们的接班人适应信息社会,中小学正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在小学教学中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势在必行的,它能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一、现代信息技术能揭示知识的发现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揭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发展过程,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索猜想结论,发现规律和定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引入,多媒体课件能形象地展示新知识的发现、思维和形成的过程,优化教师的“教”,激发学生的“学”,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
二、现代信息技术能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多媒体课件在数学教学中的灵活运用,不仅能突破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而且也能使学生从形象认知中增强学习的趣味性。由于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动静结合,声文兼备,所以灵活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产生良好的兴趣,加快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合同学习,解决学习中难以讲清、难以听懂的教学内容,这样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克服的重点和难点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一节时,教学中设计了找角、摸角、折角、画角、玩角这五个环节,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形开始,逐渐抽象出要学的一些几何图形。其中在画角这一学习环节中,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老师不再示范画角这一步,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个多媒体动画课件,先在屏幕上出示一点,接着让这个点闪烁几下,出示“顶点”这两个字,然后动画直观演示两条边的画法,让这两条边再闪烁几下,并出示“边”这个字。这样主要是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清楚明了地抽象出角这个几何图形,这样,直观生动、具体形象的演示过程,使数学课变得更加形象、易学巧妙地溶化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并为学生架设了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桥梁,使学生的多种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培养。既有效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重点,突破了学习难点,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资源,优化了教学环境,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指的是一个人爱好某项活动或者主动研究某一事物的倾向,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信息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维,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发挥好信息技术的作用,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比如,在教学“可以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采用引导式教学。教师先在屏幕上列出问题,提问:被5整除的数和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这两个问题比较容易,学生可以很快进入状态;然后教师切入正题,显示问题:被3整除的数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随便说一个可被3整除的数字显示在屏幕上,比如369,然后继续在屏幕上调换位置变为639、963等等,问学生是否仍旧能被3整除,以此激发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步步深入,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答案。
四、布置形式不同的作业
传统的作业形式只注重于学生的写、算,比较单调、乏味,学生的兴趣不高,学生只忙于应付老师。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业形式不应拘泥于传统的书面形式,可以是口头的、操作性的,也可以是作品的展示。如:利用网络去查询一些数学小常识在课上汇报;学了几何形体后,布置学生利用计算机画一画有关的几何形体,加深认识;六年级学生学了统计图表后,可以布置学生利用电脑设计一个统计图表。教师还可以利用个人教学网站,给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网络作业。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某种改进,更是教学观念的一次革命。因为它始终调动着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而最终实现了小学数学课堂的优化。
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媒体和教学设计的物质基础,是传递信息、使知识内化、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它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使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适应终身教育的需要,符合个性教育的方向。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知识经济日趋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巨大威力。
参考文献
[1]高红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时机[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8,(2)。
[2]吴晓艳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探究[J].山西电教,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