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分类论文-张波

淋巴瘤分类论文-张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淋巴瘤分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淋巴结增生,淋巴瘤,滤泡树突细胞网型,鉴别诊断

淋巴瘤分类论文文献综述

张波[1](2018)在《淋巴结增生和淋巴瘤中滤泡树突细胞网型分类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淋巴结增生和淋巴瘤中滤泡树突细胞网型(FDCMP)分类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以采集的淋巴结标本共计60例为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3月到2018年5月期间,所有标本都行常规免疫组化染色外,行CD21免疫组化染色,其中的10例行IgH与TCRy基因重排检测,每例病变依据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形态进行FDCMP分类。结果:FDCMP主要分为反应性增生型FDCMP32例,包括生发中心A型、B型、极性型、裸生发中心型和变形型;不典型FDCMP15例,包括殖入型、网内增殖爆裂型、滤泡外围血管滤泡树突细胞增殖网型及结节增殖型;肿瘤性FDCMP13例。影像资料显示,反应性增生型FDCMP结构完整,边界清晰,网格规则无破坏;肿瘤FDCMP出现破坏,边界不清晰,网格破坏;非典型增生的FDCMP则介于两者之间。结论:FDCMP分为叁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结构形态存在差异,结合病理组织学和免疫表型,能为临床诊断淋巴结良性或恶性提供重要的参考标准。(本文来源于《Infection International(Electronic Edition)》期刊2018年03期)

王凯乐,陈灿,施鹏飞,喻剑华,谭俊峰[2](2018)在《免疫母细胞形态和HANS分类方法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及疗效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免疫母细胞形态和HANS分类方法在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杭州市西溪医院共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24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细胞形态分为免疫母细胞型(immunoblastic variant,IB)、中心母细胞型(centroblastic variant,CB)以及其他类型3组,根据CD10、BCL6及MUM1的表达将病例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样(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GCB)型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non-GCB)型2种亚型(CD10~+、BCL6~(+-)、MUM1~(+-)/CD10~-、BCL6~+、MUM1~-为GCB型,CD10~-、BCL6~-、MUM1~(+-)/CD10~-、BCL6~+、MUM1~+为non-GCB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LDH水平、IPI评分、IB型、non-GCB型、B症状以及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的使用与否,对EFS和OS均有影响(P<0.05)。IB亚型的弥漫大B淋巴瘤CR率明显低于CB亚型(38.9%vs 68.3%)(P=0.02)。COX多因素分析显示,IPI评分和IB亚型是影响OS和EFS的独立预后因素。无论有没有使用美罗华,IB亚型是影响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一个独立预后因素,EFS(P=0.000),OS(P=0.000)。BCL2和BCL6与预后有关,单用CHOP方案治疗时BCL6及BCL2对预后均无预测意义。其他的免疫标志(CD10、CD5、IRF/MUM1、HLA-DR、及Ki67增殖指数)对EFS、OS均无预测作用。接受美罗华治疗亚组中,GCB与non-GCB亚型分类对EFS及OS并无预测作用,未接受美罗华治疗的亚组中,GCB与non-GCB分类对预后有影响(EFS P=0.020;OS P=0.020)。GCB与non-GCB亚型间无明显差异(P=0.451)。此外,当分析CB亚组中GCB与non-GCB亚型对预后的影响时,亦未见明显差别。结论:无论使用或是不使用美罗华,IB型DLBCL均预示较差的预后,同时发现了IB亚型与non-GCB亚型具有明显相关性。本研究为DLBCL的预后判断提供了更多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刘伶俏,陈亚辉,李爱平,蒋金艳,李晓杰[3](2018)在《2016版世界卫生组织新分类对180例小B细胞淋巴瘤的运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B细胞淋巴瘤(SBL)属于成熟B细胞淋巴瘤,常见类型为慢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CLL/SLL)、滤泡性淋巴瘤(FL)、套细胞淋巴瘤(MCL)、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NMZL)。各分型都有典型的形态学和表型特点,但又多有相似之处,故除外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表型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至关重要。现收集2007年6月至2017年7月湖(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刘伶俏[4](2018)在《基于WHO(2016)新分类湘南地区淋巴瘤分布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根据WHO(2016)淋巴造血系统新分类标准,分析湘南地区近10年来淋巴瘤的分布特点、变化趋势及其原因,为湘南地区恶性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的病理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与客观的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至2017年我们机构诊断淋巴瘤疾病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生部位、临床特征及组织形态学特点等相关信息,对切片HE形态进行初步判断后,选择相应的抗体如CD45、CD3、CD8、CD20、CD21、CD30、CD34、CD38、CD56、ALK、Bcl-2、MPO、TDT、TIA-1、CyclinD-1、Ki-67等进行免疫组组织化学染色,有需要的病例还进行了EBER、TCR基因重排的检测,或进行数字病理远程会诊,辅助病例诊断或鉴别诊断,并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亚型分布特点:2007年至2017年我们机构诊断为恶性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的患者有114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占了1033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位居湘南地区B细胞源性淋巴瘤好发亚型的首位,其次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NK/T细胞源性淋巴瘤好发淋巴瘤亚型以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为首;而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例数(共55例)偏少,湘南地区的霍奇金淋巴瘤以混合细胞型为主;还有61例淋巴瘤因为组织过少等原因不能进行分型诊断。2.性别分布特点:湘南地区淋巴瘤的好发率男性大于女性,男性好发淋巴瘤亚型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居首,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及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排名其次;女性好发淋巴瘤亚型仍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居首,其次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3.年龄及时间段分布特点:在年龄小于或等于50岁时,湘南地区淋巴瘤的好发率依次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而年龄大于50岁时,湘南地区淋巴瘤的好发率高低顺序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及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且近十年来湘南地区淋巴瘤发病率明显呈上升趋势。4.发生部位分布特点:湘南地区淋巴瘤好发于淋巴结内的例数明显多于淋巴结外;淋巴结内的好发部位分别为颈部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淋巴结外的好发部位分别为消化道、鼻咽部、扁桃体。5.统计学意义:经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湘南地区患者性别和发生部位构成与全国多中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患者HL和NHL构成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2.051,P<0.001),经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湘南地区比较,国家多中心和英国的HL和NHL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8.353、66.533,P值均<0.001);且不同年龄阶段肿瘤发生部位的分布及不同类型的肿瘤在不同部位的分布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07.673和209.953,P值均<0.001)。结论:根据WHO(2016)年淋巴造血系统新分类标准,我们分析了近10年来湘南地区淋巴瘤的分布特点、变化趋势,如下:1、亚型分布特点:湘南地区1149例淋巴瘤患者中NHL占据主要优势,其中B细胞源性淋巴瘤的DLBCL例数居首,好发于颈部淋巴结;其次为MALT,好发于胃肠道。T细胞源性淋巴瘤占湘南地区所有NHL的17.7%,ENKTL明显超过其他亚型,好发于鼻咽部;而HL的总体例数较少,主要发生于淋巴结内。2、年龄、时间段及发生部位分布特点:近十年来湘南地区淋巴瘤患者发病率明显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高峰位为50-70岁,且不同年龄阶段肿瘤发生部位的分布及不同类型肿瘤在不同部位的分布都是有差异性的。3、湘南地区淋巴瘤的分布是有地域性差异的,与东亚国家的主要淋巴瘤亚型的发生率相似,但西方国家亚型分布特点大不相同。(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8-05-01)

刘德亮,王彪,朱远东,严峰[5](2018)在《介于DLBCL/BL未分类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与预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介于DLBCL/BL未分类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与预后。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16例DLBCL/BL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采用寿命表法进行总生存及无事件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组间生存比较,应用Log-rank检验对年龄、性别、IPI评分、肿瘤分期、B症状、肿瘤细胞来源、KPS评分、DPL、β2微球蛋白水平、治疗前LDH水平、初治化疗方案强度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出现淋巴结外侵犯的患者有15例,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1个月,1年总生存率为50.0%;中位无事件生存时间为7个月,1年无事件生存率为43.8%。高强度化疗方案与CHOP或CHOP样方案治疗患者间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IPI评分在3分以上和治疗前LDH异常升高为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LBCL/BL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生存期短,高强度化疗方案较CHOP或CHOP样方案更能改善患者生存,其预后独立危险因素是IPI评分在3分以上及治疗前LDH异常升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包艳,白志瑶,尹春琼,顾小慧[6](2017)在《口咽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未分类骨髓增生性疾病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造血和淋巴组织恶性肿瘤分为髓系肿瘤、淋系肿瘤、肥大细胞病以及组织细胞和树突细胞肿瘤[1]。恶性淋巴瘤、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均为血液系统常见肿瘤,但临床上多为单发,继发者多见于其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同时存在者鲜有报道[2]。本院于2016年6月收治1例口咽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未分类骨髓增生性疾病的双重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现报道如下。(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24期)

王玉芹,赵钦花,王振城,成诚,张红艳[7](2017)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疾病分类编码质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C82-C85编码使用情况,提高C82-C85编码准确率。方法根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分类原则,检索某医院以C82-C85为主要编码的病案。结果检索出的137份病案中50份病案首页编码错误,错误率36.50%,其中34份病案为病理分型错误,错误率24.82%;2份病案为病理转化前后错误,错误率1.46%;6份病案为肿瘤分类原则错误,错误率4.38%;8份病案为其他错误,主要是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归入恶性淋巴瘤中,错误率5.84%。结论 C82-C85编码的正确使用需要编码员在仔细阅读病案的基础上,加强与病理科医师的沟通,明确淋巴瘤病理分型,提高C82-C85疾病分类准确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病案》期刊2017年10期)

纪青[8](2017)在《根据WHO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新分类对遵义地区580例淋巴瘤病理特点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按照WHO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新分类分析遵义地区淋巴瘤病理特点,为国家多中心淋巴瘤病例的收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6年12月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遵义航天医院、遵义市第五人民医院及遵义地区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会诊,经临床病理及免疫分型检查证实的ML病例按2016年WHO分类的新标准对其重新定性和分类,并分析其年龄、性别、首发部位、起病症状、病理类型等特点。结果:纳入研究的恶性淋巴瘤(ML)病例580例,男女比例为2.09:1,中位年龄53岁,平均年龄(49.9±19.4)岁,发病年龄为1~86岁,高峰位于61~65岁。霍奇金淋巴瘤(HL)发病部位以淋巴结起病为主占93.4%,结外淋巴组织起病的占8.7%;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淋巴结内起病的占43.6%,前叁位分别为颈部淋巴结28.5%、腹股沟淋巴结6.9%、颌下淋巴结2.6%,以结外起病的占56.4%,前叁位分别为消化系统共占15.5%、鼻腔14.2%、扁桃体5.1%;ML全身症状起病包括发热(47.6%),盗汗(7.3%),皮肤瘙痒(3.4%)和消瘦(16.7%);局部症状中淋巴结内肿大起病的表浅淋巴结肿大(包括颈部、腹股沟、腋窝和颌下淋巴结)(37.7%);以淋巴结外起病的局部症状前叁位为:消化道系统(呕血、黑便、腹泻、便秘)(18%),鼻咽部(鼻噻、咽部肿块、吞咽困难、扁桃体肿大、咽部异物感、鼻衄、声嘶、耳鸣)(31.4%),腹部症状(腹痛、腹胀、腹部肿块)(1.7%);根据病理分型580例ML中HL46例(7.6%),NHL534例(92.1%)。HL以混合细胞型霍奇金淋巴瘤(MCCHL)(37.0%)和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NSCHL)(26.1%)为主;NHL中B细胞淋巴瘤占72.8%,T/NK细胞淋巴瘤占27.2%;NHL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前五位分别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DLCBL-NOS)(46.6%)、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NK-T/NT)(12.9%)、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8.2%)、套细胞淋巴瘤(MCL)(5.2%)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PTCL,NOS)(3.9%);遵义地区HL组与NHL组年龄段、发病部位分布有差异(P<0.05),性别无差异(P>0.05);遵义地区与国家多中心性别分布有差异(P<0.05),部位无差异(P>0.05);遵义地区与其他国家及地区HL、NHL总体分布有差异(P<0.05)。结论:根据WHO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新分类,遵义地区580例淋巴瘤的病理特点如下:(1)发病年龄与性别方面:总体发病高峰较缓,男性发病率较高,HL比NHL发病年龄早,多数亚型已男性为主,尤其是MCL,但FL、BL和LRCHL以女性发病率更高;(2)发病部位与首发症状方面:全身首发症状以发热为主,局部首发症状以淋巴结肿大为主。HL的以颈部淋巴结为主,结外起病少见;NHL的发病部位结外起病多于淋巴结内起病,结内以颈部淋巴结为主,结外起病部位前叁位分别是消化道、鼻腔和扁桃体;(3)病理类型方面:HL中以MCCHL为主;NHL中B细胞淋巴瘤比T/NK细胞淋巴瘤多见,NHL中前叁位分别是DLCBL-NOS,ENK-T/NT和MALT;遵义地区ML与国内外地区比较,多数ML的亚型与国内外相差不大,但DLBCL、MCL和ENK-T/NT的比例高于国内外地区,FL、CLL/SLL的比例低于国内外地区。(本文来源于《遵义医学院》期刊2017-05-01)

赵慧慧,洪鸣,钱思轩[9](2016)在《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及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分类更新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依据一些近年在相关疾病领域发现的独特生物学标记,再次修订了急性髓系白血病、B和T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分型分类,文章对分型的主要改变及其原因做相应阐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期刊2016年08期)

缪祎,朱华渊,徐卫[10](2016)在《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淋巴瘤分类更新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为淋巴瘤的分型提供了重要标准,近年来淋巴瘤的临床和生物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高通量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对部分淋巴瘤有了更新的认识。在2008年分类的基础上,2016年WHO淋巴瘤分类有很多重要的更新。一些曾经暂定类型,如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的间变大细胞淋巴瘤在2016年分类中成为确定的类型,同时一些新的暂定类型被提出:如十二指肠型滤泡淋巴瘤等。文章就2016年WHO淋巴瘤分类的更新进行解读,以便临床医生了解这些更新的来龙去脉,更好地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期刊2016年08期)

淋巴瘤分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明确免疫母细胞形态和HANS分类方法在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杭州市西溪医院共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24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细胞形态分为免疫母细胞型(immunoblastic variant,IB)、中心母细胞型(centroblastic variant,CB)以及其他类型3组,根据CD10、BCL6及MUM1的表达将病例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样(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GCB)型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non-GCB)型2种亚型(CD10~+、BCL6~(+-)、MUM1~(+-)/CD10~-、BCL6~+、MUM1~-为GCB型,CD10~-、BCL6~-、MUM1~(+-)/CD10~-、BCL6~+、MUM1~+为non-GCB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LDH水平、IPI评分、IB型、non-GCB型、B症状以及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的使用与否,对EFS和OS均有影响(P<0.05)。IB亚型的弥漫大B淋巴瘤CR率明显低于CB亚型(38.9%vs 68.3%)(P=0.02)。COX多因素分析显示,IPI评分和IB亚型是影响OS和EFS的独立预后因素。无论有没有使用美罗华,IB亚型是影响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一个独立预后因素,EFS(P=0.000),OS(P=0.000)。BCL2和BCL6与预后有关,单用CHOP方案治疗时BCL6及BCL2对预后均无预测意义。其他的免疫标志(CD10、CD5、IRF/MUM1、HLA-DR、及Ki67增殖指数)对EFS、OS均无预测作用。接受美罗华治疗亚组中,GCB与non-GCB亚型分类对EFS及OS并无预测作用,未接受美罗华治疗的亚组中,GCB与non-GCB分类对预后有影响(EFS P=0.020;OS P=0.020)。GCB与non-GCB亚型间无明显差异(P=0.451)。此外,当分析CB亚组中GCB与non-GCB亚型对预后的影响时,亦未见明显差别。结论:无论使用或是不使用美罗华,IB型DLBCL均预示较差的预后,同时发现了IB亚型与non-GCB亚型具有明显相关性。本研究为DLBCL的预后判断提供了更多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淋巴瘤分类论文参考文献

[1].张波.淋巴结增生和淋巴瘤中滤泡树突细胞网型分类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J].InfectionInternational(ElectronicEdition).2018

[2].王凯乐,陈灿,施鹏飞,喻剑华,谭俊峰.免疫母细胞形态和HANS分类方法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及疗效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8

[3].刘伶俏,陈亚辉,李爱平,蒋金艳,李晓杰.2016版世界卫生组织新分类对180例小B细胞淋巴瘤的运用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8

[4].刘伶俏.基于WHO(2016)新分类湘南地区淋巴瘤分布特点[D].南华大学.2018

[5].刘德亮,王彪,朱远东,严峰.介于DLBCL/BL未分类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与预后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8

[6].包艳,白志瑶,尹春琼,顾小慧.口咽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未分类骨髓增生性疾病1例[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

[7].王玉芹,赵钦花,王振城,成诚,张红艳.非霍奇金淋巴瘤疾病分类编码质量分析[J].中国病案.2017

[8].纪青.根据WHO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新分类对遵义地区580例淋巴瘤病理特点的分析[D].遵义医学院.2017

[9].赵慧慧,洪鸣,钱思轩.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及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分类更新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6

[10].缪祎,朱华渊,徐卫.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淋巴瘤分类更新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6

标签:;  ;  ;  ;  

淋巴瘤分类论文-张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