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临床应用进展

C反应蛋白临床应用进展

一、C-反应蛋白在临床应用的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吴斌标[1](2021)在《复元活血汤加减用于AO 42-B、42-C型胫腓骨骨折术前肢体肿胀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次课题旨在探索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AO 42-B、42-C型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前肢体肿胀的疗效,并分析其临床推广的应用前景。方法:将2020年02月至2021年02月于我院创伤骨科治疗的60例符合标准的AO 42-B、42-C型胫腓骨骨折且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型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取患侧跟骨骨牵引制动、抬高患肢、冰敷、药物消肿、止痛、抗凝等在内的常规治疗方案。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复元活血汤加减,连续治疗5天。分别记录每位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治疗后第3天及治疗后第5天的小腿周径差、肿胀分级、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同时记录治疗前、治疗后第5天中医症候积分,及肢体张力性水疱及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皮肤皱纹征出现时间等,通过整理数据及分析,得出结论。结果:试验组、对照组脱落及剔除4例,其中对照组及试验组各有1例要求回当地医院治疗,对照组1例次从性差拒绝相关治疗,试验组1例因无法接受中药苦涩味。最终纳入符合条件患者56例,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指数、骨折分型、患肢侧别分布、治疗前小腿周径差、治疗前肿胀分级、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前红细胞沉降率、治疗前C-反应蛋白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均衡可比。治疗后第1天:两组肿胀分级、小腿周径差、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3天:两组肿胀分级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红细胞沉降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小腿周径差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第5天:试验组肿胀分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红细胞沉降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小腿周径差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及对照组张力性水疱发生率分别为14.29%、2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0.71%、17.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皮肤皱纹征出现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中医症候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85.71%)高于对照组(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加减能够减轻AO 42-B、42-C型胫腓骨骨折术前肢体肿胀程度、机体炎症反应,降低中医症候积分,缩短皮肤皱纹征出现时间。

樊荣[2](2021)在《胰腺炎应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的效果分析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作为临床工作中常见的外科疾病,发病迅速、病情严重、病程进展快、致死率高。急性胰腺炎发病机理复杂,病程较快,根据大部分研究成果,急性胰腺炎主要是由炎性因子引发,表现为连锁性的级联瀑布效应,急性胰腺炎的炎症恶化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及多器官衰竭(MOF),甚至导致死亡现象发生。如今医疗技术在不断更新进步,相比以往医学水平,现如今医学界对于急性胰腺炎的病理机制更加了解,在治疗措施方面,表现出更多的优势,然而并不能阻止死亡率的节节攀高。乌司他丁是从人体尿液中提取出来的一种高效蛋白酶抑制剂,其对心肌抑制因子可以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还可以通过消除氧自由基,达到阻止组织炎症因子释放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上,乌司他丁将发挥出一定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乌司他丁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但在医学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争议。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在禁食水、胃肠减压、抗感染、解痉止痛、抑酸、液体复苏等相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单独应用奥曲肽和应用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在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比较与分析。方法给予两组患者禁食水、胃肠减压、抗感染、解痉止痛、抑酸、液体复苏等相同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与奥曲肽0.3mg与生理盐水250ml混合,12小时泵入;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与乌司他丁10万U加入500ml的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1次/d,3d后减量为5万U,两组均连续治疗7~14d。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与试验组血淀粉酶分别为(104.06±131.99),(199.43±227.89);白细胞值分别为(6.18±2.37),(6.36±2.43);C反应蛋白分别为(7.33±15.04),(4.12±2.93);血糖分别为(5.64±1.05),(6.56±2.77);血钙分别为(2.17±0.12),(2.15±0.13),除血钙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关键在于抑制胰酶的活性并使机体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常规治疗如液体复苏、抗感染等并不能有效抑制和修复胰酶的进一步损害。奥曲肽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治疗药物,这种治疗药物的主要功效在于阻止胰腺分泌、减轻胃肠负担,除此之外,奥曲肽也对胰腺细胞有一定的修复功能。虽然奥曲肽在治疗急性胰腺炎中表现出一定的效果,但是治疗效果不是特别理想。乌司他丁作为一种酸性糖蛋白,在抑制胰酶活性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同时还能抑制全身性的炎症现象,达到保护患者器官功能的作用。乌司他丁与奥曲肽联合治疗急性胰腺炎,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使治疗效果更加显着,同时还能对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更高效的临床效应。

高峻[3](2021)在《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 尿酸对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预后价值目的:评估尿酸对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预后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了317例于2009年10月-2014年12月间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接受药物保守治疗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入选患者通过尿酸水平由低至高分为三组:Tertile 1(≤318umol/L,n=106),Tertile 2(319-397umol/L,n=105),Tertile 3(>397umol/L,n=106)结果: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45个月,随访期间心源性死亡共发生29例(9.1%),包括6例心源性猝死和23例心力衰竭相关性死亡。在三组患者中,Tertile3中患者心源性死亡率最高(n=16,15%),显着高于Tertilel(n=6,5%)和 Tertile2(n=7,7%)中的患者。经单因素 COX 回归分析发现,尿酸浓度(umol/L)对肥厚型心肌病药物保守治疗患者的心源性死亡具有显着相关性(HR 1.006,95%CI 1.003,1.0009,P<0.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在矫正了年龄、BMI、房颤、血红蛋白、肌酐、高敏C反应蛋白、室间隔/左室后壁比、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和左室射血分数后,尿酸仍是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 1.005,95%CI 1.001,1.009,P=0.009)。Kaplan-Meier生存分析示三组患者之间的心源性死亡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95),Tertile 3患者心源性死亡率显着高于 Tertile 1(P=0.017)与 Tertile2(P=0.044)。进一步对男性亚组(n=187)和女性亚组(n=130)患者进行Kapla-Meier生存分析。发现在女性亚组中不同尿酸水平患者间心源性死亡存在着显着性差异(P=0.011),而在男性患者中差异不显着(P=0.251)。结论:尿酸是非手术治疗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尿酸对于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可能存在性别差异,相对于男性患者,尿酸对女性患者的影响可能更加显着。第二部分 血红蛋白浓度和贫血对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影响目的:评估血红蛋白浓度和贫血对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了 325例于2009年10月-2014年12月间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接受药物保守治疗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通过单因素Cox逐步回归分析推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心源性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血红蛋白浓度和贫血对心源性死亡的预后价值。结果: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43.55个月,期间共发生心源性死亡29例。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血红蛋白浓度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远期心源性死亡的危险因素(HR=0.961,95%CI 0.943-0.979;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矫正了年龄、体指数、肌酐、高敏C反应蛋白、NT-proB NP、静息状态下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房颤后,血红蛋白浓度(HR=0.960,95%CI 0.929-0.991;P=0.011)和贫血(HR=4.118,95%CI 1.114-14.822;P=0.030)仍是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示合并贫血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的远期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显着高于不合并贫血的患者。结论:血红蛋白浓度是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贫血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的远期心源性死亡率显着增加。第三部分年龄、肌酐清除率、射血分数(mACEF)评分对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目的:年龄、左室射血分数及肾功能是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已知危险因素。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估mACEF评分对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924名具备计算mACEF评分数据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主要终点设置为全因死亡和心源性死亡。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评估mACEF评分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mACEF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年龄(岁)/左室射血分数(%)+1分(若肌酐清除率低于60ml/min/1.73m2,每降低10ml/min/1.73m2则加1分,最高6分)。结果: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39个月,期间共发生死亡46例,其中心源性死亡40例。ROC曲线评估mACEF评分对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全因死亡和心源性死亡的预测能力,AUROC分别为80%和81.2%,最佳切点值分别为0.955和0.960。多因素回归分析矫正了其他潜在危险因素后mACEF仍然是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全因死亡(HR,1.228;95%CI,1.025-1.618)和心源性死亡(HR,1.303;95%CI,1.038-1.636)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mACEF评分将入选患者分为高风险组(mACEF≥0.960)和低风险组(mACEF<0.96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风险组的患者发生全因死亡和心源性死亡的概率较低风险组分别升高了 5.571倍(95%CI 2.601~11.93;P<0.001)和7.750倍(95%CI 3.263~18.403;P<0.001)。此外,通过侵入性治疗解除左室流出道梗阻可显着减少高风险组患者的全因死亡(χ2=13.353,P<0.001)和心源性死亡(χ2=11.653,P=0.001),但在低风险组中侵入性治疗和药物保守治疗在全因死亡(χ2=0.038,P=0.846)和心源性死亡(χ2=0.546,P=0.460)方面无显着性差异。结论:mACEF评分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远期死亡的有效危险分层工具;与mACEF评分<0.96的患者相比,mACEF评分≥0.96患者手术治疗左室流出道梗阻在远期生存方面可能获益更显着。

瞿嵘[4](2021)在《C反应蛋白等炎性标志物对ICU患者诊断及预后价值的多中心观察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和目的:目前尚不清楚常规检查炎症标志物对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因此,我们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以评估炎症标志物在预测普通重症监护病房人群死亡率方面的作用。同时评估降钙素原等炎性标志物在预测ICU早期感染方面的价值。研究方法:收集从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8月1日在四个综合ICU患者入院时的临床和实验室数据,如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WBC)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UC-ROC)评价不同因素对ICU住院期间死亡率、28天病死率以及90天病死率预测的影响大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净重新分类指数(net reclassification improvement NRI)和综合判别指数(integrated discrimination improvement IDI)评价不同因素对ICU住院期间死亡率预测的影响程度。使用限制性三次样条三节点函数对PCT和CRP进行敏感性分析,以评估这些生物标志物的截断值是否更合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ICU早期感染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UC-ROC)评价不同因素对ICU早期感染预测的影响大小。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13例患者,其中121例(14.88%)在ICU住院期间死亡。非生存者的血清PCT和CRP浓度显着高于生存者(PCT:0.97[0.23;5.51]vs.0.12[0;1.02]μg/L,P=0.000;CRP 66.70[12.80;140.00]vs.11.95[2.25;56.15]mg/L,P=0.000)。PCT和CRP用于预测ICU死亡率的AUC-ROC值分别为0.696(95%可信区间[CI],0.650-0.743)和 0.684(95%CI,0.633-0.735)。在多变量分析中,只有 APACHEⅡ评分(OR:1.166;95%CI,1.129-1.203;P=0.000)和 CRP 浓度>62.8 mg/L(OR:2.145;95%CI,1.343-3.427;P=0.001)与 ICU 死亡率增加有关,而PCT与ICU死亡率增加无关(P=0.444)。此外,与单独使用APACHEⅡ评分相比,APACHE Ⅱ评分和CRP>62.8 mg/L的组合显着改善了风险重分类(NRI=0.556;IDI=0.013)。限制性三次样条分析证实,CRP浓度>62.8 mg/L是区分生存和非生存患者的最佳临界值。其中133例(16.36%)在住院期间死亡,113例(13.90%)在28天内死亡,145例(17.84%)在90天内死亡。在多变量分析中,只有APACHEⅡ评分、CRP浓度升高与住院死亡率、28天死亡率、90天死亡率增加有关,而PCT与住院死亡率(P=0.051)、28天死亡率(P=0.090)、90天死亡率(P=0.068)增加无关。与单独使用APACHE Ⅱ评分相比,联合APACHEⅡ评分和CRP并不能增加预测患者住院(P=0.1083)和28天死亡率(P=0.1403)的曲线下面积(AUROC),但显着增加预测患者90天病死率的曲线下面积(AUROC)(P=0.035)。470例患者入住ICU时无明确感染,其中有115例发生早期感染。多因素分析显示:CRP和PCT是患者发生早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预测ICU早期感染AUC-ROC值分别为0.685(95%CI:0.641-0.727)和 0.733(95%CI:0.690-0.772)联合 PCT 和 CRP 不能增加曲线下面积(P=0.3469)(表3-26,图3-12),其敏感性为82.61%。结论:在ICU入院时的炎症生物标志物中,CRP可作为ICU死亡率、住院病死率、28天病死率和90天病死率的预测因子,CRP联合APACHE Ⅱ评分显着改善了预后预测的风险重新分类。PCT和CRP均可以作为预测ICU早期感染的指标,但联合PCT和CRP不能提高ICU发生早期感染的预测效率,但敏感性提高。

张武超[5](2021)在《生长抑素不同给药时机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对RDW、MPV、CRP、PCT水平的影响》文中提出背景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医疗工作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是胰腺组织的自身炎症及细胞损害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波及到临近组织器官及其他器官。病情较轻时可以自愈,病情较重时则可以产生严重的临床症状,甚至导致病人死亡。从上世纪80年代至此,生长抑素就已经应用于临床,其治疗效果并不像临床工作者预期的那么理想。直到现在,生长抑素给药时间方面的研究仍然较少。目的生长抑素给药时间不同,其在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方面存在的差异。为临床上治疗急性胰腺炎提供参考及借鉴。方法查阅临床病例分析2019年7月到2019年12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113例轻症的急性胰腺炎(MAP)和40例重症的急性胰腺炎(SAP)病人的一般资料。按照其起病到给予生长抑素是否大于24小时这一时间点为分割点,将纳入的临床病例分为4个组别,A组为MAP病人及起病24小时以内给予生长抑素应用,B组为MAP病人及起病24小时以后给予生长抑素应用,C组为SAP病人及起病24小时以内给予生长抑素应用,D组为SAP病人及起病24小时以后给予生长抑素应用。4组病人采用相同的治疗药物及同样的护理措施,比较4组病人的一般症状的好转情况及化验室检查指标的好转情况,一般病情资料主要包括腹痛腹胀的消失天数、住院天数、合并并发症的情况,化验室检查项目主要包括白细胞数目、C反应蛋白的数值、血钙水平、降钙素原的情况,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变化和平均血小板体积的波动情况。结果对本次搜集的急性胰腺炎临床一般信息进行总结归纳,具体病例资料如下:本次回顾分析中最终纳入153人,其中男性107人,占整体患者比例69.9%,女性患者46人,占整体患者比例30.1%。2.从纳入病例各组分析患者性别组成,A组病人总数83人,其中男性病人66人,女性病人17人;B组病人总数30人,其中男性病人22人,女性病人8人;C组病人总数19人,男性病人7人,女性病人12人;D组病人总数21人,男性病人12人,女性病人9人。3.从纳入的病例各组分析患者年龄,A组病人年龄构成为21-72岁,年龄均数±标准差为(38.80±12.07),B组病人年龄构成在15-81岁,年龄为(46.93±11.68),C组病人年龄构成在28-83岁,年龄为(48.68±16.89),D组病人年龄在23-69岁,年龄为(45.05±13.85)A组与B组在年龄上存在数据上的差异(P<0.05),C组与D组在年龄数据上无区别(P>0.05)。4.一般病情资料比较情况A组病人腹痛腹胀的消失天数明显小于B组病人,数据进行对比计算(P<0.05);A组病人住院天数小于B组病人,数据进行对比计算(P<0.05);A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与B组病人基本相等,其数据进行对比计算(P>0.05);C组病人腹痛腹胀的消失天数小于D组病人,数据进行对比计算(P<0.05);C组病人住院天数小于D组病人,数据进行对比计算(P<0.05);C组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与D组病人基本相等,数据进行对比计算(P>0.05)。5.化验室检查项目的比较A组病人治疗后其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液中血钙的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的数值和降钙素原测定值均较B组病人用药后上述测定结果好转,数据进行对比计算(P<0.05);A组病人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较B组病人治疗后无明显差异,数据进行对比计算(P>0.05);C组病人治疗后红细胞分布宽度以及C反应蛋白数值较B组病人用药以后好转,数据进行对比计算(P<0.05);C组病人后平均血小板体积、白细胞的数目及降钙素原的水平与D组病人临床干预后无差别,数据进行对比计算(P>0.05)。结论在急性胰腺炎发病过程中24小时内给予生长抑素治疗,可以有效减少病人腹痛腹胀持续天数,明显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在急性胰腺炎发病过程中24小时内给予生长抑素治疗,可以使患者C反应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指标明显下降,能够促进AP治疗方案的改进,缩短疾病的进程。

刘硕[6](2020)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冠心病患者舌象脉象特征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运用中医舌象仪、脉象仪,归纳总结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冠心病舌象、脉象规律,并与单纯RA及健康人进行差异性比较,分析RA合并冠心病舌象、脉象特点的临床意义。对RA合并冠心病的舌象、脉象在实验室指标的不同范围内进行差异性比较,以期为RA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和中西医结合防治提供实用性指导。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9年期间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中医科(风湿免疫科)的住院患者和石家庄市中医院心病二科的门诊患者,共120名,按RA和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依次选取RA合并冠心病组60例、单纯RA组60例;按照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原则,在石家庄市中医院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体检中心选取60例的健康对照组。检测三组的舌象、脉象,检测RA合并冠心病组的血脂、血沉、D-二聚体、类风湿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记录各项信息。统计方法:采用SPSS-21.0医学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与频数描述,推断性的统计分析,运用卡方检验,当理论频数小于5的单元格超过20%或小于1时,精确概率法来检验,P值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因其他因素无法进行,故剔除脱落,其中三组各50例完成实验。1 RA合并冠心病的舌、脉象特点:以暗红舌、黄白相兼苔、适中舌、厚腻苔、弦细脉为主。2 RA合并冠心病组与单纯RA组舌象比较:两组在舌色和苔色的方面有差异性(P<0.05),RA合并冠心病组舌色最多的是暗红舌,单纯RA组舌色最多的是淡红舌;RA合并冠心病组苔色黄白相兼比单纯RA组少,白苔和黄苔比单纯RA组多。两组在舌形和苔质的方面不存在差异性(P>0.05),以适中舌、厚腻苔为主。3 RA合并冠心病组与健康对照组舌象比较:两组在舌色、苔色、苔质的方面有差异性(P<0.05),RA合并冠心病组舌色、苔色、苔质最多的是暗红舌、黄白相兼苔、厚腻苔;健康对照组舌色、苔色、苔质最多的是淡红舌、白苔、薄腻苔。两组在舌形方面不存在差异性(P>0.05),以适中舌为主。4健康对照组和单纯RA组舌象比较:两组在舌色、苔色和苔质的方面有差异性(P<0.05),健康对照组舌色淡红最多,但多于单纯RA组;健康对照组苔色最多的是白苔,单纯RA组苔色最多的是黄白相兼苔;健康对照组苔质最多的是薄腻苔,单纯RA组苔质最多的是厚腻苔。两组在舌形方面不存在差异性(P>0.05),以适中舌为主。5三组之间的脉象比较:三组分别相比,在脉象的方面都存在差异(P<0.05)。RA合并冠心病组脉象最多的是弦细脉,单纯RA组脉象最多的是沉脉,健康对照组脉象最多的是平脉。6 RA合并冠心病组舌象、脉象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RA合并冠心病组舌象以暗红舌和厚腻苔为主,与血沉上升、类风湿因子阳性有关;舌象以淡红舌和薄腻苔为主,与血沉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有关;舌象以紫暗舌和厚腻苔为主,与血脂异常、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D-二聚体在1.81~3.3mg/L、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501~1000RU/ml有关;舌象以暗红舌和薄腻苔为主,与血脂正常、超敏C反应蛋白正常、D-二聚体在0.3~1.8mg/L、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5~501RU/ml有关;舌色以暗红舌为主,与同型半胱氨酸在15~30μmol/L有关;舌色以紫暗舌为主,与同型半胱氨酸在31~100μmol/L有关;脉象以弦滑脉为主,与血沉上升有关;脉象以弦细脉为主,与血沉正常有关。结论1 RA合并冠心病舌象、脉象规律以暗红舌、黄白相兼苔、适中舌形、厚腻苔、弦细脉为主,提示病因病机为气虚、痰湿、瘀血并存,应补气活血化痰;2 RA合并冠心病、单纯RA和健康对照三组在舌色、苔色、苔质和脉象上有差异性,舌、脉象对RA合并冠心病有一定的诊断意义;3 RA合并冠心病的舌色和苔质的不同可以反映血脂、血沉、类风湿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的正常和异常,也可以反映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上升程度的不同。说明舌象可以间接反映病情轻重变化;4 RA合并冠心病弦滑脉多反映血沉上升,说明脉象可以间接反映病情炎症的变化。图11幅;表42个;参131篇。

郭建波[7](2020)在《活血化痰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循证医学分析与药效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致死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则介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之间,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心肌缺血密切相关。在2019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结果中,全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约有2.9亿,其中约有1100万人患有冠心病,死亡率在所有疾病中占居首位。目前,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诊断与常规治疗仍存在局限性,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法,能够有效地改善临床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临床症状。痰瘀互阻证作为主要证候之一,亟需临床应用高效处方进行治疗。目的1.针对临床痰瘀互阻证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研究活血化痰法疗效与安全性的临床证据,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和高效新药的开发提供初步依据。2.在结合活血化痰法与经典名方的基础上,探索瓜蒌丹参颗粒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的实验药效。方法1.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连续性变量采用随机效应模型、Cohen’s d、95%CI、亚组分析方法,分别对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血脂指标,C反应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进行meta分析;二分类变量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相对危险度RR(Relative Risk)、95%CI和L’ Abbe图异质性检验方法,分别对心绞痛疗效、硝酸甘油停减率、患者退出率、中医证候疗效、心电图疗效和不良反应事件进行mmeta分析;研究间的异质性大小通过Q统计与I2结合进行评价;异质性来源通过Meta回归方法及气泡图进行判断;运用剪补分析的漏斗图和Egger检验,评估纳入研究的发表偏倚;全部研究均采用敏感性分析排除导致异质性的研究再进行meta分析。2.根据活血化痰与经典名方相结合的特点,制备中医新药瓜蒌丹参颗粒;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模型;分别从同型半胱氨酸、乳酸脱氢酶、肌钙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和心脏组织形态学方面,观察瓜蒌丹参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的药效情况。结果1.基于循证医学的meta分析结果:(1)初次检索共收录1246篇文献,最终纳入17项研究,涉及到16种运用活血化痰法的中药方剂;其中活血化痰法联用的观察组有631例患者,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有612例患者;(2)运用活血化痰的观察组比对照组的心绞痛疗效更为显着(RR=1.21,95%CI[1.12,1.31],P<0.01);(3)观察组治疗后服用硝酸甘油的患者比例显着少于对照组(RR=1.36,95%CI[1.22,1.51],P<0.01);(4)观察组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的4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综合评分高于对照组(SMD=0.54,95%CI[0.38,0.7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5)观察组的患者退出率低于对照组,但不具有显着差异(RR=0.60,95%CI[0.18,1.95],P=0.39);(6)在中医证候疗效评价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RR=1.21,95%CI[1.13,1.30],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7)在心电图疗效结果中,观察组显着优于对照组(RR=1.19,95%CI[1.09,1.31],P<0.01);(8)在两组血脂4项指标的结果中,观察组的低密度脂蛋白(SMD=-0.50,95%CI[-0.75,-0.25],P<0.05)、总胆固醇(SMD=-1.57,95%CI[-1.91,-1.23],P<0.05)和甘油三酯(SMD=-0.40,95%CI[-0.60,-0.19],P<0.05)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在高密度脂蛋白指标上高于对照组(SMD=0.61,95%CI[0.38,0.84],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9)在其他血液指标的结果中,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SMD=-0.74,95%CI[-1.07,-0.40],P<0.01)、高敏 C 反应蛋白(SMD=-0.74,95%CI[-1.02,-0.46],P<0.01)和同型半胱氨酸(SMD=-0.63,95%CI[-0.96,-0.30],P<0.01)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1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但不具有显着差异(SMD=0.35,95%CI[0.08,1.56],P=0.17)。2.瓜蒌丹参颗粒的药效学实验结果:(1)实验的42只Wistar雄性大鼠因造模造成高剂量瓜蒌丹参颗粒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和丹蒌片组各死亡1只,低剂量瓜蒌丹参颗粒组死亡2只,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在各组同型半胱氨酸结果的比较中,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的第2次采血较第1次升高,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的第2次结果均高于瓜蒌丹参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及丹蒌片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各组乳酸脱氢酶结果的比较中,瓜蒌丹参颗粒低剂量组与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的第2次浓度均高于第1次,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的第2次采血结果高于瓜蒌丹参颗粒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肌钙蛋白的结果比较中,丹蒌片组及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的第2次采血结果均高于第1次,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次采血的组间比较中,瓜蒌丹参颗粒高剂量组的肌钙蛋白浓度低于瓜蒌丹参颗粒低剂量组和丹蒌片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在第2次的结果高于其他各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5)在各组高敏C反应蛋白的结果比较中,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的第2次浓度高于第1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瓜蒌丹参颗粒高剂量组的两次采血结果中,第1次的结果高于第2次(P<0.05);在第2次采血结果的组间比较中,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高于瓜蒌丹参颗粒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丹蒌片组及假手术组的结果(P<0.05);(6)各组第2次采血的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均高于第1次采血结果(P<0.05);在第2次采血结果的组间比较中,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的TNF-α的浓度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7)瓜蒌丹参颗粒低剂量组第2次结果的白介素-6浓度低于第1次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采血结果的组间比较中,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的IL-6浓度均高于瓜蒌丹参颗粒低剂量组和假手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在HE和Masson染色结果中,相比较其他各组,瓜蒌丹参颗粒高剂量组出现了较少的心肌损伤。结论1.循证医学的meta分析表明,活血化痰法能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阻证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情况、血脂水平、C-反应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具有较好的治疗接受度,在临床应用时无明显的不良反应。2.初步探索了瓜蒌丹参颗粒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的同型半胱氨酸、乳酸脱氢酶、肌钙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6浓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心肌组织的损伤。

戚轩路[8](2020)在《应用行气活血汤联合手术治疗B3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比行气活血汤和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以及常规处理联合手术治疗B3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踝关节骨折提供一种更安全、合理、高效的治疗思路和方法并推广分享其治疗经验与体会。方法:选择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2017年9月—2019年9月共收治的90例B3型踝关节骨折接受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三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联合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其中实验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行气活血汤,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空白组只应用常规治疗方案。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分别比较三组患者入院第0(入院当天)、2、5天和术后第1、4、7天的肿胀值,入院第0(入院当天)、2、5天和术后第1、4、7天的VAS疼痛评分值,入院后第1、4天和术后第1、4天的C反应蛋白值,手术等待时间和术后6个月AOFAS踝-后足评分,数据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处理。结果:三组数据在年龄、性别、入院第0天和术后第1天肿胀值、VAS疼痛评分、入院第1天和术后第1天C反应蛋白值进行比较P值均>0.05,认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数据之间具有可比性。(1)从肿胀值数据来看,组内比较三组病例入院后和术后各时间点数据比较,P值均<0.05,组间比较入院第2、5天和术后第4、7天三组数据,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从各组不同时间点的均值上看,入院后第2天各组肿胀值数据均数均增大,在入院第5天和术后第4、7天的肿胀值均下降趋势,结合两两比较(P<0.05)结果来看,实验组肿胀值均数均<对照组小于空白组,说明口服行气活血汤在改善B3型踝关节骨折早期肿胀疗效上有显着效果,且优于注射用七叶皂苷钠。(2)从VAS疼痛评分数据来看,组内比较三组病例入院后和术后各时间点数据,P值均<0.05,组间比较入院第2、5天和术后第4、7天三组数据,P值均<0.05,入院后和术后各组数据均数随时间的延长均降低,结合两两比较(P<0.05)结果来看,实验组VAS疼痛评分均数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大于空白组,说明口服行气活血汤在缓解B3型踝关节骨折早期疼痛疗效上有显着效果,且优于注射用七叶皂苷钠。(3)从C反应蛋白值结果来看,组内比较三组病例入院后和术后不同时间点数据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P值均<0.05,组间比较入院第4天、术后第4天的三组数据,P值均<0.05,入院后和术后各组数据均值随时间延长降低,结合两两比较(P<0.05)结果来看,实验组C反应蛋白值均数小于对照组小于空白组,说明口服行气活血汤对B3型踝关节骨折早期抗炎疗效上有显着效果,且优于注射用七叶皂苷钠。(4)从手术等待时间结果上看,三组数据进行秩和检验P<0.05,且两两之间秩次差异对比结果P<0.05,且实验组手术等待时间小于对照组小于空白组,说明口服行气活血汤能缩短B3型踝关节骨折手术等待时间。(5)从术后6个月三组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P>0.05)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B3型踝关节骨折早期应用行气活血汤联合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在消肿、减轻疼痛、降低炎性指标以及缩短手术等待时间上,但对于术后6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影响不大。因此,应用行气活血汤联合手术治疗B3型踝关节骨折早期是目前比较理想的选择。

刘姣姣[9](2020)在《生物电阻抗分析指标与维持性透析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调查分析维持性透析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PEW)现状,探讨分析生物电阻抗分析(BIA)指标与PEW的关系;探究分析BIA指标对维持性透析患者发生PEW的预测价值;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一个便捷、客观的PEW评估工具。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浙江省某市三级甲等医院675例维持性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检测结果,同时进行人体测量、BIA测量;采用相关分析,探讨BIA指标与其它营养指标的相关性;根据国际肾脏营养与代谢学会(ISRNM)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PEW组和非PEW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PEW有影响的BIA指标及其它指标;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对维持性透析患者PEW有影响的BIA指标的预测价值,以及BIA指标分别联合PEW各项指标对维持性透析患者发生PEW的预测价值。研究结果:1.维持性透析患者PEW发生率为22.7%(153例);ISRNM的PEW诊断标准各项指标中白蛋白<38g/L有29.1%(197例)患者,前白蛋白<300mg/dL有20%(135例)患者,胆固醇<2.59mmol/L有7%(48例)患者,BMI<23kg/m2有64.6%(436例)患者,上臂肌围3个月下降5%或6个月下降10%有6%(41例)患者,标准化蛋白分解率(nPCR)<0.8g/(kg·d)有21%(147例)患者。2.BIA各项指标与其它营养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去脂体重(FFM)与三头肌皮褶厚度、白蛋白、肌酐、BMI、上臂围和上臂肌围具有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脂百分比(BFP)与肌酐、前白蛋白、胆固醇、血红蛋白、BMI、上臂围和三头肌皮褶厚度具有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细胞质量(BCM)与白蛋白、前白蛋白、肌酐、尿素氮、BMI和上臂围具有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分比率(ECW/TBW)与白蛋白、前白蛋白、nPCR、血红蛋白、肌酐、尿素氮、上臂围、上臂肌围和三头肌皮褶厚度具有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外水(ECW)与白蛋白、前白蛋白、胆固醇、nPCR、血红蛋白、三头肌皮褶厚度、肌酐、BMI、上臂围和上臂肌围具有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3.非PEW组与PEW组各项指标比较,非PEW组患者年龄、透析龄、ECW/TBW、ECW低于PEW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PEW组患者血红蛋白、尿素氮、上臂围、三头皮褶厚度、FFM、BFP和BCM高于PEW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IA指标中FFM(OR=0.895,95%CI:0.8730.917)、BFP(OR=0.951,95%CI:0.9260.976)、BCM(OR=0.883,95%CI:0.8470.883)和ECW(OR=1.572,95%CI:1.3951.777)是PEW的影响因素,其他指标中尿素氮(OR=0.909,95%CI:0.8710.949)、血红蛋白(OR=0.970,95%CI:0.9530.988)、C反应蛋白(OR=1.029,95%CI:1.0031.055)、年龄(OR=1.026,95%CI:1.0041.049)和透析龄(OR=1.015,95%CI:1.0071022)是PEW的影响因素。5.经ROC分析发现,FFM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585(95%CI:0.5350.635,P<0.05),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33.1%、85.6%;BFP的AUC为0.656(95%CI:0.6110.701,P<0.05),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51.0%、88.9%;BCM的AUC为0.706(95%CI:0.6610.752,P<0.05),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55.6%、73.2%;ECW的AUC为0.640(95%CI:0.6110.701,P<0.05),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0.1%、51.0%;BIA四项指标联合预测的AUC为0.864(95%CI:0.8340.894,P<0.05),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0.4%、77.6%;四项指标联合白蛋白预测的AUC为0.921(95%CI:0.8980.945,P<0.05),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6.3%、87.5%,四项指标联合前白蛋白预测的AUC为0.898(95%CI:0.8730.923,P<0.05),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3.0%、82.4%,四项指标联合胆固醇预测的AUC为0.866(95%CI:0.8360.895,P<0.05),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4.5%、84.0%,四项指标联合BMI预测的AUC为0.883(95%CI:0.8530.913,P<0.05),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8.4%、87.7%,四项指标联合nPCR预测的AUC为0.905(95%CI:0.8800.931,P<0.05),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2.9%、82.0%。研究结论:1.维持性透析患者PEW发生率较高,值得关注,医护人员应采取针对PEW特点的治疗和护理措施。2.FFM、BFP、BCM、ECW和ECW/TBW等BIA指标与部分生化指标及人体测量指标呈相关关系。3.FFM、BFP、BCM和ECW等BIA指标是PEW的相关因素,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尿素氮、年龄和透析龄等其它指标是PEW的相关因素。4.FFM、BFP、BCM和ECW四项指标对患者发生PEW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BCM预测价值最高,四项指标联合预测价值优于单一指标;四项指标联合ISRNM的PEW诊断标准中各项指标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5.应用BIA能实现PEW的观察和评估,可作为评估PEW的辅助工具,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敏[10](2020)在《多孔有机框架材料及贵金属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多孔有机框架材料(POFs)因其独特、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和医学的诊断及治疗等领域。在生物传感领域中,POFs的孔洞和通道可以容纳目标分子并诱导特定的识别。贵金属纳米材料由于它们超小的尺寸、较好的耐光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青睐。本文合成比表面积大、导电性较好的和低成本的两种卟啉型多孔芳香骨架材料(porous aromatic frameworks,PAF)和金属多孔芳香骨架材料(PAF-40-Fe),同时合成了稳定性良好以及具有较好生物相容性的铜纳米簇(Cu NCs)和金纳米棒(Au NRs)。并将其用于构建电化学传感器、光电化学传感器以及酶联免疫检测法,用于C-反应蛋白(CRP)、赭曲霉毒素A(OTA)以及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检测。(1)构建了一种以金纳米颗粒@多孔芳香骨架材料(Au NPs@PAFs)为固定基质的无标记型C-反应蛋白(CRP)光电免疫传感器。在最优条件下,采用计时电流法实现对CRP进行定量检测。该传感器的光电流与CRP浓度在0.05ng/mL-60 ng/mL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0.017 ng/mL,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46,平均回收率为102.3%。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为C-反应蛋白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灵敏的方法。(2)开发了一种以金纳米颗粒@金属多孔芳香骨架材料(Au NPs@PAF-40-Fe)为标记物的酶联免疫法(ELISA)。在最优条件下,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实现对C-反应蛋白(CRP)的定量检测。该方法所测吸光度值与CRP浓度在0.05-2000 ng/mL范围具有较好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0.017 ng/mL,线性相关系数R2=0.9921,平均回收率为99.5%。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为C-反应蛋白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3)提出了一种以掺杂金纳米颗粒的铁卟啉多孔芳香骨架材料(AuNPs@PAF-40-Fe)作为基底,以标记了链霉亲和素的碱性磷酸酶(SA-ALP)作为标记物的赭曲霉毒素A(OTA)电化学适体传感器。在实际样品中,实现了对OTA的快速及超灵敏检测。在ALP的催化下,对硝基苯磷酸二钠(pNPP)水解产生对硝基苯酚(pNP),从而在电极上产生氧化电流。最优条件下,线性范围为0.1-100 ng/mL,0.033 ng/mL为该方法的检测下限,线性相关系数为0.9886,平均回收率为98.2%。该OTA适体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为OTA的检测提供了一种高灵敏的方法。(4)真菌毒素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日益突出。其中黄曲霉毒素B1(AFB1)是最常见、毒性及致癌性最强的真菌毒素。因此,急需开发简单、方便且快速的用于检测AFB1的电化学传感器。在第五章中,提出了一种以掺杂了金纳米棒的二硫化钼(Au NRs@MoS2)作为基底,以分散有金纳米颗粒的铬金属有机框架材料(Au NPs@MIL-101(Cr)-NH2)作为标记物的黄曲霉素适体传感器。在最优条件下,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标记物中MIL-101(Cr)-NH2的氧化峰电流实现对AFB1的定量检测。0.0585 ng/mL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检测下限为0.017 ng/mL,线性相关系数为0.9830,回收率在96.6%-107.5%之间。该黄曲霉素适体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5)以DNA双链为模板、以铜离子和抗坏血酸为原料合成了铜纳米簇(Cu NCs)。所合成的铜纳米簇在315 nm左右出现紫外吸收峰,当适体链与赭曲霉毒素A(OTA)特异性结合,破坏了铜纳米簇本身稳定的结构,同时通过盐诱导而发生团聚,由此发展了一种用于检测OTA的比色测定方法。在最优条件下,吸光度值与OTA浓度在0.1 ng/mL-80 ng/mL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33 ng/mL。该方法为OTA提供了一种新的定量检测的方法。

二、C-反应蛋白在临床应用的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反应蛋白在临床应用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复元活血汤加减用于AO 42-B、42-C型胫腓骨骨折术前肢体肿胀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一般资料
        2.4 疗效评价指标
        2.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课题完成情况
    2 一般资料
    3 肿胀分级
    4 小腿周径差
    5 张力性水疱发生率
    6 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7 皮肤皱纹征出现时间
    8 中医症候临床疗效
    9 红细胞沉降率
    10 C-反应蛋白
    11 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讨论与分析
    1 骨折早期软组织肿胀的发病机制
    2 骨折早期并发症
    3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折早期的应用
    4 骨折与张力性水疱的关系
    5 骨折对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的影响
    6 骨折后消肿治疗方案的选择
        6.1 肢体制动
        6.2 抬高患肢
        6.3 冷敷疗法
        6.4 手法按摩
        6.5 加压疗法
        6.6 西药治疗
        6.7 中药治疗
    7 复元活血汤加减的选方依据
        7.1 祖国医学对骨折的认识
        7.2 复元活血汤加减的药理研究
    8 复元活血汤加减在骨折后应用分析
        8.1 复元活血汤加减对肢体肿胀程度的影响
        8.2 复元活血汤加减对炎症指标的影响
        8.3 复元活血汤加减对中医症候临床疗效的影响
    9 不足与展望
        9.1 不足
        9.2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四肢骨折术前软组织肿胀的认识及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胰腺炎应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的效果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急性胰腺炎的形成和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3)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尿酸对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预后价值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血红蛋白浓度和贫血对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年龄、肌酐清除率、射血分数(mACEF)评分对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肥厚型心肌病临床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C反应蛋白等炎性标志物对ICU患者诊断及预后价值的多中心观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与人群
    2.2 定义
    2.3 数据收集
    2.4 统计学分析
    2.5 质量控制
    2.6 伦理学处理
    2.7 临床研究流程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浓度预测重症监护病房(ICU)病死率的价值
    3.2 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浓度预测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住院病死率的价值
    3.3 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浓度预测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天病死率的价值
    3.4 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浓度预测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天病死率的价值
    3.5 降钙素原(PCT)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
第四章 讨论
    4.1 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浓度预测重症监护病房(ICU)死亡率的价值
    4.2 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浓度预测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住院病死率的价值
    4.3 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浓度预测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天病死率的价值
    4.4 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浓度预测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天病死率的价值
    4.5 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浓度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
    4.6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生长抑素不同给药时机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对RDW、MPV、CRP、PCT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6)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冠心病患者舌象脉象特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临床资料
        1.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2.1 RA的诊断标准
        1.2.2 RA 合并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1.2.3 纳入标准
        1.2.4 排除标准
        1.2.5 剔除、脱落标准
    1.3 研究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
    1.6 临床的可行性分析
    1.7 结果分析
    1.8 讨论
    1.9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2.1 RA 合并冠心病的简述
        2.1.1 RA 合并冠心病的病理因素
        2.1.2 RA合并冠心病的机制
    2.2 舌象仪和脉象仪的研究进展
        2.2.1 舌象仪的研究现状
        2.2.2 脉象仪的研究现状
    2.3 舌象的研究进展
        2.3.1 中医学对舌象的认识
        2.3.2 冠心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舌象的研究进展
    2.4 脉象的研究进展
        2.4.1 中医学对脉象的认识
        2.4.2 冠心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脉象研究进展
    2.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RA合并冠心病的情况观察表
附录B 仪器与图像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7)活血化痰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循证医学分析与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经典名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1 经典名方
        2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辨证论治
        3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西医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炎症因子影响的研究进展
        1 血清炎症因子
        2 结语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循证医学分析 活血化痰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1 资料与设计
    2 文献检索与处理
    3 结果
    4 小结
第二部分 药效学研究 活血化痰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的药效学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一 PubMed检索策略
附录二 Meta分析涉及的方剂组成
附录三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附录四 Elisa检测结局指标的浓度计算方法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应用行气活血汤联合手术治疗B3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分型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术前治疗
        2.3. 手术治疗
        2.4. 术后处理
        2.5. 观察指标
        2.6.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肿胀值
        3.2. VAS疼痛评分
        3.3. C反应蛋白
        3.4. 手术等待时间
        3.5. AOFAS踝-后足评分
讨论
    1. 中医对骨折治疗的认识
    2. 行气活血汤立方依据及方药分析
        2.1. 立方依据
        2.2. 方解
        2.3. 单味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肿胀值
        3.2. VAS疼痛评分
        3.3 C反应蛋白值
        3.4. 手术等待时间
        3.5. AOFAS踝-后足评分
        3.6. 总结
    4. 中西医结合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优势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一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在骨折早期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9)生物电阻抗分析指标与维持性透析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研究背景
    1.1 维持性透析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PEW)的研究进展
        1.1.1 PEW的概述
        1.1.2 PEW的影响因素
        1.1.3 维持性透析患者PEW的诊断标准及评估现状
    1.2 维持性透析患者常用的营养评估方法
    1.3 常用营养评估方法存在局限性
    1.4 生物电阻抗分析(BIA)的研究进展
        1.4.1 BIA的概述
        1.4.2 BIA的原理及评估指标
        1.4.3 BIA指标与维持性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研究现状
    1.5 小结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样本量估算
        3.2.2 评估工具和观察指标
        3.2.3 资料收集
        3.2.4 质量控制
        3.2.5 伦理问题
        3.2.6 统计分析
    3.3 技术路线
4 研究结果
    4.1 透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特征
    4.2 维持性透析患者PEW现状
    4.3 BIA指标与其它营养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4 非PEW与PEW组各项指标比较的单因素分析
        4.4.1 非PEW与PEW组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比较
        4.4.2 非PEW与PEW组人体测量指标及BIA指标比较
    4.5 维持性透析患者PEW的多因素分析
    4.6 BIA指标对维持性透析患者PEW预测效果分析
5 讨论
    5.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特征分析
    5.2 维持性透析患者PEW现状需要引起重视
    5.3 BIA指标能敏感的反映人体成分
    5.4 BIA指标及其它指标对维持性透析患者发生PEW的影响
        5.4.1 BIA指标对PEW的影响
        5.4.2 其它指标对PEW的影响
    5.5 BIA对评估PEW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5.6 对护理工作的帮助
        5.6.1 观察BIA指标,预防PEW发生
        5.6.2 BIA评估有助于实施干预措施
6 结论
7 创新与不足
    7.1 创新点
    7.2 不足之处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10)多孔有机框架材料及贵金属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1.1.1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1.1.2 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1.1.3 生物传感器在比色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1.2 C-反应蛋白的研究进展
        1.2.1 C-反应蛋白的基本概述
        1.2.2 CRP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1.2.3 CRP的检测
    1.3 真菌毒素的研究进展
        1.3.1 赭曲霉毒素A的研究进展
        1.3.2 黄曲霉毒素B1的研究进展
        1.3.3 真菌毒素的检测
    1.4 含卟啉基团的多孔有机材料
        1.4.1 多孔有机材料
        1.4.2 卟啉
        1.4.3 含卟啉基团的多孔有机材料的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1.5 贵金属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1.5.1 贵金属纳米材料
        1.5.2 贵金属纳米材料在生物分析领域中的应用
    1.6 研究工作构想
第2章 卟啉多孔芳香骨架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光电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与仪器
        2.2.2 材料的制备
        2.2.3 光电免疫传感器的制备
        2.2.4 检测原理及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材料的表征
        2.3.2 不同材料修饰的ITO玻璃片的光电化学响应
        2.3.3 不同修饰电极界面的交流阻抗行为
        2.3.4 不同修饰ITO玻璃片的光电化学响应
        2.3.5 实验条件优化
        2.3.6 传感器的标准曲线
        2.3.7 传感器的选择性
        2.3.8 回收率的测定
    2.4 小结
第3章 基于金纳米颗粒@金属卟啉多孔芳香骨架化合物的模拟酶联免疫法测定C-反应蛋白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材料的制备
        3.2.3 检测原理及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材料的表征
        3.3.2 不同标记物对吸光度值的影响
        3.3.3 实验条件优化
        3.3.4 传感器的校准曲线
        3.3.5 传感器的选择性
        3.3.6 回收率测定
    3.4 小结
第4章 铁卟啉多孔材料的合成及其在电化学适体传感器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与仪器
        4.2.2 材料的制备
        4.2.3 铁卟啉多孔有机材料适体传感器的研制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材料的表征
        4.3.2 不同修饰电极界面的交流阻抗行为
        4.3.3 实验条件优化
        4.3.4 传感器的校准曲线
        4.3.5 适体传感器的选择性
        4.3.6 回收率的测定
    4.4 小结
第5章 金纳米棒@二硫化钼作为固定基质构建竞争型适体传感器用于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试剂与仪器
        5.2.2 材料的制备
        5.2.3 黄曲霉毒素适体传感器的制备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材料的表征
        5.3.2 不同修饰电极界面的交流阻抗行为
        5.3.3 实验条件优化
        5.3.4 AFB1适体传感器的校准曲线
        5.3.5 AFB1适体传感器的选择性
        5.3.6 回收率的检测
    5.4 小结
第6章 基于氯化钠诱导DNA金属纳米簇团聚的比色传感技术用于赭曲霉素的检测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试剂与仪器
        6.2.2 材料的制备
        6.2.3 检测原理及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材料的表征
        6.3.2 赭曲霉素对铜纳米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
        6.3.3 实验条件优化
        6.3.4 标准曲线
        6.3.5 比色传感技术的选择性
        6.3.6 回收率测定
    6.4 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C-反应蛋白在临床应用的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复元活血汤加减用于AO 42-B、42-C型胫腓骨骨折术前肢体肿胀的疗效观察[D]. 吴斌标.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胰腺炎应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的效果分析与研究[D]. 樊荣.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3]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研究[D]. 高峻.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4]C反应蛋白等炎性标志物对ICU患者诊断及预后价值的多中心观察性研究[D]. 瞿嵘.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5]生长抑素不同给药时机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对RDW、MPV、CRP、PCT水平的影响[D]. 张武超.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6]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冠心病患者舌象脉象特征的研究[D]. 刘硕.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7]活血化痰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循证医学分析与药效学研究[D]. 郭建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应用行气活血汤联合手术治疗B3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D]. 戚轩路.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生物电阻抗分析指标与维持性透析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的相关性研究[D]. 刘姣姣. 湖州师范学院, 2020(12)
  • [10]多孔有机框架材料及贵金属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D]. 王敏.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C反应蛋白临床应用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