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华侨积极支持和参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原因分析

潮汕华侨积极支持和参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原因分析

一、海外潮汕华侨积极支持和参加中国民主革命的原因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黄绮文[1](2021)在《海外潮侨与祖国抗战》文中认为海外华侨具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在近代史上一向大力支援国内民主革命和经济建设。抗日战争时期,东南亚各地潮侨深感外敌入侵,国难当头,祖国的兴亡与他们在海外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因而激于义愤,同仇敌汽,出钱出力,支援祖国抗战。热爱祖国奋起救亡潮汕华侨在海外分布广泛,人数众多。一百多年前,他们背井离乡,远去异国,受尽居留地帝国主义和殖民地政府的奴役压迫、岐视凌辱,热切盼望祖国早日昌盛强大,以为广大侨胞强有力的靠山,改变"海外孤儿"的悲惨处境。

林耿彬[2](2020)在《潮州地方史资源在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中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潮州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地方史资源丰富,是世界潮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本课题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的要求,以潮州地区历史学科家国情怀培养为例子,探索了地方史资源与家国情怀素养的关系,论述了地方史资源在历史教学、学校德育工作及地方经济文化三维度中的重要性。以潮州地区丰富的历史资源为基础,整理、搜集可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培育的地方史资源。同时进行地方史资源用于家国情怀教育的现状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存在原因。结合实践,提出运用潮州地方史资源材料选取方面、材料的来源方面、材料的难度方面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课程资源建设方面需要遵循的整合性和共享性的原则。在实践基础上,将地方史资源与高中历史教材深度融合,提出潮州地方史资源用于课堂的课前导入法、课中穿插法及结课升华法三种课堂策略,设计出典型的课程案例进行阐述。同时,结合学情探讨校内实践方面和校外实践方面的地方史资源开发利用策略,从不同维度精心设计部分教学案例推动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最后,针对发现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够藉此推动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教育的真正落地来加深学生对家乡与国家的热爱,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周銮君,黄晓坚[3](2019)在《潮侨文化融入高中历史课堂的探索——基于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视角》文中研究表明潮侨虽远居海外,仍时刻关注着家乡和祖国的命运,并为之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潮侨文化可成为高中历史课堂的重要资源,无论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提高史料实证能力和激发家国思想情怀等方面,对于提升历史核心素养、发挥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均具有积极作用。在潮侨文化走进高中历史课堂的实践中,必须处理好其与学生、学科和教学这三方面的关系。

温子坚[4](2019)在《二战后加拿大粤籍华侨华人社团的变化研究》文中指出加拿大的粤籍华侨华人社团是加拿大国内影响力较大的华人社团群体,一直以来是维护加拿大侨社稳定的中坚力量。二战后,加拿大粤籍华侨华人社团的组织形态与社团的主要功能发生了变化:其组织形态主要受到战后华人移民情况变化的影响,尤为突出的是社团出现了众多的女性会员,在社团领导层也出现了不少能力卓越的女性面孔,粤籍社团内部甚至出现其他族裔的会员;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国内生存环境的改善,加拿大粤籍华侨华人社团发挥引导华人扎根加拿大的政治功能,鼓励华人参政来保障华人的政治权益;近年来,尽管加拿大粤籍华侨华人社团办的华文学校日益衰落,但是加拿大粤籍华侨华人社团在当今中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大背景之下,依然发挥在海外传承与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作用;中加两国在当代有着许多相同的利益,加拿大粤籍华侨华人社团在当前发挥自身扎根加拿大久远与熟悉两国政治民情的优势,为促进两国关系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郑美云[5](2019)在《侨批档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开发和运用》文中研究指明历史课程资源是历史教学的载体,在新课改背景下,历史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是历史教师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侨批档案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品,是时代特定的历史产物,蕴含着丰富翔实的史料,是具有高度原始性和唯一性等特征的珍贵档案资料,它见证了一代人的赤子之情,是动荡年代中维系和巩固海外华侨爱国情感的见证及纽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教育价值。因此,可以将侨批档案作为一种地方课程资源对历史教材进行补充,让其走进侨乡的中学历史教学中,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同时渗透侨乡文化。目前鲜少有对侨批档案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因而本文旨在通过对侨批档案在历史教学中开发和运用的研究,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出将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纳入历史教学当中的有效途径,以期达到顺应历史课程改革要求,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并让更多人关注侨批档案的价值。因此,本文侧重挖掘侨批档案历史课程资源,探讨侨批档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首先,简要介绍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对侨批档案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且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思路以及创新之处。其次,对侨批的源起和特点做了概述,并依据各个特点结合历史教学实际,阐述了侨批档案应用于历史教学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而探讨侨批档案应用于中学历史教学的可行性和重要性。最后,通过教学案例探讨侨批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地方档案史料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并进行思考,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应对建议。

郑莉[6](2018)在《近代汕头城市建设发展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论文《近代汕头城市建设发展史研究》是一个动态的空间发展史研究。它以近代汕头城市为对象,通过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肌理演变的研究,讨论19世纪60年代初至20世纪30年代末,近代汕头城市在不同发展时期,城市格局所受的结构性要素影响;通过城市建设的动力和实施的研究,讨论近代汕头城市里三种不同的运转机制,对近代汕头城市建设发展的推进,对城市肌理和空间的影响。讨论以近代汕头为代表的自发建设城市在城市建设中的地方性道路。选择这一研究课题,源于近代汕头城市建设发展的特殊历史。自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远洋贸易兴起,汕头从近海沙洲、渔盐本港逐渐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商贸价值的近代城市,并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为代表的社会政治文化精英影响下,和商会、华侨华人的投资参与下,成为近代中国历史上实行系统和自主城市管理、市政改良的先锋,在港口、车站等生产性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公园、城市建筑等社会性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类似汕头的约开商埠城市,既不是国家的政治性城市,也不是典型的开埠商业城市,它以显着的自组织贸易特征,在中国近代城市中具有一定的类型价值,对研究中国近代城市现代化的地方性道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对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国内外在中国近代城市史和近代汕头城市建设发展史的研究概况进行整理综述,提出本文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厘清论文研究框架和创新性。第二部分:为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梳理近代汕头城市发展的地理和历史沿革,详述近代汕头城市建设结构化过程。其中第二章,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建制管理三方面分析近代汕头城市建设的历史背景。第三章,通过分析近代汕头城市变迁影响因素,阐述城市结构原点及其动态的空间结构化过程。第三部分:包括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主要从近代汕头的三种特征角度去阐述汕头城市建设发展的动力机制。其中第四章,从汕头是没有租界的近代开埠城市这一特征角度分析汕头在开埠后的城市港岸扩张动力,通过多个历史事件分析汕头这个开埠城市建设的多方能量角力。第五章,从汕头是都市计划引导的近代商港城市这一特征角度分析汕头在市政厅出台的都市计划的先进性,探讨近代汕头商港城市建设的实验性特征。第六章,从汕头是自发建设促成的近代商贸城市这一特征角度分析近代汕头具有地方性的自内而外的建设动力机制,解析近代汕头较早的民间自发开埠所自带的契约/半契约的管理模式,及其对城市的经济空间、政治空间,到城市实体空间的分布和发展的深远影响。第四部分:全文总结。在前述章节论述的基础上对近代汕头城市建设发展的特征、经验和智慧进行理论总结,为汕头城市未来发展和建设实践提供参考。

叶炜[7](2018)在《中国对海外华侨观光统战研究(1949-1966)》文中研究说明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华侨华人历来是其重要的团结、争取对象。1949年之后,中国政府每年都会组织和接待华侨回国观光,期望以此扩大新中国在海外的影响,反击、破除西方阵营对华的妖魔化、负面宣传,增进华侨华人对祖国的认同和了解,争取海外华社对新中国的支持。同期,台湾当局也在采取同样的做法与大陆争夺侨心。组织和接待华侨回国观光团是新中国侨务政策的重要实践,也是对海外华侨华人统战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新中国组织华侨回国观光团作为研究对象和重点,在冷战氛围、国共对峙和华社分裂的背景下,重点考察中共对华侨观光统战的政策内容与目标,详细梳理华侨回国观光团的组织过程、类型、构成以及活动内容等,分析、评估其政策实施的效果与影响,并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以泰国和印尼华侨回国观光团为比较对象,探索华侨回国观光在不同国家的差异及其原因,进行比较和实证研究。时至今日,各类面向海外华人的文化夏令营、文化之旅以及各种侨团大会、回国参访等,实际是早期华侨回国观光团的延伸和升级,并且形势更加多样。本文试图通过中国对华侨观光统战的研究,总结新中国对华侨统战政策的得失与经验,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围绕对海外华侨华人的统战、各类回国参访活动提供有益的政策和经验借鉴,特别是可以平衡台湾当局的类似做法,以更有效地争取侨心与培育侨务资源。

王浩[8](2017)在《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潮汕地区慈善救济事业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民国肇始,万象更新。潮汕地区在看到黎明的曙光之际,又陷入军阀盘剥的黑暗时期。光明与黑暗轮回,和平与动荡交替。潮汕时局变幻莫测:革命政权的建立让潮汕地区逐步踏上了民主共和的轨道,潮汕人民在其沐浴下发展经济,逐步推进公用事业;而军阀势力的割据让潮汕地区沦为人间地狱,潮汕人民也在政权更迭中惶恐不安、惨遭蹂躏。屋漏偏逢连夜雨,地震、风灾等各类自然灾害相继将潮汕人民推向了死亡的边缘。这些都为这一时期潮汕地区的慈善救济事业提供了生存空间。晚清以降,潮汕地区社会经济在中西碰撞中获得较快发展,从而引领粤东、赣南、闽西一带。潮汕地区在大峰善德信仰与基督慈善文明中,开启了其独具地方特色的慈善救济事业。千年传承的慈善伦理文化,现行社会的经济快速发展,一同滋润着这片土壤,奠定了潮汕社会善无止境的坚实基础。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潮汕地区涌现了一大批民间慈善组织和慈善群体。善堂善社主导慈善事业,各类基督教慈善福利机构引领慈善事业,潮商潮侨热心慈善事业,其它组织参与慈善事业,成为潮汕地区民间力量联动合作推进慈善救济的重要特点。同时,潮汕地方政府也积极推进公用事业,完善救灾行政体制建设、建立赈灾与救济组织等。特别是以汕头市政厅为核心,成为潮属各县慈善救济事业的领路人。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潮汕地区的慈善救济事业主要集中于灾荒慈善救济、日常慈善救济、慈善教育活动、慈善医卫活动等。特别是对传染疾病的救济之治疗事业及贫困弱势群体的关注、潮汕人的身体力行参与救赈活动、潮属有识之士对救济工作得失的建言献策成为这一时期潮汕地区慈善救济事业的着力点。这一时期的慈善救济事业与潮汕地区的政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民间慈善力量向政府机关为潮属灾黎乞赈,在当时战乱纷飞、政府无暇顾及民众的年代,无疑起了一个催促作用,推进了政府机构救赈的速度与力度,弥补着政府的民政不足与行为缺失,进而也促使着地方政府救济行动的展开。由此也出现了相比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政府职能的分散及缺失,汕头市政厅在乱世中于百废待兴之际勇于承担起政府职能。因此必须肯定汕头地方政府在维护社会稳定,兴办社会福利事业方面较好履行政府职责、提高救济能力的成绩。正是这些慈善救济活动缓解着潮汕社会的矛盾,稳定着社会秩序,而且增强了潮汕侨乡社会的凝聚力,促进当地社会的快速发展。

陈友义,卢颐[9](2012)在《海外潮商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贡献》文中提出在伟大的辛亥革命运动中,广大海外潮商以满腔的热情,积极投入,踊跃参与。他们集资翻印革命书着,创办进步报刊,组织书报社和宣传队,大力宣传革命思想;他们协助孙中山筹建同盟会南洋分会,联络华侨爱国力量;他们慷慨捐资,毁家纾难,不遗余力地协助孙中山组织武装起义;他们积极做好起义的善后工作,参加潮汕等光复活动,为辛亥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闪烁着光辉的爱国主义精神。

王树增[10](2011)在《一九一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章猛回头医生的叛逆在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帝制历史的国度里,皇帝想要什么东西一般都能得到满足。特别是他想要某个臣民的脑袋的时候,这是一件顶容易的事——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

二、海外潮汕华侨积极支持和参加中国民主革命的原因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外潮汕华侨积极支持和参加中国民主革命的原因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海外潮侨与祖国抗战(论文提纲范文)

热爱祖国奋起救亡
组织侨胞宣传抗日
抵制日货踊跃捐输
回国效力赈济乡梓
爱国业绩永载史册

(2)潮州地方史资源在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由及意义
        1.研究缘由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一、地方史资源用于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历史教学的发展
        1.可以夯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
        2.可以增进教师专业成长
        3.可以促进跨学科的融合
    (二)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三)有利于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可用于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的潮州地方史资源
    (一)潮州地区历史遗迹遗址
    (二)潮州地区纪念馆、博物馆
    (三)潮州地区历史名人
    (四)潮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潮州地方史资源用于家国情怀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潮州地方史资源用于家国情怀教育现状调查
        1.基于问卷的现状调查
        2.基于访谈的现状调查
    (二)潮州地方史资源用于家国情怀教育现状分析
        1.总体评价
        2.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四、潮州地方史资源用于家国情怀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潮州地方史资源用于家国情怀教育的原则
        1.在材料选择方面需要坚持的原则
        2.在课程建设方面需要坚持的原则
    (二)潮州地方史资源用于家国情怀教育的策略
        1.利用地方史资源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课堂策略
        2.利用地方史资源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课外策略
    (三)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1.希望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利用地方史资源
        2.学校应该加强教师培训和团队建设
        3.建议各部门联合起来建设地方史课程资源库
        4.希望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结语
附录一
附录二
参考文献
后记

(3)潮侨文化融入高中历史课堂的探索——基于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潮侨文化融入高中历史课堂的意义
二、潮侨文化融入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实践
    (一)述潮侨出洋,培养时空观念意识
    (二)看潮汕侨批,提高史料实证能力
    (三)听潮侨故事,激发家国思想情怀
        1.潮侨与中国革命
        2.潮侨与祖国建设
        3.潮侨与中华文化传承和中外文化交流
三、教学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四、结语

(4)二战后加拿大粤籍华侨华人社团的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学术研究综述
        1.关于“加拿大粤籍华侨华人社团”的研究状况:
        2.关于“加拿大华人社团”的研究状况:
        3.“海外华人社团”研究状况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
    五、思路与内容框架
第一章 二战后加拿大粤籍华侨华人社团组织形态的变化
    第一节 人员构成的变化
        一、社团人员性别结构的变化
        二、社团人员来源变化
    第二节 部门设置的变化
        一、妇女部门的出现
        二、青年部门的出现
    第三节 组织管理的变化
        一、会员管理方式的简化
        二、摆脱国民党海外力量的控制
    第四节 加拿大粤籍华侨华人社团组织形态变化的原因
第二章 二战后加拿大粤籍华侨华人社团政治功能的变化
    第一节 政治认同导向功能的转变
        一、战前引导华人在政治上认同中国
        二、战后引导华人扎根加拿大
    第二节 积极参与加拿大政治
        一、支持华人参加民主选举
        二、促成全加华人联会
    第三节 加拿大粤籍华侨华人社团政治功能变化的原因
第三章 二战后加拿大粤籍华侨华人社团文化功能的变化
    第一节 华文教育功能的变化
    第二节 中华文化传承与传播功能的强化
        一、保育华人历史文化
        二、积极传播优秀中华文化
    第三节 加拿大粤籍华侨华人社团文化功能变化的原因
第四章 二战后加拿大粤籍华侨华人社团对外功能的变化
    第一节 与中国关系上的功能变化
        一、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
        二、为中加经贸牵针引线
    第二节 与加拿大关系上的功能变化
        一、与加拿大主流社会保持沟通
        二、为加中交流搭桥铺路
    第三节 加拿大粤籍华侨华人社团对外功能变化的原因
结语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参考文献
致谢

(5)侨批档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开发和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关于地方课程资源的研究
        二、关于侨批档案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创新处
第一章 侨批档案概述
    第一节 侨批的源起
    第二节 侨批档案的概念界定
        一、档案的概念界定
        二、侨批档案的概念界定
    第三节 侨批档案的特点
        一、系统完整性
        二、民间性
        三、分散性
第二章 侨批档案应用于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节 侨批档案应用于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一、侨批档案的史料价值
        二、侨批档案的教育价值
        三、侨批档案的文化传承价值
    第二节 侨批档案应用于中学历史教学的可行性
        一、侨批档案符合学生的认知
        二、侨批档案内容与中学历史教科书内容相关联
第三章 侨批档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的策略与反思
    第一节 侨批档案应用于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课堂教学中应用侨批档案
        二、开展侨批档案现场教学
        三、开展侨批档案主题班会
        四、开展侨批档案研究性学习
    第二节 侨批档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思考
        一、在教学中遵循的原则
        二、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近代汕头城市建设发展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及对象
        1.1.1 研究意义
        1.1.2 研究对象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关于近代汕头的研究
        1.2.2 关于中国近代城市建设的研究
        1.2.3 关于中国近代城市史的类型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1.4.1 创新点1:对近代汕头城市发展从结构研究转向动态的结构化研究
        1.4.2 创新点2:探寻近代汕头城市建设发展中所表现的先进性和实验性
        1.4.3 创新点3:为近代中国城市研究的地方性类型作有效补充
第二章 汕头的地理历史沿革
    2.1 自然地理
        2.1.1 沙垅丘陵
        2.1.2 天然良港
    2.2 社会经济
        2.2.1 小江盐场
        2.2.2 近代港口市场
        2.2.3 近代工商业
        2.2.4 南北行贸易
        2.2.5 “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
        2.2.6 港口经济
    2.3 建制管理
        2.3.1 汕头口
        2.3.2 汕头埠
        2.3.3 汕头市
    2.4 小结
第三章 近代汕头城市建设的结构化过程
    3.1 农业时代的城市雏形(1530-1859)
        3.1.1 结构原点
        3.1.2 三个要素
    3.2 开埠后的博弈与突破(1860-1904)
        3.2.1 四向发展
        3.2.2 海港两岸
    3.3 全面开启的城市建设(1905-1938)
        3.3.1 东拓北进
        3.3.2 道路规划
    3.4 小结
第四章 没有租界的近代开埠城市港岸扩张
    4.1 潮海关和领事署迁移的因素
        4.1.1 逐步北迁的潮海关和领事署
        4.1.2 洋人屋宇的选址
    4.2 政治经济条件下的港岸空间秩序
        4.2.1 国内官员入汕
        4.2.2 港岸空间秩序
        4.2.3 港岸扩张与城市环境
    4.3 官商洋三者博弈下的城市建设格局
        4.3.1 指向码头的放射状街巷
        4.3.2 被打破的红线与环状街区
        4.3.3 地价分级指引的空间布局
    4.4 生产性基础设施与城市空间
        4.4.1 海港
        4.4.2 河港
        4.4.3 港岸设施与城市空间
    4.5 社会配套建设的雏形
        4.5.1 市政建设
        4.5.2 公共建设
        4.5.3 住房建设
    4.6 小结
第五章 都市计划引导的近代商港城市建设
    5.1 都市计划引导的建设
        5.1.1 近代市制的建立
        5.1.2 都市计划的制订
        5.1.3 都市计划的先进性—“花园城”思想
    5.2 城市结构支点—现代化生产性基础设施
        5.2.1 水运
        5.2.2 陆运
        5.2.3 空运
    5.3 市政建设骨架—城市街道
        5.3.1 道路地面设计
        5.3.2 道路地下设计
        5.3.3 道路建设推动城市进步
    5.4 意识形态的空间载体—公共空间
        5.4.1 公共空间的建设缘起及其时间表
        5.4.2 空地
        5.4.3 选址和开发
        5.4.4 大规模建设
        5.4.5 集体意识和公共空间
    5.5 社会福利建设—平民新村
        5.5.1 平民新村的缘起
        5.5.2 建设障碍与平民自治
        5.5.3 作为半制度的模范住宅区
    5.6 城市的意义—公共服务工程
    5.7 物质空间主体—城市建筑
        5.7.1 公共建筑
        5.7.2 居住建筑
        5.7.3 商住混合建筑
        5.7.4 城市房屋与城市形象
    5.8 小结
第六章 自发建设促成的近代商贸城市
    6.1 近代商贸城市建设的动力机制
        6.1.1 民间自发开埠
        6.1.2 契约/半契约管理模式的导入
        6.1.3 土地使用和城市特征
    6.2 商贸城市管理的自组织
        6.2.1 商会与城市建设
        6.2.2 华侨与城市建设
        6.2.3 市民社会
    6.3 商办基础设施的自组织
        6.3.1 水运交通建设
        6.3.2 陆运交通建设
        6.3.3 供水供电建设
        6.3.4 公共空间建设
        6.3.5 商办基础建设与汕头的城市化进程
    6.4 商贸城市空间的自组织
        6.4.1 商贸城市基层建设组织—筑路委员会
        6.4.2 商贸城市前台形象—骑楼建筑
        6.4.3 商贸城市幕后形象—内街建筑
    6.5 平行发展和城市结构
    6.6 小结
结论
    近代汕头城市格局的结构化
    近代汕头都市计划的先进性和城市建设的实验性
    近代汕头城市建设的地方性
参考文献
    历代文献
    学术着作
    论文集文献
    学位论文
    学术期刊文献
    报纸文章
    电子文献
附录
    附录1 :建制大事记
    附录2 :1921年-1949年汕头历任市长
    附录3 :近代汕头饮食服务业布局
    附录4 :1860—1931年汕头口岸进出口船舶艘次及吨位统计表
    附录5 :近代汕头重要地图
    附录6 :汕头历史建筑测绘图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中国对海外华侨观光统战研究(1949-1966)(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价值
    二、当前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国共两党对华侨的统战政策
    第一节 民国时期国共对华侨的统战政策
    第二节 冷战背景下国共对海外华侨的争夺
    第三节 新中国对华侨的统战政策
第二章 华侨回国观光团的具体实践
    第一节 华侨回国观光团的组织办法
    第二节 华侨回国观光团的构成和类型
    第三节 华侨回国观光团的活动内容
第三章 华侨回国观光团的影响
    第一节 华侨回国观光团对国内的影响
    第二节 华侨回国观光团对华社的影响
    第三节 华侨回国观光团对台湾侨务政策的影响
第四章 泰国与印尼华侨回国观光团的比较
    第一节 泰国与印尼华侨社会的概况
    第二节 泰国、印尼华侨回国观光团的差异及原因
    第三节 华侨回国观光团对泰国、印尼华社的影响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潮汕地区慈善救济事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方法与文章结构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潮汕地区慈善救济事业发展背景
    第一节 封闭与开放:准盆地式的潮汕地区
        一、半封闭式的地形结构
        二、海洋文明式的开放环境
    第二节 和平与动荡:变幻莫测的潮汕时局
        一、民主共和的曙光
        二、地方政权的更迭
    第三节 天灾与人祸:灾难深重的潮汕社会
        一、绵延不绝的天灾
        二、持续不断的人祸
    第四节 记忆与现实:善无止境的潮汕社会
        一、传统文化记忆中的慈善伦理
        二、现实社会发展下的行善基础
第二章 潮汕地区的慈善救济组织及慈善群体
    第一节 政府主要救济机构
        一、政府救灾行政体制建设
        二、官方的赈灾、救济组织
    第二节 民间主要慈善组织
        一、善堂善社
        二、红十字会
        三、其它组织
    第三节 潮汕地区慈善群体
        一、海外潮侨
        二、国内潮商
        三、宗教人士
        四、其它群体
第三章 潮汕地区的慈善救济内容
    第一节 灾荒慈善救济
        一、兵灾救赈
        二、风灾救济
        三、地震救济
        四、水灾救济
        五、其它救济
    第二节 日常慈善救济
        一、救困慈幼
        二、养老施棺
        三、施医赠药
        四、消防救火
    第三节 慈善教育活动
        一、潮属人士捐办学校
        二、海外潮侨捐资学校
        三、基督教会创办学校
    第四节 慈善医卫活动
        一、西式医院的医疗善举
        二、医学教育的逐渐兴起
        三、传染疾病的救济治疗
第四章 潮汕地区慈善救济事业与地方社会
    第一节 潮汕地区慈善救济事业的新发展
        一、关注贫困弱势群体
        二、有识之士建言献策
    第二节 慈善救济事业与地方政权的关系
        一、民间与官方的博弈
        二、民间与官方的合作
    第三节 慈善救济事业与潮汕社会的关系
        一、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二、联系潮人乡谊,促进社会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四、海外潮汕华侨积极支持和参加中国民主革命的原因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海外潮侨与祖国抗战[J]. 黄绮文. 潮商, 2021(04)
  • [2]潮州地方史资源在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中的作用研究[D]. 林耿彬.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5)
  • [3]潮侨文化融入高中历史课堂的探索——基于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视角[J]. 周銮君,黄晓坚.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05)
  • [4]二战后加拿大粤籍华侨华人社团的变化研究[D]. 温子坚. 暨南大学, 2019(02)
  • [5]侨批档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开发和运用[D]. 郑美云.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6]近代汕头城市建设发展史研究[D]. 郑莉.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5)
  • [7]中国对海外华侨观光统战研究(1949-1966)[D]. 叶炜. 厦门大学, 2018(07)
  • [8]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潮汕地区慈善救济事业研究[D]. 王浩.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6)
  • [9]海外潮商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贡献[J]. 陈友义,卢颐.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12(01)
  • [10]一九一一[J]. 王树增. 当代, 2011(04)

标签:;  ;  ;  ;  

潮汕华侨积极支持和参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原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