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青少年网络行为特点及心理风险因素研究

网络成瘾青少年网络行为特点及心理风险因素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1)探讨中国经济文化条件下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网络行为特征;(2)对网络成瘾的相关心理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找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病因,为网络成瘾的预防、诊断、咨询和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方法:依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于2006年10月—2006年12月在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和湖南师范大学抽取605名有过上网经历的大中专学生作为被试,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问卷、青少年网络行为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EPQ)、UCLA孤独量表、内在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进行调查。调查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检验。结果:(1)所测被试中,网络成瘾65人,检出率为10.7%。(2)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网络成瘾者男性显著多于女性,来自城市的学生多于来自农村的学生;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的父亲职业也有显著差异,网络成瘾者的父亲职业多为工人和自由职业者;两组在年级、专业、是否独生子女、母亲文化程度、父亲文化程度、母亲职业上无显著差异。(3)网络成瘾组的第一次上网年龄比正常组小,其网龄、一天最多的上网次数、平均每天上网次数、一周最多的上网次数、平均每周上网次数、最长的单次在线时间、平均每次上网时间、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平均每周上网时间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在上网条件和地点上也有差异,在家里和学生宿舍有自己的电脑和便利的上网条件的青少年更容易网络成瘾,网络成瘾青少年更愿意选择在学生宿舍和网吧里上网。(4)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在上网内容的比较上,网络人际关系、技术与信息无差异(p>0.05),而在网络娱乐、性与赌博上,成瘾组得分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在网络态度的比较上,两组网络控制感、对网络的积极评价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对网络的消极评价和网络行为倾向上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成瘾组得分显著高于正常组。在网络情感的比较上,上网焦虑、网络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成瘾组得分显著高于正常组。(5)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两组在P分、N分和L分上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成瘾组的P分和N分明显高于正常组,L分显著低于正常组,而两组在E分上无差异(p>0.05);用UCLA孤独量表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孤独感上两组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成瘾组的得分显著高于正常组;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的调查结果显示,两组在自我概念的各维度上都有差异(p<0.05),成瘾组的得分均低于正常组;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量表(IPC)的调查结果显示,两组在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这两个维度上的得分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成瘾组的得分高于正常组,而两组在内控性上无差异(p>0.05)。(6)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网络满意度、孤独感、内控性、最长单次在线时间、平均每天在线时间、是否独生子女这6个变量可以较好地预测青少年是否网络成瘾。男性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风险因素与总样本一致,只有最长单次在线时间没有进入回归模型;而女性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风险因素与总样本及男性的有很大差异,可预测其网络成瘾的风险因素为网络娱乐、性与赌博、神经质、一周最多的上网次数、平均每周在线时间和城乡这6个因素。结论:(1)网络成瘾青少年在性别、城乡、初次上网年龄、网龄、上网时间、上网次数、上网内容、网络态度、网络情感等方面与非成瘾青少年有显著差异。(2)心理因素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有显著影响。(3)通过网络行为特点和心理特征可以较好地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网络成瘾”的界定
  • 1.2 网络成瘾的诊断和临床评估
  • 1.3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相关风险因素研究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工具
  • 2.3 取样过程
  • 2.4 数据统计及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分组情况分析
  • 3.2 成瘾组与正常组人口学资料的差异比较
  • 3.3 成瘾组与正常组网络行为特点的差异比较
  • 3.4 成瘾组与正常组心理各因素的差异比较
  • 3.5 网络成瘾青少年心理风险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网络成瘾青少年的检出情况
  • 4.2 网络成瘾青少年的人口学资料特点
  • 4.3 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网络行为特点
  • 4.4 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相关心理特点
  • 4.5 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理危险因素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早期社会心理风险对健康的影响效应——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J]. 中国社会科学 2020(09)
    • [2].职业压力与心理风险的经济损失分析[J]. 现代职业安全 2015(02)
    • [3].网络成瘾青少年网络行为特点及心理风险因素探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27)
    • [4].运动员参赛心理风险的理论建构[J]. 体育与科学 2009(01)
    • [5].网络购物环境下感知风险类型及风险水平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09(06)
    • [6].以员工思想动态预测模型助推思想政治工作[J]. 企业文明 2018(12)
    • [7].环球职业安全健康动态[J]. 劳动保护 2016(06)
    • [8].基于改进ISR压力模型的自然灾害社会心理风险识别研究[J]. 灾害学 2014(01)
    • [9].感知价值视阈下航空风险对乘客重购意愿的研究[J]. 标准科学 2020(01)
    • [10].职场新人频繁跳槽的个人风险探究[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6(20)
    • [11].消费者移动支付感知风险影响因素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14(10)
    • [12].食品消费者风险认知的研究[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0(11)
    • [13].消费者电视购物感知风险维度研究[J]. 消费经济 2009(04)
    • [14].绿色建筑交易中消费者感知风险与购买意愿[J]. 企业经济 2014(10)
    • [15].网络购物感知风险的性别差异研究[J]. 经济论坛 2010(06)
    • [16].浅析网络消费中的风险感知[J]. 社会心理科学 2009(06)
    • [17].癌症患者对医疗风险的感知及对临床决策的影响[J]. 医学与哲学(B) 2014(06)
    • [18].研究女大学生感知风险对网络购买意愿的影响[J]. 市场研究 2014(09)
    • [19].社会心理风险因素对工人行为安全影响机制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0(08)
    • [20].新时代警察执法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措施[J]. 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03)
    • [21].农民绿色蔬菜种植感知风险实证研究(一)[J]. 生态经济 2008(01)
    • [22].虚拟现实技术与其心理风险防范[J]. 大众心理学 2018(04)
    • [23].教育家和教育家精神[J]. 未来教育家 2015(Z1)
    • [24].消费者网购生鲜农产品的感知风险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16(03)
    • [25].团购商家因素、感知风险对购物放弃行为的影响[J]. 商业研究 2016(07)
    • [26].我国竞技体操运动员成长风险类别探讨[J]. 运动 2014(13)
    • [27].职业健康中社会心理风险管理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41)
    • [28].眼科护理中的风险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分析[J]. 中国医学工程 2012(11)
    • [29].第三方支付过程中的感知风险研究——一种基于消费者对消费者模式的实证分析[J]. 浙江学刊 2011(04)
    • [30].疫情后的员工心理疏导[J]. 企业管理 2020(06)

    标签:;  ;  ;  ;  

    网络成瘾青少年网络行为特点及心理风险因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